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在北海邂逅“铁枝梅” 2024-04-28 16:26:00 一个意外的邀约冯训文先生住在北海市区东头,老爷子发短信说春节前要回北京,问我有没有时间过去聊聊天。我有些意外。半个多月前,我与他只见过一面,当时人不少,我极少言语,临别时互相留了一个电话。朋友介绍他是画梅花最有名的画家。隔行如隔山,不同行当的艺术,就算是某一行里的顶尖高手,也难免“孤陋寡闻”。但冯先生身材魁梧,一副长髯飘飘的样子,的确有一副大师范儿。东拉西扯,是谓聊天。坐在冯先生简朴的客厅里,北海像夏天一样灿烂的冬阳,敷在冯先生的案台上。我翻阅着他那些沉甸甸的画册,冯先生的艺海生涯,就像浸在显影液里的黑白照片逐渐清晰起来。 冯先生出生在著名的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大约十岁时,因为表哥的影响,结下与绘画的因缘。1977年,正值而立之年,在菏泽工艺美术厂刚当上副厂长的冯先生,作为恢复高考的首届考生,考上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后来又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并成为较早的一批研究生。现在是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院院士,是美术界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时下“大师”迭出,但我早已过了愤青的年龄。我知道头衔不等于名望,名望也不等于水平。但同时明白,鱼龙混杂总还是要有龙,否则就成了“鱼类混杂”。它固然是指有些没水准的人却拥有吓人的头衔,但更多的情形是,那些拥有“高大上”名头的人里头,并不乏真正有水平的艺术家。而他们最有可能出自像冯先生这样,既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同时又受过科班训练的毕生从艺者。 “高先生看了我足足20秒”冯先生一口浓重的山东腔,让我听起来颇感吃力。他说自己1977年就变成了北京人,但口音一直没变。我不知道对乡音的这种“顽固坚持”,与他对艺术的执着是否有什么关联。我问冯先生是否统计过自己画了多少画,他说记不清了。他很欣慰的是,他曾经找到过一幅自己1959年的画,那时候他才12岁“我开头那是什么都画,民间画、水粉画、宣传画、油画。1965年前我画老虎,画门神,这些东西'文革’说是'封资修’,不能再画了。从1966年到68年,又画了许多领袖像。” 冯先生还当过“盲流”——现在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名称,它专指那些没有外出证明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冯先生1971年当“盲流”到了山西。“那时候大家很穷,照不起相,照相馆也不多,我就给人画炭画。”他说,“那些炭画人像不掉色,放到现在看上去还很漂亮。”画画小有名气的冯先生,1973年结束“盲流”生涯回到菏泽,进了当年成立的工艺美术厂,当了一名画画的工人,直到1977年考上大学。“那时候我在厂里每月工资44块钱,当时还有些不舍得。”冯先生说。冯先生对经历的穷日子有着深切的体会。他指着坐在一旁的夫人苏姨说,“你还记得不记得,咱俩结婚那天,我正爬在一个长梯子上画像呢,穿的棉衣用红薯藤当腰带绑着。介绍人说:你快下来去登记。我就下来去登记了。”苏姨嗬嗬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冯先生说:“还记得不,当时我送了你一支钢笔,你送了我一本语录,作为交换的结婚礼物。”到北京念书成了冯先生最好的选择。他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花鸟画名家高冠华先生的入室弟子,渊深源远,高冠华先生是潘天寿先生的弟子,而潘先生师承的是吴昌硕。冯先生说了一件高先生的轶事:被高冠华先生收为弟子后,他跟高先生要一幅画。“高先生足足看了我20秒钟。”冯先生对着我圆睁双眼,模仿着高先生当时瞪着自己的样子。“高先生跟我说:你知道吗?我跟了潘先生十几年,都没敢跟他要一张画。”“我当时脸腾地就红了。”冯先生双手摸挲着脸,仿佛现在还留着当时那副羞愧。冯先生站起身,找出钢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四句诗:不与人争与己争,千秋翰墨自天成。别愁史册无名姓,只恐庸才一笛轻。他把纸递给我,说:“高先生没有给我画,给我写了这首诗。我一直都记在心里。”老乡用一套房换他的画冯先生住的房子,来历有点特殊:一位在北海的山东老乡,因为仰慕冯先生,专门到北京找到他,要收藏他的画,用北海这套房子交换了他一幅大梅花。因此冯先生每年都到北海过冬。我问冯先生什么时候开展专攻梅花的。冯先生说,菏泽是牡丹之乡,得天独厚,以前画牡丹为多,梅兰菊竹,各种花鸟其实都在画,到后来就主要画梅花了。他说:“世人都说牡丹富贵,我不富贵,所以还是觉得画梅花比较合适。”我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幅《牡丹花下一枝梅》上,看到了冯先生自题的一首诗:牡丹花下一枝梅,富贵穷酸共一堆;莫道牡丹真富贵,不如梅占百花魁。因为画梅花,冯先生得了个大宝号:铁枝梅。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竖着拇指对他说:“大老冯,铁枝梅!”程思远副委员长出席冯先生在国家美术馆的个人画展,对他说:“看花看人就像山东人,你画的梅花枝子扎手。” 艺无止境。杰出的艺术家常常因博而专,以某种体裁、某类题材超拔卓越、臻于化境而得名,像郑板桥的竹,张善子的虎,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张大千的荷花,李苦禅的老鹰……冯先生画梅得到过董寿平、于希宁、关山月、高冠华等梅花高手的“亲灸”。评论家赞他的梅花“曲如龙,劲似铁”,虬枝“长如箭,短如戟,纵横笔意,挥洒成风”。他的梅花,以硬瘦见称,老干新枝,屈铁错金,花红欲燃,枝黑如墨,元气淋漓,有一种蓬勃纵横之气。有道是画如其人,冯先生身材魁梧,喜欢创作巨幅大画,体现大境界、大情怀,大手笔大开大合,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红梅》,题诗:墨汁一瓶酒一樽,醉笔往来自有神;东风借吾车一辆,家家送香又送春。一种醉笔挥洒的大气跃然纸上。冯先生牢记高冠华先生的谆谆教导:“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花鸟画是“最中国”的传统绘画,但并没有妨碍他通过广征博采诸家之长,实现审美上的创新。 著名画家许麟庐先生评价冯训文的画“有姿、有色、有神、有韵”,与他朝朝暮暮、如痴如醉致力于丹青,多年坚持写生,画稿万张有关,“除了向传统汲取营养、精炼绘画技法之外,还师法造化,勇于标新脱俗。”冯先生的画作,曲高但“和”者却不寡。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内蒙、山东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被中央和地方许多媒体报道和专题介绍。得过不计其数的各种奖项,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刘少奇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钓鱼台国宾馆以及众多博物馆收藏。作为外交部的特聘美术顾问,100多个驻在国的中国大使馆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冯先生待人热情,广结善缘。他的案台上摆着一本自己装订的厚厚的册子,用钢笔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电话。冯先生说,这都是我的朋友,各省都有,估计有一万多吧。 两张桌子度半生冯先生喜欢冬天暖和的北海。从2015年起,每年冬天都在北海住上三个月,有时还在这边过年。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散步,早锻炼的习惯几乎雷打不动,回来后上午画上两小时。“画得少了,60岁以前我画得挺多的。”冯先生有一枚闲章:人品与画品同高。他认为画画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第三是才情,第四是思想,具此四者,方能完善。 他把一张信笺拿给我,上面写着十个大字:天下无难事,就怕有心人。下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作为一位艺术家,首先要有人品再有画品……人贵为实,艺贵为虚,要做到人品、画品同高,必须诚心诚意地做学问。在创作上寻找一种自由的心境,超越绘画门类,不拘一家一派,用笔墨抒怀,以情绪入画,以智慧写神,以水墨语言来捕捉心中的意象。对画品求真,安于艺术,寂寞求道,相信艺术必将步入更高境界。冯先生说:这是我的座右铭。 闲聊不知日子短。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冯先生按住起身要走的我,一定要我留下来,“炒两个家常菜,喝两杯!”我平时几乎滴酒不沾,但盛情难却。好在座中有他一位在北海的老乡,他们一杯一杯地痛饮。山东人酒量大,冯先生堪称典型。他说话直爽,喝酒也是痛痛快快,一饮而尽。一瓶白酒下肚,面色不变,谈笑自若。冯先生笑说自己多半辈子就是围着两个桌子转,一个是画桌,一个是酒桌,不唱歌,不跳舞,不玩麻将,一心一意在艺术上做学问。我告辞的时候,桌上两个一斤装的高度白酒的瓶子是空的,还有一个只剩下小半瓶。(封面红梅图为人民大会堂收藏)梅花香自苦寒来 赞 (0) 相关推荐 『古文典籍』古画品录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古画品录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赫| 南朝齐谢赫撰的<古画品录>.全书1卷,收录了从三国吴至南朝齐代的27位画家,分为6个品级,评其优劣.书中提出的绘画"六法"之说,对 ... 诗画 | 拜读冯庭文教授梅花画【王奕儒 | 文学看台2030】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极简!绘画画的复杂了很简单,但是能高度概括提炼却并非易事 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关于梅兰竹菊的喜爱是深层次的爱,是拟人化的爱,是放归自然深同感受的爱,一提到梅花,大家首先想到冬天万物凋零的时候,它独自默默的绽放着,一树梅花开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朵朵梅花,反而是一种寄 ...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读唯美宋词,邂逅时光里的春天 暖雨和风,春意萌动,冰消雪融,柳吐新芽,梅泛晕红,李清照笔下的春天亦如她的词风一样,婉约多情. 春天的色彩是明艳的,春天的声音是清脆的,就连春天的早晨都是生机蓬勃的. 只见远远的一带围墙,隐约露出几间 ... 北海之行,邂逅最美的日落黄昏和慢生活 对于成长在内陆的我,天生就向往大海! 北海 ,曾经计划过很多次,最后都没有成行,这次终于鼓起勇气来了! 北海 ,还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有大海,老街,还有便宜的海鲜.喜欢在海边看日出和日落,我运气比较好, ... 试驾 | 邂逅上流生活 ——梅赛德斯·奔驰GLE 450 男士们凑在一起,除了聊球赛和打游戏,最热门的话题估计就是汽车了.其中,成功人士的座驾往往能够激起男士们的激烈讨论,哪怕暂时离所谓的"上流"生活还有很长的路,但这丝毫不影响男士们对那 ... 冬日里,邂逅唯美的梅雪诗词 <莫愁> 唐代:李商隐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集古 寄怀> 金国:李俊民 愁云漠漠草离离,去国还家一望时. 几度相思不相见,雪中 ...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读腊月的诗词,邂逅时光里的暖 <花月令>说,十二月,蜡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 这真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月份,有那么多花儿冲寒怒放迎接春天的到来. 农历十二月,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月份,从进腊月门开 ... 腊月闲聊蜡梅与腊梅一一暨万亩梅原漫游 身在百花中 寒冬,大地万物仿佛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牡丹花,看不见出淤泥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杜鹃花.唯有一朵朵小小的蜡梅花,凛然地绽放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它不与百花争春,它只在枯燥的冬天 ... 【远方•夜听】青海《从一场邂逅产生的恋情(小说) 一场邂逅 (1)》作者:李丽欣 主播:冰雪梅馨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李丽欣 主播:冰雪梅馨 从一场邂逅产生的恋情(小说) 一场邂逅 (1) SUMMER.TIME 二十五岁的林静,是一位外表文静的姑娘,其内心 ...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读关于大寒的古诗词,邂逅时光里的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就到了大寒节气,一年的时光已经匆匆走到了尽头. 天寒地冻不会太久,春风正在来的路上. 大寒迎年,虽名为大寒,但却其实是一个充溢着喜悦和欢乐气氛的节气. 围炉夜话,把酒言诗.读关 ... 【东方诗韵诗刊•腊月梅开】‖ 自有人生千里志,独怀天下一枝春【2021003 总第313期】 刊头题字 季家祺 ❂ 特别鸣谢 编辑初审:廖金碧 罗汉文 月池居士 张心愉 王祖明 江菊萍 刊头题字:季家祺 终审统编:艾瑞克 微刊制作:艾瑞克 收稿时段:2021/1/10-2021/1/14(午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