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营养】不想被癌症盯梢?快来数一数你吃喝了多少1类致癌物?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刘遂谦

北京和睦家医院康复医学科

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

澳洲DAA认证执业营养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特邀编辑

擅长:婴幼儿及儿童喂养、饮食教育及营养发育指导,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及肥胖营养治疗,以及肠外內营养支持。

参与第35版《马丁代尔大药典》、《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手册》、《Krause营养治疗学》中重要章节的译校编审及《中国临床营养培训网络授课教材》部分章节的审核命题。多家媒体营养专栏的签约专家顾问,并担任过数本母婴类图书主编。

文章来源:遂谦的营养小屋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关于癌症与早逝,我们读了太多别人的故事,却未曾想、也不敢想:如果有一天,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自己、或亲友家人身上,我们,将如何面对?以及,将面对什么?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当初未曾珍惜!

今天这篇是上一篇饮食结构vs癌症高发,选哪样?2018全国最新癌症报告重磅预警的姊妹篇,接着上次未尽的话题,详细说说一类致癌物中,与我们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那些危险分子,是如何“扼喉细无声”地、让你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在不经意间,被“下蛊”的……
今天的重点:酒精、烟草、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加工肉制品及咸鱼。其它诸如槟榔、幽门螺杆菌等,简化一叙。

酒精及含酒精饮料🍺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情场、职场、商场、战场、考场,几乎每一个场的高潮戏都演绎在酒场。感情深一口闷,是妇孺皆知的劝酒词,各场战事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你能喝多少,而不是你的感情到底真不真!
呵呵🙃!容我不厚道地评一句:劝你一口闷的人,赶紧拉黑吧!真正关心爱护你的人,绝不会以你的健康为代价,将一类致癌物的摄入量作为衡量你人品和能力的标准——这跟挖了个坑骗你往里跳,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当然,对方有可能是无知,既然这么无知,就更不用深交了,不然,你可以问问TA:日后我若得癌,需要高额治疗费用的时候,你愿意助我十万(人民币)之力吗?——别怕,大胆抛问,感情这么深,有啥不能见光(死)的?
想知道酒精及其饮料是如何“伤你没商量”的吗?
这些液体中的乙醇,以及乙醇在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通过损伤DNA、破坏蛋白质、影响雌激素分泌、降低肝脏解毒能力、扩张消化道血管、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抑制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对一部分维生素(A、B族、C、D、E、叶酸、胡萝卜素)的吸收、增加体重等途径,明确增加头颈癌、口咽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的发生风险(41% 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与饮酒相关),同时还与很多其他类型癌症(肾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存在关联性。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都就此做过严正声明。

不仅如此,某些酒精饮料中含石棉纤维、砷、镍等致癌物质;酒及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杂醇油、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这些都是化学致癌物质。

关于喝酒脸红
喝酒脸红说明能喝?胡扯!那是因为你有基因缺陷!
我们的身体,为了抵抗酒精伤害,预设了两道关卡:乙醛脱氢酶(ALDH2)和DNA损伤修复机制(FANCD2蛋白)。然而,全世界偏偏有大约5.4亿人存在前者的功能缺失突变,而且大多是东南亚人(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ALDH2突变携带者能够占到总人口的36%),表现就是“喝酒上脸”,一喝就变关公——乙醛大量堆积让你速速脸红,且你此生都拿这件事儿无能为力,基因出了问题,咋整?
酒量是练出来的,不能喝就得多喝?瞎掰!那是作死!
结果,你要么是喝一点儿就醉(这倒还好,至少你没能力再喝),要么经过不断磨练,成为即使脸红也能红到终场的(这反倒惨了,乙醛大量堆积,对身体损伤越来越大。最关键的,你还不知情,真衰)!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
虽然人体还有第二道关卡FANCD2蛋白,可以修复损伤,但,它也经常出毛病……如果这两道关卡都缺失,酒精将伤害造血干细胞(小鼠试验证实),这意味着这些异常突变会传递给下一代细胞,下下一代,再下一代……雪崩式的灾难。
即便你侥幸是俩关卡都健全、或至少一个没突变的,也请牢记:酒精清除和DNA修复系统并不完美,酒精仍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导致癌症,甚至在防御机制完好的人群中也是如此。
还能不能愉快地嘬一小口了?哈哈哈哈,希望爱喝的你没有被屋主气死(千万别生气,伤身,而且,再生气也扳不倒各国权威既定的事实,不如认真地少喝点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
  • 男性不超过25g,大致等同于750ml啤酒、或250ml葡萄酒、或75ml 38%酒精度白酒、或50ml高度白酒。
  • 女性不超过15g,大致等同于450ml啤酒、或150ml葡萄酒、或50ml 38%酒精度白酒、或30ml高度白酒。
而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适度饮用量”则如下图:
不过哈,别高兴太早。有个坏消息给大家:尽管各大指南一直觉得“小酌无妨”,但学者们非要搞事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虽然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但在喝酒这件事上真的没商量,最好:一!口!也!别!喝!
不仅仅是因为如前所说、2018年1月Nature上发过的动物试验结论: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更重要的是,无数大样本的人群研究都得出了共同结论:即便是适度饮用,也会增加致癌风险。就比如2018年4月14号,《柳叶刀》新发的一篇研究,在比较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近60万人的健康和饮酒习惯后,得出结论:喝酒没有“安全阈值”,且喝得越多寿命越短!比起每周酒精摄入量在0-100g的人,每周喝100-200g的人,在40岁时寿命要减少6个月;喝200-350g的人,寿命减少1-2年;狂饮350g以上的酒腻子们,人生会缩短4-5年……作者甚至因此建议膳食指南将“适度饮用量”限制得更严格一些!
且喝且珍惜……

 吸烟及二三手烟  🚬

老生常谈的事儿了,再絮叨一遍吧!

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与肺癌、喉癌、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宫颈癌等都有一定关系。
比吸烟更致癌的,是二手烟和三手烟!要我说,如果你单身无后独居,自己窝家里爱怎么作怎么作,但凡你有家有后同居共生,那就请掂量掂量……另外,家人发现相关癌症的时候,也请不要反复问医生:我们都是善良的人,为啥会得癌啊?🤷‍♀️ Sorry,癌症与善良无关,倒是与生活方式有些关系。
因为,即便你非常有责任心地在室外抽、远离大家抽,却不能避免衣服、皮肤、头发等沾染的二手烟的颗粒对他人的影响。
二手烟实际上由两种烟雾构成,一种是吸烟者呼出的烟雾,称为主流烟;一种是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称为分流烟。不吸烟的人无论吸入哪种烟雾,都算二手烟,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香烟的烟雾。二手烟的危害在于:含有焦油、阿摩尼亚、尼古丁、悬浮微粒、PM2.5、钋-210等超过4000种有害化学物质、及氮亚硝胺化合物等数十种致癌物质。且,二手烟中的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多1倍,苯并芘多2倍。
即便是无烟烟草,也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真的是烧钱烧健康,且吸且珍惜吧……

 黄曲霉毒素  🥜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致癌物——通过干扰RNA和DNA的合成来干坏事儿。它主要存在于发霉的花生、玉米、豆类、稻米、小米、小麦等粮食、坚果和油类产品中。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除诱发肝癌,还能诱发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小肠癌等。

除了藏匿于上述食物,这种毒素的魔爪还会延伸到下面这些地方:

  • 变质的米饭;

  • 发苦的坚果;

  • 劣质芝麻酱、花生酱。这完全取决于购买渠道,如果并非正规商家生产,不排除不良商贩会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加工成酱之后,可比发霉花生难识别多了。

  • 小作坊自榨油。花生、玉米等油料作物,如果原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发霉,榨得的油中很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 没洗干净、且处在潮湿环境下的木质/竹质筷子和砧板——筷子和砧板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它们的裂缝里容易藏食物残渣(比如来自玉米等的淀粉),一旦霉变,就不好说了。所以,将处理过食物的筷子和砧板及时清洗、并保持干燥:非!常!重!要!

  • 进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过的饲料的动物的肉或奶(这句话有点儿绕,请多读两遍——购买放心肉放心奶很重要)。

  • 农民伯伯们还要小心:黄曲霉毒素是可以附着在微尘上,通过鼻腔口腔吸入人体的。所以,在晒、收、加工前面说的那些农作物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一般的蒸煮煎炸并不能让它失活,所以,一旦发现霉变,不论是食物还是厨房用具,请千万别舍不得,赶紧丢弃!

 苯并芘 

这货,绝对是臭名昭著,最早是从煤焦油中分离而得,属于多环芳烃类家族(这个家族的很多成员都具有致癌性,绝对的阴暗势力)。
苯并芘主要是有机物在高温下不完全燃烧产生。可以说,凡冒烟的地方大多跑不了它的身影:煤和石油燃烧、枯木野草燃烧、木炭燃烧、焦化、炼油、沥青、塑料工业,甚至高温烹调食物等,都可能产生苯并芘。因此,汽车尾气、香烟烟雾、工业废水、烹调油烟以及炭烤食物等,都是苯并芘的藏身之处——简直就是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最可气的是,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经由空气吸入,经由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和植物后、人们食用被污染的粮食、蔬菜摄入,还可因烹调方式不当(比如油脂被长时间高温煎炸)导致食物中产生苯并芘。进入人体后,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增加皮肤癌、肺癌、肝癌、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所以,如何远离苯并芘?

  • 避免高温油炸、熏烤、碳烤等烹调方式,尤其是反复加热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焦糊的食品(包括油条、油饼、街边流动早餐车制作的灌饼等,以及碳烤牛排、挂炉烤鸭),一方面食材自身所含油脂在高温熏、烤、炸后会产生苯并芘,另一方面,熏烤或碳烤所用的木炭、果木等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苯并芘会伴随烟雾附着或侵入食材中。

  • 避免将烹调油加热至“冒烟”,过高的烹调油温、长时间的高温加热,都会增加苯并芘的生成量。且,油烟还会让这种致癌物吸入你的呼吸道,这也是为什么女性肺癌发生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油烟+老公的二手烟。

  • 不要用报纸包裹新鲜果蔬保险,报纸的油墨中会含有一定量多环芳烃,容易污染食品。

  • 少去大马路上拉练跑步——汽车尾气中也有苯并芘。 

且吃且珍惜……

 加工肉制品、咸鱼 

腌制、熏制、发酵等方式加工的肉类,过多进食的前提下,容易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率。原因在于:腌制肉类含有较多钠、硝酸盐、磷酸盐,且容易产生亚硝酸胺,熏制肉类则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比如前面说到的苯并芘)。

咸鱼,往往经过高浓度盐的长时间腌制,会生成亚硝基化合物(比如亚硝基二甲胺),在体外实验中证明有致癌性。咸鱼是鼻咽癌的三大致病原因之一,长期食用还有引发食道癌胃癌的风险。

虽然鼻咽癌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但是,从被诊断到接受一系列治疗,终归是烧钱挠心的,对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它是目前已知的能在人类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首先,根除越早受益越大,早根除可将胃癌风险降低39%——因此,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做个C-13呼气试验,很简单的)。

  • 据统计,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将近50%,几乎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位感染者。不过,约70%的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30%左右感染者会有消化不良、腹胀、胃溃疡等症状。

  • 感染往往有家族聚集性,一起吃饭、接吻、共用牙刷,都有可能传染。因此,用餐时尽量使用公筷、不混用牙刷,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至于接吻嘛,咳咳咳,没辙喽,你爱TA,就只能接受TA的全部喽,连同TA那骚动的小细菌

    ……

 槟榔果及槟榔嚼块 

咀嚼槟榔,确定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是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嚼块,就更严重了,会增加口腔癌、食管癌、咽喉癌的发生!
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将咀嚼槟榔当成一种时尚,却全然不知这种时尚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他们被割掉舌头,切去牙床,用生命告诉世人这个事实,看看这篇文章吧,里面有高能大图,保你看完再也不敢嚼槟榔了。

最后,顺嘴说一下华支睾吸虫(感染)麝后睾吸虫(感染)。请尽量不吃醉虾蟹、以及淡水鱼的生鱼片,以避免因为感染这二位而增加腺癌胆管癌的发生。

遂谦碎碎念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今天这篇真的好长,知识点太多,本想再细分成两篇,但总觉得放在一个标题下集中科普才更妥……一边耗尽洪荒之力地咳嗽一边耗尽洪荒之力地写,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操着卖bai粉的心做科普的林黛玉

。所以,也麻烦大家别因为喝酒抽烟的话题骂我,初衷还是为了你们少些潜在的隐患、避免可能的疾痛——黄泉路上人流拥挤,没啥好玩的,咱别着急去哈!

不过,如果你就是混不吝,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什么都是“及时行乐、高兴就好”,那么,屋主也不拦着你。阎王爷巴不得早点完成他的KPI呢,助人为乐也是种美德……

最后,用这首Wake Me Up作为我们的结尾曲,来自著名的瑞典DJ Avicii,享年28岁,2018年4月20日告别这个世界——这个年轻的生命曾饱受压力、焦虑、病痛和酗酒的困扰。

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早逝,多一些幸福团圆。

Wake Me Up Avicii - Wake Me Up

参考文献:

Noelle K. LoConte, Abenaa M. Brewster, et al., Alcohol and Cancer: 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6, no. 1 (January 1 2018) 83-93.http://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017.76.1155

https://wcrf.org/int/continuous-update-project/our-cancer-prevention-recommendations/alcoholic-drinks

https://www.niaaa.nih.gov/alcohol-health/alcohols-effects-body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alcohol/alcohol-fact-sheet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rethinkingdrinking.niaaa.nih.gov, US NIH Web site:What's a 'standard' drink?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154

Bagnardi V, Rota M, Botteri E,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risk: a comprehensive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Br J Cancer. 2015;112:580-593.

Cao Y, Willett WC, Rimm EB, Stampfer MJ, Giovannucci EL. Light to moderate intake of alcohol, drinking patterns,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two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5].BMJ. 2015;351:h4238.

Klatsky AL, Li Y, Nicole Tran H, et al. Alcohol intake, beverage choice, and cancer: a cohort study in a large Kaiser Permanente population. Perm J. 2015;19:28-34.

Rehm J, Shield K. Alcohol consumption. In: Stewart BW, Wild CB, eds.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4.

Smyth A, Teo KK, Rangarajan S, et al; PURE Investigators.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injury, admission to hospital,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5 Sep 17.

Stokowski LA, RN, MS. Alcohol and Cancer: Drink at Your Own Risk. Medscape Oncology, November 23, 2015.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54786#vp_3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 prevention/risk/substances/aflatoxins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