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变异

颅内静脉窦变异

颅内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管道,收集大脑深、浅静脉以及脑膜和颅骨的静脉血液,汇入颈内静脉。静脉窦壁的外层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坚韧无弹性;内层由疏松的细胶原纤维组成。静脉窦分为后上群与前下群两组。后上群主要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直窦、窦汇、左右岩鳞窦及枕窦;前下群主要包括海绵窦、海绵间窦、左右岩上窦、岩下窦、左右蝶顶窦及基底窦。此外,还有旁窦、大脑镰静脉、小脑幕静脉等管道与上述两组静脉窦连接。

许多静脉窦,尤其是后上群静脉窦,由于先天性发育变异的缘故在窦汇区存在多种形态的汇聚形式。当分析头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所见时,应当将这些解剖变异与静脉窦病变(如血栓)相鉴别。在窦汇区常见的静脉窦汇聚形式有以下4类:

图1-6-1  头颅MRV解剖变异
颅内静脉窦TOF法MRV检査。A.斜后位MRV重组图,B. MRV局部放大图。上矢状窦连接右侧横窦(箭),直窦注入左侧横窦(箭头)。左右横窦完全不 相连。

I :上矢状窦连接右侧横窦,根据直窦和左侧横窦连接情况又可分为3种形式:

①直窦连接左侧横窦,左右横窦通过直窦或导管相连;

②直窦连接左侧横窦,左右横窦之间无连接(图1);

③直窦连接右侧横窦,左侧横窦未发育。

II :上矢状窦连接左侧横窦,也可进一步分为3种形式:

①直窦连接右侧横窦,左右横窦通过直窦或导管相连;

②直窦连接右侧横窦,左右横窦之间无连接;

③直窦连接左侧横窦,右侧横窦未发育。

III:上矢状窦与左右横窦共同连于窦汇,直窦可注入右侧横窦、左侧横窦、窦汇或以分叉连接双侧横窦。

IV:上矢状窦以分叉连接双侧横窦·直窦可注入右侧横窦、左侧横窦、窦汇或以分叉连接双侧横窦。

图2  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较粗大
颅内静脉窦TOF法MRV检査。MRV重组图显示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较左侧粗大接近1倍。右侧横窦(箭)与上矢状窦相连,左侧横窦(箭头)及乙状窦显影纤细,左右横窦之间无连接。

颅内静脉窦的发育程度在个体间差异较大。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成对的静脉窦左右两侧粗细不对称,尤其是双侧横窦及乙状窦。优势侧静脉窦往往校为粗大,且以右侧多见(图2)。

此外,优势侧横窦多直接或间接与上矢状窦相连,而非优势侧横窦往往发育不良,甚至完全不发育。发育不良者以左侧横窦多见,其远端可以通过上下吻合静脉汇合以及岩上窦的血流重建乙状窦。颈静脉球瘤也可使病侧的乙状窦及横窦显影细小,应注意鉴别。在临床上发育性静脉窦闭锁(影像检查时表现为局部缺如)的情况并非罕见,如正常人的上矢状窦前部可有0.2〜4cm的闭塞段(图3)。

图3  上矢状窦发育不良
颅内静脉窦TOF法MRV检査。A.矢状面MRV 重组图,B. 轴面MRV重组图。MRV未显示上矢状窦前1/3段,残端(箭)清晰可见。

颅内静脉系统发生在胚胎第3个月左右。在此期间的局限性、大叶性或半球性静脉发育障碍均可能导致各种发育性静脉异常。窦汇区的静脉窦解剖变异最大,这与人脑在胚胎发育时和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窦汇保持一些丛状结构有关。近年来,神经外科日益重视脑循环的静脉回流。当颅内病变累及静脉窦时,明确窦汇区的分流类型和侧支循环情况是在实施治疗时决定结扎或切断一侧静脉窦不可或缺的依据。

此外,当一侧的静脉窦由于血栓形成或肿瘤压迫而闭塞时,往往需要与静脉窦不发育相鉴别。两者均可有侧支循环形成,以代偿分流部分静脉血,但病理性静脉窦闭塞可能会引起脑组织肿胀、出血等异常。所以,学习和研究静脉窦解剖变异对于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姜 涛,张锦林,张玉忠,等.PC法MRA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变异的研究.放射学实践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