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的生父之谜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平冀州,“文帝(曹丕)纳后(甄氏)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三国志·魏书·后妃传第五》)从这段记述看,魏文帝曹叡的生身父亲为曹丕,应该没有什么悬疑之处。可一日在与朋友聊三国时,朋友神经兮兮地对我说,曹叡的父亲很可能并不是曹丕。这么突兀的一句话,顿时让我一头雾水。

缘由何在?朋友让我看魏明帝的本传末尾陈寿的一句话,即“帝(曹叡)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很普通的一句话,会有什么微言大义呢?朋友说,以魏明帝死于景初三年(239年)上推三十六年,曹叡应生于建安九年,但曹丕纳甄氏是在当年的八月(《资治通鉴》卷六十四中有“八月,戊寅,荣夜开门内操兵。”前文《甄后与曹家的话题》中把此事发生的年份误写为建安七年,实在汗颜!),如果曹叡真是曹丕亲生,至少也该在建安十年以后。如此一来,曹叡的生父还真不一定是曹丕了。

仔细阅读《三国志》这部分章节,发现裴松之为这段文字特意写下了按语:“魏武(曹操)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这明明是说陈寿书写有误,因为很明显如果按陈寿“时年三十六”的写法,曹叡无论如何也不会是曹丕亲生的了。

接着找寻相关资料,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也说:“窃谓承柞(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叡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卢弼的这段话分明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在此偏偏写上“时年三十六”,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非曹家子,弄不好还可能是袁家子。

这样的说法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按照这一说法,则曹丕纳甄氏时,甄氏已经有了身孕。可曹丕再戎马倥偬,再公务繁忙,他会不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知道了,他会让袁家的骨血留下来并立为太子?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据甄后本传所述:“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这段话是说袁熙出镇幽州,而甄氏则留在了邺城奉养姑婆。这期间袁熙回没回到过邺城,陈寿没说,我们也无法获知。

应该说,《三国志》撰成之初,同时代的张华、荀勖、陆机等不少人看到后好评如潮。而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后,时任尚书郎的范君页就曾向晋惠帝上书,称《三国志》“虽文艳不如相如,而质直过之”。如果这里的“质直”也可理解为史家的质朴和正直,那么按陈寿所书,曹叡又确实是久不得立为嗣子,而甄氏又确实是被曹丕赐死,这些究竟是否是因为曹丕知道曹叡非曹家血脉而刻意为之,也只有当事人曹丕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