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壮志多牺牲

为有壮志多牺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极端高妙,客观写山,主观写人的感受,山是存在的,感觉也是真的,实际上两者也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山与人的关系可以有多重解释。

为了说清楚人世间的过往和未来,现存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也可能误导,因为每个概念都有他的历史使命和作用,所以创造崭新内容、承载着异样思路的新概念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是异常困难的,只能在现有的概念中,使用现有的名词,可是词义和用法又不同于传统,就是用旧砖瓦建新楼,比划个大概意思。

人与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因为人类无法切断与动物的相似性就去证明人就是动物,也不能因为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此巨大辉煌就视动物如草芥。劳动就是一个兼顾了客观和主观的词,动物在人的指挥下可以参与劳动,但是动物自己不能脱离人而自行劳动。比如牧羊犬,有时并没有人跟着,牧羊犬照样能把羊群看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人的先期存在,狗是永远成不了牧羊犬的。可是劳动对于人本身来说确实是改头换面的驱动力,人类创造的文明不论如何灿烂如何低级都是通过劳动这个形式实现的。“劳动创造了人”,可以说是人的变化伴随着劳动。劳动的结果生产出大量的物品,客观上为他人创造了生存等各种机会,而劳动的相互合作客观上形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社会是人类创造出的一个玩具,社会的出现展示了人类神性的一面,或者说鬼神都是社会产生之后的事。事实上鬼神的出现是用来解决人类的烦恼和恐惧的,人越烦恼越恐惧越相信鬼神的存在,从一个人到整个社会或是国家都是这样依赖鬼神的。不要说现在社会国家不再相信鬼神了,那只是有另外的概念代替了而已。

问题是人这么能耐,为何还有烦恼?很多的解释指向了人的欲望,各种欲望,食色性也,以及对财物和权力的向往,等等,就是说欲望是烦恼的根源。这就要想想自然界群居的动物有没有这样的欲望,有没有食色权力的欲望,显然野生动物也是有的。那么动物们有烦恼吗?有人可能说:不清楚,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不管有没有吧,人能不能做到像动物一样对待这一切,对待烦恼?其实人是做不到的。

人类做不到的原因不能从人与动物一致的特性去分析,而应该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去找答案。人,个体的人已经不能像野生动物一样可以独立地活在自然界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必须要与他人合作才能活着。人类的烦恼也就来源于需要他人,需要合作,需要建立关系,可这些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他人是上帝还是魔鬼呢?于是烦恼产生了。

烦恼是社会的副产品,而对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生中的陪伴。解决烦恼有两个方向可以趋向于解决:一是建立起自己全套的生存能力,比如躬耕于陇亩,或者掌握很多劳动技能,就是凭手艺吃饭,这样烦恼就少些;另一个方向就是社会生产出足够多的消费品,同时又有一套较为平衡的分配系统。当然最好是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历史上社会制度的变迁可能就是在等待这样结果的出现。

迄今为止,社会产品从来没有达到过可以按需分配的数量级;即使达到了,社会的分配机制也没有出现过能按需分配的形式。所以,烦恼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人的创造皆是虚妄,引用佛陀的说法,重点在认识,认识到事物的虚妄是觉悟的开端。在印度时,佛陀认识到人生皆苦,四大皆空,高妙的看法,由此引起人们觉悟后而求得解脱。待到佛法传入中国后产生了禅宗,产生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进入到做的境界,才真正在中国扎下了根。自力更生,乃是大道。

敢于从社会整体考虑问题的是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由此视角扩张开来,才有可能考虑社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重新考虑财产权的使用范围,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还要看后人的努力。来回反复是真实的,只是有这样的视角,才有可能。

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宠物和美女。

宠物与人相似,人不能从宠物身上了解动物的特性,动物的本质要从野生动物身上找。宠物身上表现出的人的特性,犹如美女身上的善良。好莱坞电影中经常表现在野生动物身上发现了人性,这虽然很引人入胜,实际上反证了其稀少。如果一只猫得了抑郁症,那只能说明这是一只宠物猫,是失去了独立野外生存能力的表现。

自古红颜多薄命,说的是美女本人没有获得爱情,这不见得是生存出现了问题,反而生活可能很好。在古代物质匮乏的年代,可能美女并不缺吃穿,看看四大美女,从西施到貂蝉,哪个是为了爱情,哪个获得了爱情,可以说四大美女都是为国捐躯了。这个国家或是社会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世界,她们为这个世界捐躯了,唯独不是为了爱情。

依赖社会生存的人整体是增加的趋势,这是人类精神的胜利。动物数量的增加或是减少在自然界应该是客观现象,自然法则叫生态平衡。而人数的增长趋势,显示了人性的好生之德。

作者:韦朝晖

◆韦朝晖:《乌合之众》在中国流行的现实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