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要
第一章:肺系疾病:
一、感 冒:
外感: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内伤: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巧记歌诀:寒荆热银暑新加,气参阴蕤寒热解。
考试技巧:A2 型题,一般主诉都在最前,根据主诉判断疾病,然后根据典型舌脉判断证型。
二、咳 嗽:
外感: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
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肺阴亏耗证——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巧记歌诀: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考试技巧:做 A2 型题时,若题中先说咳嗽,则诊断为咳嗽,若先说外感表证,则诊断为感冒。
风燥伤肺证与肺阴亏耗证,均有干咳少痰,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脉象;且前者有表证,后者为内伤肺阴亏虚引起。
注意不同证型痰的特点,A1、A2、A3/4、B1 型题均可出考题。
三、哮病:
发作期:
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纳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巧记歌诀: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平肺六肾生金。
串联考点:方剂学中治疗外感风寒,里有郁热的代表方剂——大青龙汤。
四、喘 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巧记歌诀: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五气郁,
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黑锡。
总结:哮病与喘证相似证型的方剂可对比记忆。如热哮(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热喘(桑白皮汤);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喘证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
实喘和虚喘的症状对比易出 A1 和 B1 型选择题。
五、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巧记歌诀:肺痈初期银翘散,痈苇溃桔复清肺。
记忆技巧:成痈期和溃脓期的辨证和选方最常考,抓住关键词:黄绿色浊痰——成痈,米粥样,脓血痰——溃脓期。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成痈期——热壅血瘀;溃脓期——血败肉腐。
串联考点:治疗肺痈的方剂中多用到桔梗。中药学桔梗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可治疗肺痈吐脓。
六、肺痨:
肺阴亏虚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巧记歌诀:阴月火合保真造。
鉴别考点:①胸痛来区别咳嗽肺阴亏耗证(无胸痛)与肺痨肺阴亏损证(有胸痛)。②从咳嗽来区别肺痨肺阴亏损证(干咳)与虚火灼肺证(呛咳气急)。
总结:咳嗽+胸痛+发热+浊痰=肺痈;咳嗽+胸痛+发热+咯血=肺痨。
七、肺胀:
外寒内饮证——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涤痰汤。
阳虚水泛证——温阳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巧记歌诀:寒青热桑浊三苏,涤神水武虚平补。
串联考点:痰浊壅肺证,加减附方: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八、肺痿(助理不考):
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第二章:心系疾病:
一、心悸: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巧记歌诀:悸怯定志归心血,水苓阳桂虚火天,淤桃痰火温黄连。
鉴别考点:
惊悸——多与情绪因素有关,阵发性,发病急,病情轻,实证多,可自行缓解。
怔忡—— 无精神因素诱发,持续性,发病缓,病情重,虚证或虚中夹实,可兼见脏腑虚损。惊悸日久不愈,可形成怔忡。
二、胸痹: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巧记歌诀: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阴虚天甘阳右参。
考试技巧:胸痹实证考查相对较多,易出 A1 型选择题。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三、心衰(助理不考):
气虚血瘀证——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
阳虚水泛证——益气温阳,化瘀利水——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喘脱危证——回阳固脱——参附龙骨牡蛎汤。
四、不寐:
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证——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巧记歌诀: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串联考点:针灸学治疗不寐,照海(通阴跷)用补法,申脉(通阳跷)用泻法,为补阴泻阳之意。提示:中医内科学的难题往往在加减附方上,但题目不多,考生记住历年考过的题目即可。
第三章:脑系疾病:
一、头 痛 :
外感:
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止痛——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疼——祛风胜湿止痛——羌活胜湿汤。
内伤:
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加味四物汤。
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气虚头痛——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巧记歌诀: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浊夏瘀通血虚四。
串联考点: 1、头痛的经络归属。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少阳头痛——头两侧, 连及耳部;厥阴头痛——巅顶部,或连于目系。2、引经药: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
3、川芎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
二、眩晕:
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痰浊上蒙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阻脑窍证——去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巧记歌诀:亢麻亏归痰浊夏,肾精左右淤通窍。
提示:头痛与眩晕肝阳、痰湿、瘀血证选方相同,可放在一起记忆。
三、中风:
中经络:
风痰瘀阻证——息风化痰,活血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证——清肝泻火,息风潜阳——天麻钩藤饮。
阴虚动风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阳闭--痰火瘀闭证——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
阴闭--痰浊瘀闭证——温阳化痰,开窍醒神——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阴竭阳亡证——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巧记歌诀:
1.中经络:中风风痰半夏桃,风阳天麻阴风镇。
2.中脏腑:阳闭羚角合安宫,阴闭涤痰加苏香,中风脱证用参附。
3.恢复期:肝肾左归地黄饮,风痰解语气虚补。
提示:中脏腑闭证与脱证的鉴别:看口和手。
闭证——牙关禁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脱证——目合口开,手撒肢冷。
四:癫狂(助理不考):
癫证:
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解郁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狂证:
痰火扰神证——镇心涤痰,清肝泻火——生铁落饮。
痰热瘀结证——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火盛伤阴证——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鉴别:
癫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由痰气郁结,蒙蔽神机所致。
狂病——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由痰火上扰,神明失主所致。
五、痫病:
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巧记歌诀: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考点总结:中风、痫病、厥证的共同特征——昏不知人。
眩晕、中风、痫病病理因素相同——风、火、痰、瘀。
癫狂病理因素——气、痰、火、瘀。其中痰是痫病最重要的病理因素。
六、痴呆:
髓海不足证——滋补肝肾,生精养髓——七福饮。
脾肾两虚证——温补脾肾,养元安神——还少丹。
痰浊蒙窍证——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通窍醒神——通窍活血汤。
巧记歌诀:髓海七福虚还少,痰浊涤痰瘀通窍。
考点鉴别:
癫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多虚。
狂证——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多实。
痫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痴呆——智能低下、善忘。
第四章脾胃疾病:
一、胃痛:
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宿食积滞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巧记歌诀:胃寒良食保肝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考点提醒:注意区分寒邪客胃证和脾胃虚寒证,抓住 2 个关键词,胃痛暴作和喜温喜按。
二、胃痞:
饮食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
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连朴饮。
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和枳术丸。
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提示:痞满与胃痛证型相似,注意比较相似证型的不同选方。
三、呕吐
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巧记歌诀: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考点鉴别:噎膈与呕吐的鉴别共同点——呕吐。噎膈——进食梗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呕吐——进食顺畅。
特别注意:外邪犯胃证脉象是濡缓,而不是脉浮,易出错。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故脉象有湿邪的特征。
四、噎膈:
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
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巧记歌诀:痰启津沙淤通幽,气虚阳微补运脾。
注意:噎膈的治法易出 A1 型选择题。噎膈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
五、呃逆:
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胃火上逆证——清火降逆,和胃止呃——竹叶石膏汤。
气机郁滞证——理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脾胃阳虚证——温补脾胃,和中止呃——理中丸。
胃阴不足证——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
巧记歌诀:寒香火石气五磨,阳虚理中阴益胃。
六、腹痛:
寒邪内阻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证——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淤汤。
中脏虚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巧记歌诀: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考点总结:在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中,除腹痛饮食积滞证选用枳实导滞丸,其余饮食积滞类的证型选方均为保和丸,腹痛饮食积滞轻证也用保和丸。在脾胃病证中,保和丸可用于呕吐、痞满、泄泻、胃痛的食滞胃脘证。痢疾无该证型,故不属于保和丸主治的疾病。
胃痛与腹痛选方对比:
胃痛,寒邪,良附丸. 腹痛,寒邪,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胃痛,食积,保和丸. 腹痛,食积,枳实导滞丸.
胃痛,肝郁,柴胡疏肝散. 腹痛,肝郁,柴胡疏肝散.
胃痛,湿热.清中汤. 腹痛,湿热.大承气汤
胃痛,瘀血.失笑散合丹参饮. 腹痛,瘀血,少腹逐瘀汤.
胃痛,虚寒.黄芪建中汤. 腹痛.虚寒.小建中汤.
七、泄泻:
寒湿内盛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湿热伤中证——清热燥湿,分消止泻——葛根芩连汤。
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巧记歌诀:泄寒藿香湿热葛,食保肝痛脾参苓。
考点注意:泄泻的治疗原则在于运脾化湿,重点在“运”。
《医宗必读》中的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久泻不可太过分利,以防劫其津液。
八、痢疾:
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
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
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巧记歌诀:痢疾湿芍疫毒白,虚寒真湿正气,阴虚驻车息连理。
休息痢其实是胃寒而肠热,而连理汤为黄连+理中汤,恰为适应证。
考点注意: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治痢三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九、便秘:
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气秘——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
冷秘——温中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
气虚秘——补脾益肺,润肠通便——黄芪汤。
血虚秘——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润肠丸。
阴虚秘——滋阴增液,润肠通便——增液汤。
阳虚秘——补肾温阳,润肠通便——济川煎。
巧记歌诀:热麻气六血润肠,气虚黄芪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串联考点:方剂学中常考麻子仁丸和济川煎适应证小便的不同。
热秘——小便短赤;阳虚秘——小便清长。
第五章、肝胆疾病:
一、胁痛:
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
巧记歌诀:胁痛郁柴瘀复元,湿龙肝络养一贯。
二、黄 疸:阳黄:
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胆腑郁热证——疏肝泻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阴黄:
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消退后调治:
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饮或归芍六君子汤。
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巧记歌诀: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淤逍遥。疫情炽盛犀角散。
提示:阳黄和阴黄考查相对较多,黄疸消退后考查相对较少。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阴黄——黄色晦暗,病势缓,病程长,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治疗大法在于化湿邪,利小便。
三、积证(助理不考):
气滞血阻证——理气活血,通络消积——大七气汤。
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正虚瘀阻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巧记歌诀:气七虚珍瘀血膈。
四、聚证(助理不考):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
食滞痰阻证——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巧记歌诀:积聚肝遥食六磨。
积与聚的鉴别: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考试技巧:一般疾病初期多实,治法以祛邪为主;中期邪正相争,治法为消补兼施;后期多虚,以补益为主。
五、鼓胀(助理不考):
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丸或济生肾气丸。
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巧记歌诀:气滞柴胡湿困脾,水热中满瘀调营,阳虚济生阴六一。
六、瘿病(助理不考):
气郁痰阻证——理气疏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七、疟疾(助理不考):
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瘴疟:
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
冷瘴——解毒除瘴,芳香化湿——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串联考点:截疟九药:柴胡、鸦胆子、青蒿、草果、槟榔、仙鹤草、何首乌、雄黄、砒石。 治疟药服药时间:疟发前 2 小时。
第六章、肾系疾病:
一、水 肿 阳水:
风水相博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证——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巧记歌诀:水肿风越肾济五,水浸胃皮湿热疏,毒麻脾实瘀四物。
考点注意:风水相搏证加减附方: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考点鉴别:阳水,属实,病位,肺、脾.病因,外感风邪、疮毒、水湿.发病缓急,较急.水肿情况,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非指陷性.
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病位,脾、肾.病因,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发病缓急,缓慢.水肿情况,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指陷性.
二、淋证: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巧记歌诀:热八石苇劳无比,气沉血蓟膏萆薢。
三、癃闭:
膀胱湿热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肺热壅盛证——清泻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肝郁气滞证——理气解郁,通利小便——沉香散。
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利水——补中益气丸合春泽汤。
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四、阳痿(助理不考):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
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丹。
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
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
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加味逍遥散。
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心肾阴虚证——滋养心神——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巧记歌诀: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归肝滋肾六王。
二、血 证: 鼻衄:
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齿衄:
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
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肝火犯肺证——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便血:
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
尿血:
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紫斑:
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巧记歌诀:
鼻衄——鼻玉龙归桑。
齿衄——胃清胃阴六茜。
咳血——百泻桑。
吐血——泻龙归。
便血——黄地归。
尿血——小白要归。
紫斑——十茜归。
总结:
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鼻衄--肝火上炎.吐血--肝火犯胃.
归脾汤,鼻衄--气血亏虚,吐血--气虚血溢.便血--气虚不摄.尿血--脾不统血.紫斑--气不摄血.
治疗同一证型的不同方剂。
齿衄--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
尿血--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紫斑--阴虚火旺--茜根散.
无气血亏虚证:齿衄、咳血。
无阴虚证:鼻衄、吐血、便血。
气血亏虚证与阴虚证均有:尿血、紫斑。
三、痰 饮: 痰饮:
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悬饮:
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溢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支饮:
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提示:
痰饮——饮停胃肠(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
悬饮——饮流胁下(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
溢饮——饮溢肢体(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
支饮——饮邪支撑胸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
尿血:
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紫斑:
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巧记歌诀:
鼻衄——鼻玉龙归桑。
齿衄——胃清胃阴六茜。
咳血——百泻桑。
吐血——泻龙归。
便血——黄地归。
尿血——小白要归。
紫斑——十茜归。总结:
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鼻衄--肝火上炎.吐血--肝火犯胃.
归脾汤:鼻衄--气血亏虚.吐血--气虚血溢.便血--气虚不摄.尿血--脾不统血.紫斑--气不摄血.
治疗同一证型的不同方剂。
齿衄--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
尿血--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紫斑--阴虚火旺--茜根散.
无气血亏虚证:齿衄、咳血。
无阴虚证:鼻衄、吐血、便血。
气血亏虚证与阴虚证均有:尿血、紫斑。
四、消 渴: 上消: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中消: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下消:
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巧记歌诀:上消渴中玉术,下消六味肾气丸。
考试技巧:消渴的并发症,易出A1型题。①白内障、雀盲、耳聋(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
②疮毒痈疽;③肺痨、水肿、中风。
五、汗证(助理不考):
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心血不足证——养血补心——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邪热郁蒸证——肝泄热,化温和营——龙胆泻肝汤。
六、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
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
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或三仁汤。
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巧记歌诀:气郁丹栀瘀血府,血归阴清气补中,阳虚金匮痰连中。
七、虚 劳 气虚:
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
心气虚证——益气养心——七福饮。
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证——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血虚:
心血虚证——养血宁心——养心汤。
肝血虚证——补血养肝——四物汤。
阴虚:
肺阴虚证——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心阴虚证——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
肝阴虚证——滋养肝阴——补肝汤。
肾阴虚证——滋补肾阴——左归丸
阳虚:
心阳虚证——益气温阳——保元汤。
脾阳虚证——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证——温补肾阳——右归丸。
巧记歌诀:
气虚——心七福脾四君,补肺气,肾补元。
血虚——血虚辨心肝,养心四物疗效验。
阴虚——肺沙麦心天王,益胃补肝肾左归。
阳虚——心保元肾右归,附子理中暖脾土。
八、癌病(助理不考):
气郁痰瘀证——行气解郁,化痰祛瘀——越鞠丸合化积丸。
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犀角地黄汤合犀黄丸。
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血府逐瘀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生脉地黄汤。
气血双亏证——益气养血,扶正抗癌——十全大补丸。
九、厥证(助理不考)
气厥:
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虚证——补气,回阳,醒神——急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继用四味回阳饮。
血厥:
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继服人参养荣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考点: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舒筋活络——独活寄生汤。巧记歌诀:行防寒乌着薏苡,热虎痰双虚独活。
三、痿证: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二妙散。
脾胃亏虚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
肝肾亏损证——补养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补阳还五汤合圣愈汤。
巧记歌诀:痿肺清燥湿二妙,脾参肾虎瘀圣愈。
考点:治疗痿证使用泻南方、补北方的原则是因为热多寒少,虚多实少。
三、颤证:
风阳内动证——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髓海不足证——填精补髓,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
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
考点:颤证的病机是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四、腰痛:
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肾虚腰痛:
肾阴虚——滋阴补肾,濡养筋脉——左归丸。
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若无寒热偏盛,用青蛾丸;若房劳过度,选河车大造丸
巧记歌诀:寒湿甘姜湿热四,淤身肾虚左右归。
考点:腰痛内伤主要责之于肾虚,外感主要责之于湿邪。其发病的关键是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