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地球记忆首期昆明古生物团启程,各种化石大餐享受了个够。记得有半天的贝丘遗址考察,满地的淡水螺随处可见!大家在路边上寻找,在田地里挖掘,巨大的淡水螺蛳一个接一个被同学们发现。
贝丘发掘环螺蛳 崔世辰摄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高原淡水螺走进了我的世界。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外形朴素的螺蛳们,隐藏着原始而神秘的身世。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鲜为人知的高原湖泊精灵吧!
采集的相对完整的环螺蛳 崔世辰摄
人们口语中的螺蛳,泛指淡水田螺科 Viviparidae 生物。例如我们常吃的石田螺、圆田螺,甚至是南方普遍存在的福寿螺(当然,这个家伙不是田螺科的,而是瓶螺科 Aillpullaridae 的)
辣炒石田螺 图片源于网络
而在分类学中,螺蛳其实主要指云南高原淡水湖泊中的田螺科的部分成员(曾经的螺蛳属 Margarya )。由于生活在高原环境中,各个湖泊的环境相对独立且稳定,造成很多湖泊中的螺蛳都进行各自的独立演化,形成了不同的螺蛳种类。所以曾经的螺蛳属经过最新的分类研究,将其拆分为三个属,原来的螺蛳属还保留,并行的还有玺螺蛳属 Tchangmargarya 和环螺蛳 Anularya 属。
曾经螺蛳属的成员 崔世辰摄
螺蛳属 Margarya 与圆田螺亲缘关系较近,是相对正统的家族,其中包括4个种和一个亚种的成员,它们分别是螺蛳、方氏螺蛳、牟氏螺蛳、尖龙骨螺蛳和一个螺蛳的亚种。螺蛳 Margarya melanioides 有两种形态的壳体,一种是具有粗壮的肋突,其形状凸起明显。为了区别一般被称作大刺螺蛳或者普通螺蛳。
而另外一种不会产生那样凸起,相应的位置形成瘤状的波浪形凸起,所以一般也会称作无刺螺蛳 Margarya melanioides carinata (为螺蛳的一个亚种)。这两型的螺蛳分布是重叠的,分布在滇池和洱海。曾经具有规模的打捞量,螺蛳肉和螺黄(雄性生殖腺)都是当时常见的食材。如今数量锐减,已经是红色名录上处于濒危状态。即便如此它也是所有高原螺蛳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方氏螺蛳 Margarya francheti 数量很少,有的将其分为一种,有的将其认为是螺蛳的罕见形态。要不是胎壳硕大,肋突弱弱的有些隆起外,很容易与石田螺等混淆。这里我们按照一个种来看,毕竟这样看起来能够显得人丁多些。
尖龙骨螺蛳 Margarya oxytropoides 体型矮胖,在螺蛳属里相对比较容易好认,但是却和环螺蛳属的容易混淆,其实尖龙骨螺蛳的每道肋的凸起相对光滑,但多少每个生长纹的边缘都有点凸起的波浪,而环螺蛳基本是光滑的。牟氏螺蛳 Margarya monodi 一般比无刺螺蛳的瘤饰要规律和明显许多,并且体螺层具有4道瘤饰的凸起。其同样分布于滇池,是螺蛳分类中比较基干部位的物种。目前处于极危状态。
环螺蛳属 Anularya 是基于分子和比较形态学新确认的一个属,里面包含了两个种,它们与石田螺的亲缘关系较近,在高原湖泊与螺蛳属趋同演化在一起。光肋环螺蛳 Anularya mansuyi ,体型瘦长,螺体上有多条光滑的肋,摸上去没有螺蛳属的磨手。曾经以为该种群灭绝了,随着湖泊治理,目前发现了小规模种群,已被红色名录列为濒危。二肋环螺蛳 Anularya bicostata ,曾经与光肋环螺蛳并为一种,体型短胖,角质皮壳呈现土黄色。其实两种放在一起还是挺容易区分的。
玺螺蛳属 Tchangmargarya 曾经作为螺蛳属的亚属,目前已经独立成属,它们具有非常规律排列在一起的瘤突,该属包括三个种。阳宗海玺螺蛳 Tchangmargarya yangtsunghaiensis ,顾名思义,该种只分布在阳宗海中,螺体具有三道非常明显的高凸起瘤状物,非常美丽。由于湖泊的污染该种群已经处于极危的处境。
叠唇玺螺蛳 Tchangmargarya multilabiata 是2015年被发现的新种,只分布在云南的长湖中。在所有玺螺蛳中,他的体型相对是最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内唇外延,形成一个很厚的浅色带,也是叠唇名字的由来。缁衣玺螺蛳 Tchangmatgarya ziyi 也是近年发现的新物种,可惜的是它的发现是依据已经变成高尔夫球场的八步海周围发现的死壳发布的。周围的湖泊是否也有分布,目前还没有被确认,所以缁衣玺螺蛳可能是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缁衣玺螺蛳和阳宗海螺蛳相似,除皮克颜色不同外,它具有四道瘤状凸起,且没有阳宗海螺蛳瘤状凸起物那么明显。
由于长期处于稳定的生存环境,高原的螺蛳们对于应变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弱,加上人口增加对于自然的污染和填湖等因素,使螺蛳很多种类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