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喘又泻又发热,没用一味平喘止泻药,一剂知三剂已

陈某,男性,18 岁,发热 40℃、头痛、泄泻,大便溏薄中有黏液,便时不快,日夜行 10 多次,里急,口渴,苔黄,脉浮数。

处方:葛根六钱,黄连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五钱,泽泻三钱,猪苓三钱。给药 1 剂。

复诊:热退,大便烂,日 3 次。

处方:葛根四钱,黄连钱半,黄芩钱半,炙甘草一钱,茯苓三钱,泽泻二钱,猪苓二钱。服 2 剂痊愈。

编者按:

《 伤寒论》第 34 条:“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喘为太阳病误下之后气上冲也,在《伤寒论》中常可见到此种观点本为太阳表证宜用汗法,反误用泻下之法,表邪未解,外邪反内陷阳明,致表里同病,即太阳阳明合病。

葛根芩连汤为常用经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4 味药组成,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

本方多被认为是太阳阳明经药,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本案虽未言明是太阳病误下之证,但有“发热,头痛及脉浮”的表证,又有“泄泻,大便溏薄中有黏液,便时不快,日夜行 10多次,里急,口渴,苔黄,脉数”的里热证,辨为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不难。

编者认为本案之亮点在于加用“五苓”之半也,即半个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表邪未解,外邪循经入腑,致水热互结于膀胱而成太阳蓄水证。本案用五苓散去桂枝及白术两个温性药,用猪苓、茯苓及泽泻三味淡渗之药,配合葛根、黄芩、黄连清大肠邪热的主战场,而从旁协助清泄热邪从小便出,所谓分消走泄,利小便以实大便也。葛根除善于止协热下利外,还可升清止渴,诸药合用故而 临床疗效满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