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为啥被踢出课本?专家: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一块肉的功效可以超过地动仪,专家说得忒神奇了!然而,如今的课本中的确没有了张衡地动仪,它不再是小学生的必学课文。今后若再向小孩问及张衡是谁、地动仪是啥玩意的时候,他们的脑袋会摇的和拨浪鼓似的说:“我不知道!”或是:“王者农药里没出这个角色哦!”不过,最近我向法海禅师学了点技能,说不定可以窥见其中端倪,待我默念咒语: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麻空!别瞎扯,赶紧说。资料显示,早在公元200年的时候地动仪就下落不明,有人说在战乱中损毁,有人说被某皇帝带进了地下,反正就是没了。张衡生于公元78年,卒于公元139年,在他去世60年后地动仪就不知去向,这样的国之重器说没就没,你信吗?要是你非说信,它就是毁了!它就是没了!我也不和你抬杠。唯一介绍地动仪的资料是《后汉书·张衡传》,但也只有百余字的说明。原文直译:地动仪用精铜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图画和文字,其形状就像酒樽一样。在其内部还有一根支柱,旁边有八道机关,为典型的牙套装置,只要发生地震便可检测出来。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地动仪,也就是课本中的地动仪,乃原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王振铎仿制的模型,而所有的参考都源于这百余字的说明。史料记载,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得罪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之后开始撰写《后汉书》。那么问题来了,从张衡去世到范晔编撰中间足足隔了293年,后人写前人,其中是否有杜撰的成分?近现代学者对这部书的评价是:“作者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和变动。”显然是有质疑的。据传,公元134年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正下方的那个个蟾蜍嘴里。没过几天,陇西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还有,王振铎仿制的地动仪多年来从未有过动静,就连5·12汶川特大地震都没听说它哆嗦一下。我想,但凡有一面的球掉落且证实一方确有地震,专家的质疑也会打消不少,张衡地动仪也不会这么快被踢出,可它就是一动不动。对此,中科院院士傅承义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调侃道:“房梁吊块肉都比那模型强。”另外,在人类能登上月球的今天,科学家利用现代科技都没研究出很好的检测仪器,更何况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那时有什么,无外乎铁剑长矛,张衡怎么可能研究出这么先进的仪器?也许是出于这些原因,专家才质疑地动仪未必真实存在过。就像王羲之《兰亭序》一样,存世没有真迹,有些专家便质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有些专家则直接认为王羲之根本没写过。既然质疑都指向地动仪不存在,又何必再出现于课本中呢?删。值得一提的是,《后汉书》的说明是否准确?仿制的地动仪又是否技术过关?公元200年时地动仪就消失了,范晔是不可能见过的,他的介绍只是听说或从某些书上看来的罢了,误差有多大没人知道。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依靠有问题的图纸(说明)制造出来的产品,要说技术能过关,鬼都不信。自古以来,伟大的产物都是饱受争议的,既然地动仪受争议,那说明它足够伟大。当然了,它是否存在过,又是否具备检测地震的功能,这些仍需进一步考证和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张衡地动仪被提出课本,也许只是由于模型存在错误导致的,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张衡地动仪的价值,因为古人的智慧是无法想象的。大家觉得呢?
山寨组织抓住人们的获奖心理,其实就是虚荣心,使用的就是一套诈骗手段,对社会危害极大。
虚构一个获奖的假象,将你捧得高高在上,你就是大师,你就是艺术家,你听罢自己都认为自己很牛叉。
由第一步的铺垫让你信以为真,便以发放证书或出版书籍为由向你要钱,人家不说要,是交纳。
看奖项的大小收费,小的钱少,大的钱多,但谁不喜欢大的呢。
你交钱给你发证。
这还没有完,接下来他们将更换名称和电话,故技重施一遍,甚至是反复重施。然而,当你回过神的时候,口袋已空空如也;那些证书对你没一丝帮助,就像民办和公办大学毕业证的区别一样,民办的不能作为晋级的依据,而他们卖给你证都是民间的。
- 参与某项社会活动时,要看清该活动消息的来源,一定是出自正规报刊或网站的才可以。
- 参与某项社会活动时,先从侧面了解一下活动真伪。比如某地书协协会举办活动,那么当地的文联必然知晓,可以电话垂询。
- 参与某项社会活动时,可与同行或你认为的老师交流,因为一项专业活动的举办必然牵动该专业的所有人。
- 但凡有人告诉你交钱就能获奖,那一定是骗子,因为正规的文化活动都有政府拨款或企业赞助。
- 放下虚荣心,当有人无端向你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这个能力,先认清了自己才能认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