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品质的教育

做有品质的教育

不少外地教育同仁读了谭金辉的文章《班主任“一二三与三二一”的管理法则》,蒙他们错爱,纷纷点评,反馈“心得”,其中有一位教师如是说:“……大彻大悟的感觉,以前班规都是自己制定,然后自己'发布’,后来就是'无疾而终’。读了谭老师的班主任管理体系,才明白生本自治管理的魅力所在。”其实,班级管理宜多一点“文化解读”,依据“一班一品”,去构建班本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多一点学生自治和民主的元素,生本化管理要自始至终体现在管理过程中。比如刚才所说的“班规”,作为班主任,你在开学之处是居高临下地“抛给”学生,还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并由学生“听证”后发布?这关乎班规的“亲和力”和执行力,关乎法治思维和民主精神,一切都是课程,从细微处见高远。

教育是问心的事业,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有品质的教育是以心育心,以人化人——设若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地“自我革命”,抱残守缺而而自鸣得意,一味地要“灌输”什么,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不着边际”,没有实效——而让学生站在教室正中央,基于生活,基于实际,基于孩子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才有真教育。只有融入孩子,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这是爱的艺术。脱离孩子,就没有真教育。那种高高在上地“想当然”,按成人思维去说教,任你“制度设计”再好,教育理念再“先进”,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好”,教育效果往往是有限的,甚至走到学生的对立面。生本,应是我们的教育原则,课堂改革亦当如此。只有基于学的“教”,才是有效力的,为教而教,舍本逐末之途也。

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唤醒内潜力,教育的要义是: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同样也是学生管理的“主人”。未来的讲台不再允许教师“眉飞色舞”的表演,未来的教室也不欢迎“声色俱厉”的深沉。袁柳照校长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这就是所谓的苏格拉底'催产式’教育原则,老师只是催产婆。催产婆运用催产术实现教育,即'通过问答逐渐显现真理’ 。” 互动、生动、主动,让每一个学生“灵动”起来。

教育,就是让孩子的生命增值。以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自省力和强大的学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课堂之外,要构建多彩乐园,给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时空,静待花开,需要一份教育定力。

《庄子·山林》:“人能以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个人若能使自己像空船一样淡然而遨游于世,谁又能伤害他呢? 教育人要走出一点点“自我”,降低教育姿态,“蹲下去”的同时,教育风骨就“站起来”了。“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成长的邀请”——卓别林在《当我真正爱自己》中如是说——请我们教育人多点淡定,从容地依据教育规律办事,摒弃“急呼呼”,享受自由自在的从容呼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