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约法三章”,多一点也无妨
例行阅读《小学数学教师》。
看到一篇特级教师斯苗儿老师写的文章,叫做《约法三章的力量》。
说的是蔡金发教授讲课之前,会在屏幕上打出几行字,名曰“约法三章”。
这几行字是这样的:
1.没有教授,没有专家,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老师。
2.没有问题是不重要的,任何问题、观念都应该得到尊重。
3.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没有人有特权。
这几行字,一出来,其他不说,现场的讲课气氛肯定会缓和不少,下面听课参加陪伴的老师也放松不少。
我想去自己很多次的培训经历,或者参加一些教研活动。
台上的是专家学者名师,有咖位,有学识。
但是每当这些专家,把话筒递给下面的一线老师,需要老师们说说自己想法的时候,老师们都是低下头的。
因为在那个时刻,老师们心中是想着,在专家前面,我一个小小的一线老师,说得肯定不如专家的,不说也罢。当然也有氛围的原因,现场气氛太紧张了。
往往讲课的老师,或者主办单位,总是在讲课之前,预设了讲课老师的高水平。
所以,我想,无论是何种场合,发言的第一步,始终是放低姿态,保持谦虚。
其实对于讲课者来说,放低姿态也是给自己台阶下,至少在讲错的时候,还可以调侃一下自己。
这是我对第一句话的理解。
再看第二句话。
没有问题不重要。这是击中了多少人的痛点啊。
曾经何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培训现场,没有问题是难以想象的。你坐在下面听,你就必须要有问题,没问题就说明你没听。是不是这样逻辑,我们也是不断被灌输一定要带着问题听课啊。
但是事实上,可能坐下下面的你,真的没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这个话题是你不感兴趣的,不想提出问题。又或者,现在没有问题,可能以后会有。这说不好吧。
所以没有问题是很正常的。
但是有了问题,都应该被尊重。你没有问题没有关系,但是你有问题,我尊重你的问题。这就营造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提问氛围,大家觉得只要是问题都会被重视,那大家就畅所欲言吧。
试想,如果对问题还要筛选,估计大家在提出问题之前,已经自我删选了。
最后一句话,人人都有发言权。
这有点像头脑风暴,人人都说点自己的想法。
不是说一场培训会都要人人发言下来,时间也不允许,至少有一些环节是开放给下面的听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场交流也好,培训也好,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你当时听进去了多少,而是我在那个场合说了几句话。
最后在这篇文章,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蔡教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时候,给青年教师修改论文,都是用商量的语气,给出建议,总是跟老师们说,你看这样行不行,要不要试着这样做看看。都是在征求老师们的自己想法,用商量的语气,其实是给到老师们一个思考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