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周邦彦,写下一首苏幕遮,把思乡情融入荷花,清新动人
古代的读书人,自幼苦读诗书,只为了将来可以在科举考试中一举高中。榜上有名的学子,从此成为朝廷命官,奉诏前往异乡任职。那时,出行以车马代步,旅途艰难。故乡,成为遥远的地方,只能在梦里相见。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思乡成为诗人们永远最爱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总会触动游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们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温柔地洒落在行人身上,游子会情不自禁想起遥远的故乡: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春天到了,大地一片新绿,生机盎然。游子们沐浴着温柔的春风,忍不住问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去秋来,落叶随风飘零,随秋雨化为尘埃,回归大地,换一种方式呵护树木。无法膝前尽孝的游子,不由得感叹: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中父母的牵挂,对故乡的思念。
二十七岁的江南才子周邦彦,离开家乡来到京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他的故乡,便是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的荷花常在他的梦里出现,北方的风沙让他有些不习惯。他当初来京城,原本是太学生的身份,他写的《汴都赋》被神宗欣赏,于是被授予太学正。
从二十七岁到三十岁的这段时间,年轻的周邦彦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客居京城,每到夏天荷花盛开的季节,便会格外怀念故乡。他的这份思乡情,在这首苏幕遮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邦彦的作品以词为主,他的风格独特,博采众长,化为己用。他和嵇康一样,都是相貌出众、仪表非凡的美男子。文如其人,周邦彦的词婉约清丽、清新脱俗。他的词文风自然,毫无雕琢感,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
这首词里,诗人由眼前的真实荷花,联想到江南的荷花,层层递进,感情浓郁。思乡之情无处倾诉,诗人温柔地向荷花诉说真情,婀娜多姿的荷花善解人意,慰藉他的一片相思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诗人运用得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情景交融,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口齿噙香。
词的上片,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夏日荷花图。“燎沉香,消溽暑”开篇便写出写这首诗的季节。夏日炎炎,湿热难耐,诗人点燃沉香,消除炎夏的湿气。屋内很快便氤氲着沉香的清新味道,顿时让人神清气爽,人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诗人用鸟雀巧妙地写出雨后初晴的景色,这里用拟人的写法,鸟雀的欢呼,其实是现实生活中,诗人面对晴好天气的愉悦心情。雨下了一夜,让人心生愁思。清朝的时候,雨过天晴,鸟雀争先恐后地从屋檐下探出头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在欢呼,天终于晴了。
侵晓二字,形象地写出时间之早,突出了鸟雀期待天晴的迫切心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巢中的小鸟嗷嗷待哺,鸟妈妈着急外出捕捉飞虫,喂养自己的宝贝。如此生机盎然的夏天,江南又会是怎样的惊艳?
诗人很自然地把景色描写从室内过渡到野外,池塘里的荷花,在诗人眼里分外可爱,惹人怜惜。“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你看,周邦彦非常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他看似随心写就的诗词,其实早已在心里经过千锤百炼。
昨夜的雨滴在荷叶上,形成珍珠一样晶莹的水珠。太阳升起,这些水珠渐渐消失,眨眼便没了痕迹。微风吹过,荷叶欢快地跳起舞来。上片的描写,多像电影里蒙太奇的表现方法,诗人剪辑出多个镜头,一个个切换,立意独特,引人入胜。
周邦彦用词的精准、奇妙,一直为历代诗人所推崇,他对词坛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人羡慕。
词的下片,借景抒情,清新动人。“故乡遥,何日去?”眼前的美景,怎能不让人触景生情?故乡远在千里之外,何时才能再回去呢?诗人的思乡情,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动容。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诗人娓娓道来,入笔独特,不落窠臼。他不写自己思乡,却从侧面烘托。家乡本是江南吴地,却因为工作的缘故,长期居住在北方。北方的朋友都很热情,生活也还算安逸富足,但是诗人的内心,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觉得自己仿佛是来北方做客的客人,暂住一段时间,他回归故乡的心,越来越迫切。
“五月渔郎相忆否?”你看,周邦彦明明在想念故乡的昔日老友,却另辟蹊径,反问一句,不知道朋友是不是想念我?把落寞都写得如此幽默风趣,不愧才子的称呼。五月,点名昔日诗人和朋友一起游玩的季节。渔郎,则代指曾经和他一起打渔的朋友。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诗的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铺开一张画,画中的他和朋友们一起划着小船,在家乡的荷塘里,自由穿梭。其实,这一切并不是真实的场景,不过是他的幻想。
现实中,他无法回到故乡,只好借助眼前的荷花,想象江南的故乡。周邦彦的词,意境优美,似有若无的感觉,如雾中花,朦胧优美,让人痴迷。他诗词中透露出来的恬淡气质,正是他性格的写照。
他细腻的风格在很多词中都有体现,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急不缓,不骄不躁,词风典雅,如一杯醇香的清明茶,越品越香。
周邦彦的词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空间布局的自由切换,非常巧妙,运用自如。倘若那时送给他一部摄像机,他应该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仔细品味他的诗词,都很有镜头感,亲切自然,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他笔下的夕阳,色彩斑斓: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这句诗中,他把深秋傍晚的夕阳和青山刻画得如仙境一般。你看,烟雾缭绕的青山和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片。夕阳缓缓落下,落日的余晖温柔地抚摸着世间的一切。天空飞过的大雁,背部的羽毛笼罩在夕阳最后一抹红色中。
花间派诗人温庭筠 ,曾在一首诗中写道,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很显然,周邦彦化用了温庭筠诗中的意境,不过更胜一筹。多字太过直白,平铺直叙,少了几分美感。红欲暮,把黄昏的特色描写得如诗如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周邦彦善于借景抒情,他笔下的真情,与众不同。他不言情,而情深意重,字里行间渗透的都是真情。对于无处诉说的情愫,温庭钧说,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美则美矣,但依然是寻常的比喻。
周邦彦说,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远去的人,宛如随风飘散,湮没在江水中的白云。相思之情,恰似雨后地上粘连的柳絮,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