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生活的空虚感
早上6点20,第一次闹钟响起。我已经很习惯地在黑暗中,找到那一只正在振动的手机。
关闭闹钟,开始一天的生活。
6点40,我已经站在卫生间的镜子面前,开始挤药膏,开始洗漱,祛除睡意。
7点,我站在小区门口,马路的对面,是学校的另外一个校门,每天7点准时开门。我拿出手机打卡,然后进入校园。
一天中,上课、批作业、吃饭、教育学生,然后回家。
每天都是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生活,我并没有感到有太大的不对劲。
每天的重复,让我想起神话人物西西弗斯的故事,由于西西弗斯得罪了众神,众神给了一个惩罚:推石头。而且是每天只推一块石头,西西弗斯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石头滚落到山地,然后西西弗斯继续把这块石头往山顶推。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我想很多时候,生活也如西西弗斯重复推着同一块石头。
重复就会产生一种空虚感。感觉无论怎么样,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不过最近晚上看蔡康永的新书《蔡康永的情商课》。
里面的其中一个观点,给我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生活难免重复,空虚无处可躲,或许我们可以与空虚融洽相处。
怎么融洽相处,蔡康永说了一个角度:在重复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生活的时候,请把目光放在“我参与了什么”、“我成全了什么”。
比如上面的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确实每天都在重复推一块石头,但是一年下来,西西弗斯在推石头的路上是可以感受四季变化,甚至每天推石头留下的脚印,让泥土松动,泥土中的微生物滋长,甚至每天的上下山,还带了种子,种子可以传播得更远。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西西弗斯推石头的同时,参与了感受四季的变化,成全了种子的远传。
书中还讲了一个日本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少年,每天要下山去挑两桶水,但是其中一个桶是一个裂缝的,水会出裂缝中漏出来,于是,每一次少年下山挑水,水挑到寺庙之中,那一桶有裂缝的水几乎只剩下一半了。
这个漏了水的水桶就对少年说:”都是我不好,你每次辛辛苦苦挑水,但是我只能剩下一半。“
少年听了,哈哈大笑:“水桶啊,你一点错都没有,你看你漏出来的水,让那些山路上本来长不大的花草,现在长得多好啊。”
原来漏出来的水,是参与了花草的成长啊。
回到自己的生活,每天上同样的课,但是至少每一次上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一节课中,虽然一直是我出现,但是某一次我表扬了某一个学生,说不准这位孩子,兴起了学习数学的更大欲望。
我们的孩子,现在的生活看似单调,每天就是上学、作业、游戏。但是孩子的出现与成长是在成全一家人的快乐与幸福。
我每天走路上班,走同样一条路,这条路我非常熟悉,我闭着眼睛都可以走到学校。直到有一次,天下雨,我在门卫躲雨。我站的位置的对面是一个滚动的广告牌,我就对着这个广告牌发呆,刚好那个时候正在准备一节公开课,看着广告牌我就想到了这节课中可以用弹幕教学。
原来每天重复的上班路也藏有创意与灵感。
生活确实存有空虚,但请换一种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