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即教学风格。这种风格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教学风格则是教师教学成就的重要表现。任何学校都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教师的教研要求。搞教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具备很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把教学研究当作自己份内的工作。否则,只会教课而不会研究教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一名“教书匠”,不算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更谈不上具有良好的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求快,想走捷径,常常心情急燥,想一夜成名或通过一节课成为名师,结果事与愿违。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没有踏踏实实的付出,没有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就不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不会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良好的教学风格呢?首先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倡导的应是优良、格调高雅的教学风格。纵观我们的教学实践,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讲课时总喜欢“海阔天空”,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格调;有的常常喜欢“谈家常”,形成一种散漫的格调;有的则常常穿插一些不够高雅的“噱头”,形成一种俗气的格调,等等。这些类型的教学风格,都是教师个性品质的表现,都是学生所不欢迎的,与教学要求相悖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个人思想品质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次应该避免盲目追求,急于求成。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有没有成效,就要看他的教学是否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学原则,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离开了这一切,盲目追求自己风格的教师,那他的教学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还有些教师也想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他不是经过不断探索与创造,而是生硬模仿他人的风格,这也不会有成效的。我们不反对开始时对他人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风格进行一定的模仿。例如我们倡导的“移植课”、外出学习回来后上的“汇报课”等都是鼓励教师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其消化,为我所用,并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但要坚决反对照葫芦画瓢式的,甚至直接拿别人的教案去给自己的学生上课。

年轻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了自己要静下心来,慢慢地探索之外,还要多与周围的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下面介绍的这种教研模式值得借鉴。每一个学期你不妨选一、二课具有代表性的课,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形成自己的“教案”,提交给你周围有经验的教师审阅,吸取他们的意见,修改后成为自己的“一度”教案。然后用“一度”教案在自己的班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后形成“二度”教案。用“二度”教案在二班上,其它教师听课,再评再改,依次类推,形成“三度”、“四度”教案……直到形成你认为所谓的“成熟教案”。最后把你的这个上课过程写成教学反思,供今后的教学借鉴参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流程,也是优秀教师成长相对科学的思路这一过程。对于上课教师来说,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在这个基础上的每一步反思也是自己教学风格更加丰富的思想含量的新“补充”。每学期或每学年坚持2—3次,我相信用不多长时间就可以产生比加法更大的乘法效应,这不仅仅增加了教学智慧,形成积极的教学风格,更是让每一位同行对你的教学态度产生认同接受,甚至是钦佩,成为教师群体的优秀者。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要想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出色,要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名师,那就遵循教育规律,在“实践——总结——反思——成长”这一过程的反复循环地研究,认真地坚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