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本应是他,却成朱元璋“橡皮图章”,最后神秘溺亡!

民国著名史学家孟森曾经说过: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说的是朱元璋驱逐蒙古人、恢复汉人江山,相比于周、秦、汉、唐、宋、元、清,明朝得国最正!

不过,这个观点其实值得商榷。从皇位角度来说,小明王韩林儿(张无忌的历史原型)不明不白的死,让朱元璋的“正统”有一些污点。那么,小明王能不能选择禅让皇位给朱元璋,换取活命呢?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头说起。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百姓对元廷愈发不满。当时,民间白莲教盛行,逐渐成为一些人用来反抗元朝的思想工具。

他们将白莲教与明教、弥勒教,甚至道教互相渗透,宣传“弥勒佛下生”,鼓动百姓跟随他们起义,就能改天换地,迎来光明的未来。

其中,赵州栾城县一个叫韩山童的人成为了历史弄潮儿。1351年,韩山童与其信众刘福通等人,在今安徽阜阳策划起义。为了具有正统性,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以反元复宋的名义起兵。

不过,起义军初期就遭到元军围剿,首领韩山童被杀。1355年,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由于韩山童当年借用白莲教、明教教义中的典故,号称“明王出世”,故称这位“宋朝皇帝”韩林儿为“小明王”。

那朱元璋与小明王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刘福通所率领的部队都头戴红巾,代表继承宋朝“火德”,故被称为红巾军。而这支起义队伍壮大后,各路起义军也纷纷佩戴红巾,奉小明王为共主。

这其中,就包括滁州的起义军领袖郭子兴,而朱元璋正是郭子兴的部将,论红巾军的“组织关系”,朱元璋是小明王部将的部将!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成为郭部红巾军的实际首领,虽不甘受制于人,但鉴于韩宋势力强盛,便继续接受小明王封号,借势壮大自身实力。

1358年,刘福通攻占汴梁,韩宋达到鼎盛。但是不久,因为起义军各自为战,被元军逐个击破,刘福通携韩林儿退守安丰,又被张士诚部将吕珍击败,狼狈得无处可去。

1363年,朱元璋将他们接到滁州居住。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开国在即,便遣部将廖永忠接刘福通、韩林儿到应天,结果二人在半路上因“翻船”溺死。次年,朱元璋改国号为吴,正式成为一个政权之主。

韩林儿在朱元璋控制之下的时间是三年十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韩林儿做傀儡的时间可不止三年多!从刘福通立他为帝到溺死,韩林儿一共在位十二年。这十二年间,刘福通其实就是“摄政王”。

到滁州以后,“摄政王”不过由刘福通变成了朱元璋,对韩林儿而言,他能意识到其中的区别吗?这样的人生,古代有个帝王与他非常相像,那就是汉献帝刘协。而看懂了汉献帝的人生结局,也就能明白韩林儿的身不由己了。

东汉末年,董卓入长安,废杀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就开启了傀儡生涯。期间先后被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杨奉等人控制,流落各地,终被曹操迎往许昌,过上了相对安逸的生活。

汉献帝不甘心做傀儡,一度想依靠董承、伏完等外戚推翻曹操,但都以失败告终,董贵人、伏皇后和几个皇子也先后受牵连惨死。

按理说,知道了汉献帝的心思,曹操是不是应该干脆杀了他呢?偏不!曹操好吃好喝供着他,还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他,一直到自己去世都没动汉献帝一根头发。

而曹操死后,继位的曹丕也仅仅是让汉献帝禅让皇位给自己,继而封了他一个山阳公,允许他在自己的公国继续保留皇帝的待遇,永远享受荣华富贵。

汉献帝是不是运气很好?可以说是的。曹操父子有一千个机会把他杀掉,但是没有。曹操为什么不杀汉献帝?因为他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代表汉朝,曹操觉得有这个傀儡在,就有“兴复汉室”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方便自己行事。

而曹丕掌权后,觉得汉朝没有必要存在了,但是可能因为“亲戚关系”,可能因为觉得他没有威胁,所以也不急着杀他。

汉献帝是主动要求禅让的吗?傻子都知道不可能。禅让与否不取决于汉献帝本人,而杀不杀他,也完全取决于曹氏父子。所以说,是否禅让和能否保命没有关系。

恢复到小明王的例子,且不说他在朱元璋控制下只有三年十个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朱元璋与刘福通的区别,觉得朱也会像刘一样对自己好。

就算意识到了,想退位,朱元璋又是否愿意呢?如果朱元璋觉得“大宋”的招牌还有用,那就会让他继续当皇帝,想禅让朱也不接。反之,如果朱元璋觉得这个没用了,那不需要你退位,他自然会帮你安排得妥妥贴贴。

比如韩林儿的最后岁月,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各地红巾军,已经各自发展成独立的割据势力,韩宋这个旗号没用了,那朱元璋自然就可以从幕后走上前台,撕破伪装发动统一之战了。

至于是逼小明王退位还是杀掉,那就看老朱的心情和想法了。或许朱元璋认为,小明王禅让,明眼人都知道不是自愿的,还是会给自己冠上一个篡位的骂名,那干脆制造一场翻船溺水的意外事件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