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肾,如养命
“养生”又称“摄生”,即保养身心、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学素来倡导“天人相应”的养生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统一的,人要顺应天地阴阳与四时之气的变化养生,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保命全形”。正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因此,只有避免自然界外邪的侵袭,并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神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
天地有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是说,自立冬日起至立春前一日的三个月为冬季,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应该使神气内藏,安静自若,不要使皮肤过多出汗,导致阳气的耗伤。冬季五行属水,五脏属肾,五化为藏,因此冬季应培补精气,温阳益肾。冬季是潜藏的季节,因此冬季进补亦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熟地、肉桂、巴戟天、肉苁蓉都是冬季养阳气之佳品。
若冬季养生失当损伤阳气,则来年春天易发生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症。
冬季水冰地坼,阳气当潜藏于内而不外泄。“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是先天之本,养肾就是养命,比如小孩发育不好,年轻人脱发焦虑,中老年男性腰膝酸软,更年期女性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这些其实都是跟肾气不足有关。中医认为,肾脏旺于冬季,因而冬季养肾可事半功倍。
中国民间也有冬日进补的习俗,冬令进补,药性宜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主。《红楼梦》中曾描写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围在芦雪广烤鹿肉、吃鹿肉,便是冬令进补的代表。《本草纲目》言鹿肉“养血生容”“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粮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宝玉等人在芦雪庭联诗时正是下雪的隆冬季节,吃点鹿肉可使身体发热,增强抗寒能力,身上温暖,血液循环加快,大脑能量代谢增强。
冬季常可服用生姜紫苏叶红茶、当归生姜羊肉汤、桑葚桂圆饮、山楂核桃粥等具有温阳功效之品。对于肾阳虚者,可服用单味药物如鹿茸、海马、巴戟天、肉苁蓉、锁阳等。此外,膏方也是秋冬进补的优选,特别是对于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
知识链接:中医五大保健穴位
中医五大保健要穴有:
膻中穴,在胸部,可调理全身气机;
关元穴,可培补元气,调补阴阳,回阳救逆,培元固本,调理冲任,为全身强壮要穴;
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通经活络,调补元气,延年益寿等作用;
三阴交,可健脾除湿,调理冲任,补益肝肾,调和营血,降低血压;
涌泉穴,可补肾填精,回阳救逆,清热开窍。
常灸这五大穴位,可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预防疾病。
文: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金劲松
编辑:栾兆琳
审核:吴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