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注:
出塞:乐府横吹曲名。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西汉音乐家李延年根据西域的乐曲而创造,主要以边疆的战斗生活为题材。这是杜甫借这一乐府旧题来写当时时事。这九首诗为天宝末年边将哥叔翰出兵吐蕃而作。
戚戚:愁苦的样子。
交河:位于今新疆吐鲁番。
公家:官家。
有程期:赶赴交河还有一定期限,需要在规定的日期内到达。
婴:触犯。
富土境:唐朝管辖的领土疆域已经足够辽阔。
开边:此指发动开拓边疆,争夺土地的不义战争。
解读:

杜甫这九首《前出塞》是组代言体的诗作,诗中诗人模拟征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抒情,我们读这组诗时,就好像与听者面对面倾诉自己亲身感受一样,我们听出了诗人对穷兵黜武的厌恶之意,从结构上看,这九首诗是按时间顺序,从征夫出征一直写到最后还朝论功,诗人在叙事逐次展开的过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渐次得以展现,在诗人的笔下,一个朴实淳厚、勇敢谦逊的征夫形象及其内心世界的描写,以点带面反映了大唐盛世文治武功浮华的一面。

唐朝的对外战争,在太宗时期,无论是北平突厥,还是消灭薛延陀,还算得上正义,到了离宗时期,收复辽东,毕竟这是恢复旧土,也能说得过去。到了武后时期,征突厥、讨契凡,虽说是用兵屡败,丧失甚多,然事属御侮,顶多算得上是不善用兵。但到了玄宗时期,则大多属于不义之战,且由于用兵失之过当,不善驭将,耗费巨大,以事不必要之攻战,这是诗人极为痛心疾首的事情,因此这首诗,都是对朝廷用兵举止失措的遣责。

第一首叙述应征士兵初别父母被迫远戍的情景。征夫离开父母时,心情是极为悲伤的,悠悠然赶赴交河。公家是有行程期限的,谁要是敢逃跑,连家里的婴儿都会被牵连,落入灾祸的罗网。“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这是诗人直接向皇帝发出了质问,皇帝你已经富有四海,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什么还要开拓边疆如此之多呢?无数像“我”这样的人只能抛弃父母,断绝恩情,忍气吞声地扛着战戈向前行走。诗人用高度写意的笔法简练地交代了主角出场的背景以及他所面临的险恶情势,一位红着眼睛满怀别家离情的青年征夫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反战思想表露无遗。

根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刘学伦教授推测,这位征夫可能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也可能是一个新婚丈夫,他一出场就注定有一番坷坎的命运。设置某一人物以第一人称来写,这是乐府诗中常见的写法,通过设身处的艺术构思,杂取征夫不同时地不同情的不同言行表现和心理状态,若断若续地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组看似结构松散实则前后脉络相通的组诗,展现人物的性格和遭遇,从而使整组诗主题思想得到完美的体现。杜甫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发出质疑,他了解这种无休止的征战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他借主人翁之口说出自己的不理解,但是对国事战争的迷茫并没有使他失去男子汉的选择,他服从了命运的安排。

当一个人孤立无援,别无选择的时候恰恰是一种对人格的考验,成为铸就崭新人生意义的起点。从军的生活不知不觉就开始了,一个懵懂的年轻人,怀着对亲人、家庭、故乡深深的依恋,怀着对国家、君王以及迭起的战事的不理解,怀着对前途的重重疑问上路了,远走他乡的“我”无法回报年迈父母的恩情,从此走上从军亡命的道路,手中的兵刃拿起时是多么的沉重!

此诗为《前出塞》九首之开始,浦起龙认为:“汉魏以来诗,一题数首,无甚铨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线。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转韵诗读。”诗人悯民,对兵士的同情之心贯穿在每一首诗中,蛤诗人终究是儒家思想教育出来忠君爱国之士,尽出他对此次出征有异议,但并不直接指责,只是吞声而已,体现了诗人针砭时事怨而不怒的风格。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甫与岑参:有些友情,能够共苦,不求同甘

    在唐朝,才子文人大都不那么孤傲,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而此中有两人,有着最壮志的豪情,却过着最悲惨的人生,亦成为了患难的至交,难得的知己. 杜甫和岑参,初识于相似,渐远于不同,最终 ...

  •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

    [唐代]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

  • 小学生必背古诗今韵

    ​小学生必背古诗今韵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评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的一个小村子里 ...

  • 杜甫《出塞》诗中的士卒视角

    说起边塞诗,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王昌龄的<出塞>,就像说起西部片,我们第一会想到莱昂内的<西部往事>.您别说,边塞诗多以古中国西部边陲为诗境,西部片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都是 ...

  • 26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注: 徒旅:指军中的伙伴.是说离家的时日太久,一切都习惯了,熟悉了军营生活,便不再受到伙伴们的欺 ...

  • 28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注: 送徒:押送征夫.长,头目,指率领征夫的官吏. 远戍:征夫自谓.亦有身:我们也是一个人,也有 ...

  • 27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注: 呜咽水:指陇头水.<天中记>引<三秦记>:"(陇山顶有泉 ...

  • 30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 挽强:挽杀伤力很大的硬弓. 疆:疆界. 苟:如果. 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解读: 这是 ...

  • 29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注: 迢迢:遥远的样子. 异苦乐:苦乐不均匀.此处指军中赏罚不公,古代军队中,官兵双方总是对立的 ...

  • 32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注: 单于: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这时用来泛指少数民族的君主的首领. 雄剑:古代神话中,宝剑有雄雌 ...

  • 31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 雨:用作动词.雨雪,下雪. 指落:指手指被冻掉. 汉月:指整个中国境内,因为当代时国力强盛 ...

  • 33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注: 能无:同"岂无""宁无",估计揣度. 分寸功:极言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