原生桩材蜕变成盆景作品的过程

                              南宁 黄昊 /


图1 王选民大师在南宁留园讲解树桩盆景技艺的具体实施和运用

      王选民大师对树木盆景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将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从理论高度概括总结出桩材创作的三大技法。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他来广西进行技术指导,他对我园中不同的桩材提出了不同的创作思路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本文主要以我园的桩材为例,将王大师的整形、雕刻和嫁接三大技法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做一个详尽的阐述,希望对大家今后的盆景创作,尤其是杂木盆景的创作有所帮助(图1)。

原生桩材是指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加工的树桩材料。包括下山桩和苗培桩两种。本文重点针对下山桩介绍这三大技法的应用。

       其一,整形技法

1.通过整形,改变树的型格

自然界原生态树形中,常有斜飘(即树干往一边长)树、拖头(特征是有强大的长拖根)树,这类树树头霸气,隆肌健硕,根基牢固,有天然的美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这类型的树,根据桩头特点,结合作者喜好,通过裁根、旋转、摆位等方法,可制作出理想的作品。如悬崖、捞月等型格,完全不同于原来的形态。


           2:对养了6年的朴树下山桩的初步构想图

2是购于2001年的朴树下山桩地培6年后的树相。总觉得这个桩还没有将它的潜质发挥出来,经过观察,桩材拖根的转弯引发了我的灵感:能不能作挂壁造型呢?随后就原地挖去左边泥土,把树尾往下挂,看看效果还不错(图3),于是按挂壁型去培育。就是基部直径偏小,但朴树长得快,估计到枝条长成,基部与树身的过渡也基本协调了。


                             图3 倒挂后的效果

4 经过几年的蓄养,拐弯处的“抓腰”状态明显改善,与下部的比例基本协,    过渡自然

经过几年的蓄养,拐弯处的“抓腰”(指突然收小的情况)状态明显改善,与下部的比例基本协调,过渡自然。根部原来拇指粗的根也长成直径12厘米的大根了,多出一个弯曲,效果更好了(图4),与图2相比能清楚地看出树桩的明显变化。

 

2.通过整形,改变树的走势

当桩材形状走势不理想时,就要进行调校。借助机械设备和杠杆原理,将主干或粗大的枝条调校至理想位置。如主干偏离中轴线,可调拉矫正;粗大枝条可以进行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的调拉,调好后用金属线固定即可。


                           图5榕树原桩复原图

 

比如这棵1998年买的悬崖式的榕树,头径40厘米。如此大的下挂自然式悬崖树可遇不可求,但仔细审视发现,树尾右飘不太理想,主要问题是中段过长、僵直,少变化(因当时没留照片,只能用复原图展示当时的大概状态,图5)。反复斟酌后决定将树身在红圈处拿弯,让尾部向左边走,形成“抱盆捞月”之势。红圈处直径23厘米,用油锯破干,稍微扭曲旋转一定角度,用紧线器和花篮螺丝分阶段调拉,然后包扎保护。用了2年时间才调整到位。


                        调整后现在的树相

经过18年的培育,树身走势顺畅,回头望足,顾盼生情,枝条过渡自然,按比例剪了好几刀了,根基肌肉隆起,线条富于变化,“抱盆捞月”型日趋成熟(图6)。不足之处是红圈处疤口还很大,可拉几条树本身的气根,让其长粗粘连,即可修补。计划再用10年时间培育成成熟作品。

 其二,雕刻技法

1.树干的雕刻

用雕刻法对桩材的树干进行雕琢是常用的手法,柏类树桩为营造出转筋扭骨、峰回路转的感染力,必须对树身进行拉丝处理,以塑造出丝般柔顺的线条。松类桩材,通常要保持树身的完整,只对树身的疤、节进行雕刻,或对树干、树枝的舍利创作进行细致的雕琢,使其富于变化、凹凸自然,产生美感和沧桑感。生长速度快的杂木树种,根据审美需要,可在线条阻滞不流畅、起伏变化小、臃肿的位置进行削减,拿去部分木质,经几年生长愈合,即可达到比较满意的造型要求(图7~13)。

                   图7 将红线标注的臃肿部位或根去掉

                   8 初步整形后,树的线条发生了很大变化

               9 三个红圈处还是臃肿,要再次雕凿

 10红圈处已作了彻底雕凿:前枝挡视线,凿掉了;继续拿掉臃肿块根,这样整个树体苗条了,左右根的视角效果也趋于均衡

   图11 对枝条做了相应取舍。将原图向左旋转40度后,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12:生长一年后的变化,增强树势的线条和沧桑感的疤口已初具雏形,但红圈处仍需雕凿

               图13:过一年后进行雕凿,红圈处基本达到效果

 

 2.根的雕刻

杂木类树桩根系发达,有的根臃肿成板状,因此对根的取舍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决定每条根的去留之前,要从整体构图出发,认真审视。根的作用一是稳定树桩;二是通过根的线条、肌肉的上下贯通,产生树气,增强树势感染力。根的取舍都要为这两点服务。对于根系稀少的松柏类树种,作适当取舍调整即可。杂木类的根,如榕树、朴树、榆树等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可大刀阔斧地裁凿,几年就长好了。缺根的部位也可以用靠接小树法补根,愈合后达到完整效果(图14~17)。把图14和图16对比,可看出通过桩材的雕刻,让作品脱胎换骨了。经过三次加工,根、干、枝基本达到设计效果。

      14榕树桩虽已上紫砂盆,但根、干身尚未雕琢,枝条也没仔细推敲

 15:第一次进行雕凿的状态:左边锐角处附近的几根枝条全拿掉了,树气贯通了,飘枝已明朗,但根部线条还是凌乱,要再审视后消减

             图16:雕凿生长一年后的树相,根基稳固,线条流畅,气韵生动

     图17:雕凿部位特写效果,肌肉线条顺畅,纹理清晰,蓄养些时日,疤口愈合,更加赏心悦目

 

3.疤、结、洞、穴的雕刻

疤节洞穴是作品岁月的印记。树身光滑的树,说明树龄年轻,对这种树桩需要进行人工造老。榕树、朴树造老的方法可用刮伤、不规则敲打树身表皮的方法,重复几次后,树身的苍老感就出来了。老态的树,树身常布满疤痕、节眼、肿瘤、洞穴、坑槽和舍利骨等,这是大自然峥嵘岁月留给大树的珍贵纪念品。但天然的东西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盆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对疤、节、洞、穴、瘤和舍利进行因势利导的加工,使它们更富于美感,更贴近自然,达到树气更流畅,更具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图18)。

18:榕树造老法是根据作者设计,将树身、根的木质凿掉,显出弯曲变化的线条,生长几年后,达到理想的效果(照片桩材来自福建朋友)

其三,嫁接技法

嫁接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补枝,在缺枝部位靠接上枝条,让树形丰满。杂木类如榕树、朴树、榆树、罗汉松、三角梅、紫薇等都可用这个方法补枝。二是改良品种。基础好的桩,三级枝条蓄养完成后进行换冠,把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到养好的桩材上,使作品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得到提升(图19~22)。

                图19红圈处缺枝部位靠接半年的朴树枝条,已经完全长好了

 20红圈处是榕树靠接枝条3个月后的状态,上部已经粘连,下部还没长好,再过几个月才能完全粘连

             21罗汉松原生态叶子长,没光泽,观赏效果差

    图22用贵妃品种换冠后,叶子短、叶形好,呈菊花状,色泽靓丽,观赏价值大大提高

         盆景创作是个动态过程。作者认为创作完成了,效果达到最佳了,但其实只是某个时间点的定格而已。树木每时每刻都在长,效果也日新月异,所以,盆景人随着自己阅历积累的不断丰富,作品效果也会不断提升。作品同作者一起成长,这就是盆景人享受过程的最大乐趣。

作者简介:

黄昊,广西南宁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高级技师,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杰出盆景艺术家,《广西盆景艺术》报主编,南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盆景技术顾问。

(此文刊载于2017年02下半月刊的《中国花卉盆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