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99.99%孩子最后都是没天赋的!
每个家长都在热衷于寻找孩子的天赋!这很好!扬长避短坚决鼓励!
到了一定时候,家长会陷入郁闷,因为“长”好像没找到,“短”倒是一大堆。当意识到娃就是那么平平无奇时,家长的期待一下子跌入了冰点。
不要忘记一个事实:有天赋的,永远是人群中的幸运儿,极少数。大部分的人——没有。最后找来找去,很幸运的话,可能仅仅找到一件“喜欢并擅长”的事业!但是“喜欢并擅长”比起天赋,到底还是差远了。
没有天赋,就要放弃孩子,就要患得患失吗? 当然不,这样你就把天赋太当一回事了。
今天,请听一位资深设计教授跟你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讲讲正确的天赋观。
在其他领域,道理也大致如此。
来源:汉艺国际 已获授权
ID:hanyixiongdi
拧巴学生,还有家长
Z先生来到公司的时候,笑容可掬。孩子喜欢服装设计,想去美国名校Parsons和FIT读大学。
Z先生犹豫了半天,嗫嚅着说:“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艺术天赋,会不会没什么前途?”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Z先生的个人焦虑。即使是在我任教的大学里面,很多同学在下课后,也常常跑过来,一脸忧虑地问:“韩老师,我感觉自己没什么天赋,是不是不适合学艺术设计?”
关于艺术天赋的自我焦虑,基本都是伴随着求学过程的,工作之后的艺术家或设计师倒是没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天赋是什么呢?
说来说去,艺术天赋是什么呢?我们似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学艺术必须有天赋。但这个道理是谁说的呢?
那究竟什么是艺术天赋呢?
在清华美院读书的这些年,结识的朋友中就具有艺术天赋的。
有一名同学老G,是绘画系的同班同学。G经常只画一个下午,然后就出门踏春、看展、读书、访友。而我需要一周七天,早上八点到工作室,才能和G一个下午的所学达到相同的程度与造诣。
我并不是笨学生,也是成绩第一考入的大学,每年的成绩都是优秀,但我需要极端的刻苦,才能不被G落下。
是的,讲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懂了,所谓艺术天赋,就是一少部分人,在某个领域有一种天资,可以把正常人辛苦学习的知识,用一眼可见一练就会的速度,娴熟地掌握并抵达高标准。
没天赋究竟是指什么?
那么,什么情况又是没有“艺术天赋”呢?以我当了十年教授的经验,这个似乎和有天赋的孩子一样,也不是很常见。举个例子:
L同学,计划设计一个天桥,但当一切设计完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天桥距离地面只有100cm;S同学,她设计的屋子很棒,但包含室内卫生间的套房,卫生间占了整个房间面积的60%。
所谓没有“天赋”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常识”表现出惊人的匮乏。因为这种常识的贫困,从而需要从最基础去理解生活与世界,然后才能用掌握的技巧去表达、去创造。
这无疑大大延长了学习的周期。
关于天赋,大多人不过是缺乏安全感
以我所见,极具“艺术天赋”和没有“艺术天赋”的两种人,都是极端的少数。
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或许有聪明程度的区别,但大都天资接近。是否具备“艺术天赋”也是很好判断的事情,大入学一个月甚至一周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担心自己没有“艺术天赋”呢?
这种心态大概存在着三种可能:
首先,是担心自己付出的会不能获得所谓“等值”甚至“超值”的回报。付出了那么多,然而自己的“艺术天赋”却因为比同学少一点点儿,却需要多付出一点点儿。需知这种“不平等的感觉”,正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之一。
其次,是担心自己付出了太多,却很难抵达自己理想的职业状态和生活状态。“艺术天赋”仿佛就是自己的武器库,担心自己的储备很难赢得未来的竞争。或许,这个难堪的结果不会在短期出现,但未来呢?如果有一天自己的“艺术天赋”弹尽粮绝,那么向往的“一骑绝尘”恐怕就永成梦幻了。
最后,是担心在付出了很多的情况下,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正在学习的专业,从而以前种种努力都枉费力气。
毕竟人生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或收获来加以证明的。行走中的歧路大概最能令人徒呼奈何。
其实,这几种对于“艺术天赋”的担心,都来源于一种不自觉的算计与衡量,关键点就在于“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感。担心自己没有“艺术天赋”,其实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毕竟大多数人,都希望“回报”的数量与质量足够明确,才舍得投入相应的精力。
为什么工作之后的艺术家、设计师很少谈及“天赋”问题。
很简单,因为“投入”与“产出”都已经被证明了,而那种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自然就消失了。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学艺术需要天赋?
是不是所有人觉得学习艺术需要天赋都是因为惴惴不安的小算计?
不全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艺术史、设计史和当代传媒共同塑造的“接受视界”带来的感性认知。
即使是中国任何一位从未接触过艺术的人,都知道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和那些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级宗师。一群由超级具有天赋的人,构成了“艺术”这个名词的历史与定义。
而现代传媒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又把他们的故事、天赋、传奇予以放大,使之更为广泛传播,以至于在人们的观念里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公式:
艺术=有艺术天赋的大师=
学习艺术也要像大师一样需要天赋
但如果我们统计一下这些艺术或设计大师的名字,我们会发现,绝对不超过一千人,就如同皇帝与王侯一样稀少。
假如我们把略有成就的艺术小师和设计小师都纳入统计,就会发现并不会比副局级以上的干部多,也远远少于年收入过亿的企业家。
有多少人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
非得明确自己至少能当上局级干部才准备考试?
有多少人在进入一家公司前,
非得明确自己先能实现一个小目标才打算参加工作?
为什么一个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前,
不会问自己有没有做官的天赋?
为什么一个人在工作之前,
不会问自己有没有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
正确的天赋观
关键的秘密就在于,这些“普通的”职业,我们基本都很了解,而且也知道这些精英是少数,更明白:自己即使不能抵达这些精英的水准,即使只是小有成就也足以岁月静好、现实安稳、衣食无忧,平凡而愉悦地过完一生。
而对于艺术、设计这类我们不了解的职业,之所以我们反复纠结于“天赋”,本质就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明白,就谋生和收入的角度来说,其实和公务员等普通职业并无二致。
为什么工作了之后的艺术生或设计师,不再纠结于所谓的“艺术天赋”问题,无他,只是了解了这个行业而已。
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我们对“艺术天赋”的理解偏差。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确的天赋观。
另一方面,如果从普通人拥有的“天赋”所能抵达的程度而言,如果目标不是要当大师,而只是总监级别,那么坦白来说,抵达这样的高度实在不需要额外的“天赋”,这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勤奋就可以抵达的水准。
用句最通俗的话来说:你的努力,还远远达不到需要拼天赋的程度。
造诣深厚,更多源自勤奋与刻苦。
本bing经常说:
在那些上升(或稳定)并且广阔的领域当中
让孩子选择擅长并且喜欢的
方向耕耘,自然就会有回报
所以,不用对孩子有无天赋患得患失,
让孩子让兴趣和汗水去浇灌自己的未来吧。
﹀
|这是DrBing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