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无名
我对房子的初始认知来,自于一个两层窝棚。说『两层』,其实还有点儿夸张。因为,那不过是一个狭小的空间,用木板隔成了上下两部分。
窝棚位于一个迎风的山坳,楼下』堂屋、灶屋、火炉屋自成一体,『楼上』一个大大的『睡房』。
用木棒、木板、稻草在泥地上搭的『房子』,『原生态』且『接地气』,住在里面完全不用担心有害物质,就一点『不美』——透风。
风是自然界的产物,可以做朋友,比如植物授粉的时候、酷热难耐的时候;也可能成『敌人』,比如产生破坏力的时候、天气很冷的时候——『不美』的原因来自后者。
温柔的风使人亲近,凌厉的风让人害怕。我所见过最『残暴』的风,『呼啦』一声掀翻了我家屋子的盖瓦,吹飞了大大(伯伯)家的房顶(大大家住在山梁的风口上),这些都是后话,但想来心有余悸。
对于透风的房子、能被风轻而易举破坏掉的房子,我们都叫『孬房子』,直到学了《陋室铭》这篇文章以后,才知道它们的学名该叫『陋室』。
『陋室』就是简陋的居室,比『孬房子』好听多了,『有文化真可怕!』
02
依常理,人长到5岁以后才有意识,我记不清几岁时住的『两层』窝棚,可呼啸的北风从『墙』缝挤进屋的『鬼哭狼嚎』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大概童年记忆太过深刻,十多年后的某个冬天,当再次『体验』四面漏风的『垛木』房子的时候,感觉熟悉而又自然。
后来有了孩子,我向她讲起那些过往,结果如『何不食肉糜』那个历史掌故描绘的场景一样,她完全理解不了当时的境况。
人,大概就是这样——经历过的,不觉得新奇;没经历过的,总觉得好奇,以至于内心的欲望总难真正得到满足。
时光在吃喝拉撒睡的琐碎中一往无前,你很难感知这一秒的价值在哪儿、下一秒的目标在何方。
好在,生活总在一天天改变,无论变好,亦或是变坏,只要你用心用情对待,结果就不会显得特别重要。
毕竟,生活的本质在于经历、体验、尝试、感知、回味、憧憬……有了这样一些收获,自当无憾。
03
以前,办公室的桌子有些老旧,同事开玩笑说『桌子虽烂,并不影响我们写出长文短句』。
可不是?想那网红『流浪大师』沈巍,虽破衣烂衫、食不果腹,不也出口成章、圈粉无数吗?
如此看来,有陋室可供遮风挡雨,有薪水可保温饱无虞,夏可享受清凉,冬能温暖加身,这样的日子该当满足。
事实上,当有机会再次与『陋室』亲密接触,一切都显得亲切、安然,如同老朋友之间那样,多年未见仍然如同天天见。
一路走过来,今天的『陋室』其实堪比昨天的『华堂』,只是在『水泥森林』的映衬下,它显得有点矮小而简陋罢了。
夜有些深沉,与『陋室』彼此为伴,它为我遮风挡雨,我陪它聊天解闷。嗯,我无名,陋室也无名,这感觉,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