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 的框架与商业价值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它利用设计者的理解和方法,将技术可行性、商业策略与用户需求相匹配,从而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市场机会。
客户需求性: 该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真正的客户需求?
商业可行性: 我们能否开发一种技术上可行且比竞争对手更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可持续性: 围绕该产品或服务是否存在可行的商业模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CENOSU;作者:陆彦冰
“设计思维”框架
1. Empathize / 同理心
“设计思维”的第二阶段为“定义”问题。团队需要整合在同情阶段获得的所有信息,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转化为insights。设计思维更需要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在定义阶段结束时,设计师们需要总结出一个清晰的“问题陈述/说明”(A problem statement)。
有了“用户画像”和清晰的“问题陈述”,是时候开始研究潜在的解决方案了。“创造力”就在“设计思维”的第三阶段充分体现!一般设计师们将举行多个构思会议,提出尽可能多样且新颖的角度和想法来吻合(match)客户需求。
在商科领域,尤其是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Customer Journey Map”,即客户旅程地图,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来进行头脑风暴,解决与客户相关问题的一套工具流程。它站在客户的角度,将他们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体验和主观反映可视化,从而帮助设计者全方位的了解客户需求,构思解决方案,寻求突破。
“设计思维”的第四步是“原型设计”,将想法变成有形产品。原型基本上是产品的缩小简易版本,它们并不需要被完善地设计和开发,甚至可以只是产品的一个部分或特征,用于方便快速地参与真实的用户测试,是发现原型存在问题缺陷的关键,以便设计师们及时作出调整。
如上文所述,从草图到建立数字化和物理模型都是可行的。“原型设计”是将概念或理论创意变为现实,并在最终执行之前探索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
“设计思维”的第五阶段是将第四阶段研发出来的“原型”对第一阶段“共情”的用户进行测试,让他们体验产品和服务,获得实时反馈。
“设计思维”是一个Non-linear process。在对每种提案测试的过程中,提案可能会被接受,被拒绝,被要求重新改进和设计,新的解决方案也会被提出。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们都会从“测试”回到“定义”或“构思”阶段,再进一步地探索“原型设计”,如此循环(见下图)
☑️ 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激发高质量的灵感:面对各种业务需求和设计挑战,我们每天的灵感是有限的,而在帮助公司解决商业上的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具备严谨的思维逻辑来激发创意,保证质量以顺应新趋势和目标用户,提高整体和个人竞争力。
☑️ 节省成本并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设计思维”可以减少在设计和开发上花费的时间,更快地将成功的产品推向市场,节省业务成本。实践证明,“设计思维”可以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ROI)。例如,采用IBM设计思维实践的团队计算得出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0%。
☑️ 提高客户保留率和忠诚度:“设计思维”确保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从长远来看最终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客户保留率。
☑️ 促进创新文化:“设计思维”关键在于挑战既定假设和信念,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在框外思考。这培育了一种超越了设计团队的创新文化。它会带来一个贯穿组织,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设计驱动转型,可以在整个公司范围的任何团队使用。
☑️ 应用广泛:“设计思维”可应用于各行业:自我类提升,消费类产品,科技,金融,医疗,教育等。下方是“设计思维”在各类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