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的喝酒

在省内,徐州人能喝酒是出了名的。本人酒风虽正但酒量很小,然而因为背负着“徐州人能喝酒”的盛名,常常因不胜酒力而喝醉。其实“徐州人能喝酒”是个伪命题,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无风不起浪,世上万物诸事皆有因有果。“徐州人能喝酒”的名声源于徐州人喝酒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套路。

我观察,苏南人喝酒强调的是要喝好,徐州人强调的是要喝够,喝够就是要喝尽兴。尤其是招待客人或朋友,如果客人或朋友不喝得晕乎乎的,徐州人会觉得不尽兴、没面子。为了“尽兴”的理念,为了陪好客人或朋友,徐州人创造出了一些喝酒的套路。比如,徐州人的“领酒”习俗。

徐州人的“领酒”可以把气氛推向高潮,而且屡试不爽。程序如下:坐在主位的主陪(宴请方的最高领导或德高望重者)将分酒器倒满或大半杯,举杯起身开始说话:“欢迎你们的到来,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尽管前段时间身体不好,血压高,血管堵,刚做了搭桥手术,但不喝酒不能表达我的敬意,我先干为敬!”说罢,端起分酒器,一扬脖子把酒干尽。然后,按照座位的主次、尊卑,依次给来宾倒酒,边倒边说“你放心,不给你倒多,肯定比我的少”。果然,给客人倒的酒最多只有半壶。双手将分酒器端给客人,等待着客人把酒喝掉。此时,客人的心情是:人家宴请我们,而且心脏都搭桥了,还喝了这么多,自己的杯中酒明显少于人家的,不喝怎么能说得过去?有些酒量的自不必说,就是酒量小的,也是一咬牙、一皱眉,把酒喝了。一圈下来,宾主尽欢。刚吃一口菜,宴请方的副主陪站了起来,将分酒器倒得满满的,如同主陪一样“表达敬意”,一扬脖把酒干了。同样,也是依次给客人倒酒,也一样只倒半壶。一圈下来,每个人基本上都喝了一壶酒或大半壶了。吃上几口菜后,宴请方的副职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又站了起来……。几个人轮番领酒,客人由开始的不喝说不过去,到最后的苦苦哀求“少倒一点”,徐州人方才露出满意的笑容。一轮“领酒”过去,主陪微笑着说:“程序走完了,我开始敬酒了!”原来“领酒”只是规定动作,接下来才是“自选动作”。宴请方开始找客人挨个地敬酒。喝到这时,客人基本溃不成军了。偶尔遇到有些酒量的客人,徐州人便开始和对方“单练”了。直到对方再也无人应战了,徐州人还要显摆地表演一个“汉魂”,即将分酒器倒满,举杯敬全体客人,边敬边豪爽地边说:“我表演一个汉文化,这杯酒干了,大家随意,喝酒喝水都行!”客人热烈鼓掌,“表演者”心满意足地落座。

徐州人的喝酒理念还体现在喝酒要喝出感情来。徐州人把喝酒和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自不必说了,更有甚者,还有“只要感情真,哪怕打吊针;只要感情铁,哪怕喝出血”之类的劝酒话。客人经不住劝,只好勉为其难地把酒喝下去。客人喝了酒,话也渐渐多了起来,感觉也渐渐好起来,气氛也渐渐热闹起来。此时的徐州人就更来劲了:酒过三巡,在座的全都成了“自己人”,年龄相仿的全都成了“弟们”。至于客人要办的事情,徐州人更是大包大揽:“多大小事?交给我,你就不要问了!”“不要问了”是徐州人的口头语,意思是,你尽管放心好了,这件事没问题。因为这句“你就不要问了”,许多外商原本有在徐州投资的想法都纷纷撤退。外商的理解是:我投资以后,就不让我问了,徐州人也太不讲究商业规则了。为此,徐州市的领导曾在全市经济大会上专门拿这句话来说事,一时成为笑谈。

徐州人重感情,讲情义,而且把尽到地主之谊看得比较重。要想同徐州人交朋友,喝酒是最后的媒介。通过喝酒,往往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和徐州人成为朋友。徐州人为了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也蛮拼的”。明明自己没有“签字权”,又想让朋友感受到热情,于是便豪爽地表态:“下次来,打个电话,我绝对‘一条龙服务’”。在徐州人热情的感染下,客人们一个个也都豪爽起来,争相邀请徐州人到他们那里做客,反复让徐州人“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徐州的“酒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公务宴请大大减少,私人聚会、朋友相邀的“酒场”多了起来。这样的“酒场”,没有人“领酒”,没有人表演“汉魂”,宽松、和谐、没有压力。但即使是这样的“酒场”,重情重义爱热闹的徐州人也很少有不带酒意回家的。我每天晚上在小区遛狗时,经常看到有些男人晃晃悠悠地从车上下来,站立不稳、口舌不清地对车上的朋友说:“开车慢点啊!”车子开走后,这位才走路画圈、踉踉跄跄地向家中走去。

徐州的“酒场”啊,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7年1月18日夜,1月19日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