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给我上的人生课

我从胸科医院下班,回到石龙路附近的住宿,来到一家理发店。

“前面还有几个?”

“两个”。

我离开,去百米外另一家店。

“前面还有几个?”

“你坐一下很快”。

我转身离开,回到第一家理发店。

我可以等待,但不能接受没有明确时间的等待。

理发师给青年男子理发,跟他聊三胎政策、聊是否买车、聊广东疫情……

青年男子边说,边对着镜子看,显然很满意自己的发型。

终于到我。

他看我打哈欠,问我是否很累。

我故意问他全上海有多少理发店?

“你这问的好,每条街差不多有一家理发店,看看上海有几条街就有几家店,上海有几家大的理发连锁店,门面就有一两千家,所以整个上海估计怎么也得上万家店吧。

我问他上海有多少人,他说2400万左右。

我说:“上海有2400万人,平均算每个月理发一次,一个月30天,那么平均1天理发80万人(2400÷30),一家理发店算4个理发师,1天工作算10小时,给一个顾客理发大概30分钟,那么一家理发店差不多可以理发80人(4×10×2),那么上海大概有1万个理发店(80万人每天÷80人每天)”。

我和他殊途同归……

老板问我是不是做市场的,为什么对数据这么敏感。

我说不是。

老板说:“你肯定不是我同行”。

为什么?

“因为你不知道大家剪发规律,有些女的半年才剪一次头发,有些男的两三个月剪发一次”。

我只算个大概,像你算的一样。

“你是做什么工作?”

我的工作在几百年前跟你是同行。

“牙科医生?牙科医生很久以前是理发师干的”

我是个外科医生。

“你来这里进修吗?”

你怎么知道?

“很多在胸科医院进修的来我这理发”。

一旁等待的中年男人问:“这里怎么没有发型书?”

“现在都用手机看,手机里种类多,还有动图”

中年男人问:“我剪什么发型好?”

老板歪着脑袋变换姿势,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镜子:

“其实没有发型,只有线条,不同头发就是不同线条,根据脸型头型,剪出不同线条”。

中年男人说:“是我弟弟推荐这里,他说你剪得不错”

老板竟然能说出他弟弟的名字,我开玩笑:“他不是剪发剪得好,是聊天聊得好”。

老板理发不错,聊天在行。如果理发是一个维度的竞争,那么聊天就让他比同行多了一个维度的竞争。一个维度,大家比长度;两个维度,大家比面积;三个维度,大家比体积。

他如果理发得70,聊天得70,那他就是4900(70×70)。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原来成绩一般的同学,多年后却是最有出息的那个人——成绩只是一个维度的竞争,人生还有很多维度的竞争……

当然,最重要的维度要打造好,其他维度的竞争才能发挥威力,否则就是做啥啥都会,做啥啥不成。比如那位理发师,如果理发不及格,聊天再好也不会有生意;那位同学,如果成绩不及格,很多情况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我花35元,从理发师学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