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
走进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给大家讲述这里的民俗风情,摆贝是月亮山麓最古老的苗寨之一。位于榕江县城南面54公里的半山腰上,全村约有350多户1700人。
这里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村民的节日盛装百鸟衣由羽毛裙和花衣组成,服饰色彩艳丽,图案奇特,刺绣工艺精细,羽毛裙和花衣都以家织土布为底,绣有平花,其胸兜、围腰等部件多绣各种花鸟、虫、鱼、蝴蝶等动物图案;而衣或裙脚吊满白羽毛;该服饰专为祭祖活动(即"鼓藏节")和跳芦笙舞所用。
曾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鉴评这百鸟衣一件价值达60万元,因此,百鸟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服饰界的活化石。
这里的苗家人仍然过着他们自己传统的节日,"吃新节"、"苗年"和"鼓藏节"。其中"鼓藏节"是苗族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又称为"祭祖节"、"祭鼓节"、"鼓社节",每十三年过一次。
节日里,苗家人跳"芦笙舞"、"古瓢舞"、"木鼓舞"、"铜鼓舞"这些至今还流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时,都穿着节日盛装,沿袭古老的"行歌坐夜、火塘对歌"、"木叶传情"的恋爱习俗风情。
摆贝苗族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而且还传承着精美的剌绣和蜡染工艺,有罕见的苗王古墓(苗族自古未建墓)以及长廊干栏式吊脚木楼,寨子座落在四面青山环绕,古树林立的半山腰上,寨边有"鼓藏场"、"斗牛场"、"芦笙坪"、"苗王古墓"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因此,这里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称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馆"。
摆贝是一个与自然为伍,与神灵为伴的村寨。摆贝人崇拜自然,信奉神灵。在摆贝,家家户户都爱在门口挂牛角,那是祭祖用过的,据说可以保佑平安;门前挂着的狼鸡草,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有的人家在门板上刻着走兽,瓦顶上雕着莲花和石鸟,这绝不仅仅是装饰,它更是体现了摆贝人对远古文化的遥远记忆和诗意想象。寨子里还有一块神秘石碑,上面镌刻着"朱"字、女阴、太阳等符号,传说这是朱元璋时的遗物。
摆贝的服装多采用蜡染工艺,画蜡画是蜡染工序中的重要步骤。摆贝女子们,以苗家自制的土布为底料,以龙、鸟、虫、鱼等为原型,制成的蜡染除了用于服饰之外,还可以做成节庆游行时高举的幡旗。如今,心灵手巧的摆贝女子们对这门古老的技艺做了许多新的探索,她们还将蜡染做成各式各样的小手工艺品卖给过往的游客,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
在吃新节的仪式里,寨老是最重要的角色。他有一整套的行头,肩挎大马刀,腰上还要系一把小刀。看上去威武庄严,气派十足。百鸟衣与苗族祖先的捕猎习俗有关,历史上的百鸟衣都是用鸟的羽毛装饰的。如今人们用鸡或者鹅的羽毛装饰衣袖和裙摆,颜色鲜艳华丽。百鸟衣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完成这样一件衣服要花掉一年多的业余时间。
在寨老的带领下,寨民们翩翩起舞。衣袂飘飘,裙角飞扬,华丽的百鸟衣美得令人眩目。百鸟衣共有12个摆,每个摆上3撮鸡毛,一共36撮。在平常的日子里,寨民们并不穿戴百鸟衣,只有重大节日时才穿。
吹芦笙也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吹芦笙者都是男性,所有的调式都由一个芦笙头引导。芦笙的调式有120种之多,其中主要的有12种,如迎宾、请客等等。跳芦笙舞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芦笙头带着芦笙队在前面领舞,女人们紧随其后,围成一个大圆圈。芦笙头吹什么乐器,女人们就要相应地跳什么舞。
友情提示:
1、交通指南:从贵州省榕江县乘坐201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摆贝村山脚,或者自驾游从榕江县城沿321国道往三都县方向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啦。
2、这里不收门票,最佳的旅游时间: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