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
《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化 高星云 吴武芳
一、导入新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便是考场作文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作文考题提供材料一般比较宽泛,但具体写作时,应该有更为详细的构思,比如要针对什么现象、什么社会问题而谈,主要说给哪些人听,如何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等,在动笔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有的放矢地进行论述,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议论写作的针对性。
二、技巧讲解
(一)论述类文本写作的针对性
论述类文本写作的针对性主要包括有具体的议论对象和预想的读者。
第一,有具体的议论对象。生活中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被社会生活的某个情况,某个事件,某个问题触发,也就是有感而发。写论述类文章一般都针对一个明确的对象,不如新近发生的某件事某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人们关心某个问题,或有争议的说法。比如《师说》作者韩愈并没有笼统地阐述为什么要尊师的大道理,而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世态,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教育了青年,起了转变学风的作用;时评《应彻查娱乐圈偷漏税现象》是针对范冰冰逃税漏税这一现象的。
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分辨是非,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就是论述类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反之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也就没有价值。
第二,有预想的读者。朱自清说过,写作训练时,要有“广泛的假想读者”。人们发表议论总希望读者理解与接受,因而根据读者或者听众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方法,就很有必要。比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就充分考虑到了听众的情况。当时,很多农民出身的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毛泽东用画像的手法,把主观主义这种抽象的概念阐释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针对读者的具体情况写作,也称为读者意识,写作前可以预先提醒自己:这篇文章是为哪些读者写的,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以及他们最感心的问题等;设想读者对文章的期待,包括读者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重点,选择文章应该着重分析的部分;设想文章哪些内容会打动读者,怎样表达才能让读者更愿意接受。有了读者意识,对预期的读者有更清醒的设定,文章的针对性自然也就强了。否则,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不能给人以震撼。
第三,有联系现实的内容。材料作文所列举之“材”只是现实社会“沧海之一粟”。命题人无非是想让大家通过对此材料的分析、思考、议论、探究后,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问题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借以弘扬正义,抨击邪恶,消除心灵的迷雾,协调好人际关系,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
议论文写中除了有一些“经典素材”之外,还要有一些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当下中国”的内容,要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办”的方案措施途径,文章才有生命力。
(二)议论文写作如何联系现实
既然议论文的写作如何联系现实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联系现实一般都写哪些内容呢?
首先,要选择社会相关的内容,包括时政热点、文化现象、民族精神、传统思想等。其次,要选择切身相关的内容来写,如个体如何对待荣辱得失、小我与大我、现实与理想、自我与外物等。这些也是我们平时积累素材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
解决了选哪些内容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学习具体段落写法了。一般来说,联系现实段落除安排在开头、结尾,起到吸引注意、引起共鸣的作用之外,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倒数几个段落。在这一部分联系现实能基于前文论证充分的基础上,起一个视野提升和亮点凸显的作用。当然,无论怎样联系现实,与前文的基本论证观点要保持一致。
方法一:从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提升文章的高度和视角。
基本步骤:第一步:必要的转折性提示词语。如“反观当下……”“如今的中国……”“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等或者联系名人名言过渡。第二步:指出现象(用简短概括性的语言)。第三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四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范文引路: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中国,咱慢慢来》)
评价点拨:
注意看第二段,首先用“时下中国”标志鲜明地提示联系现实。然后全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也就是第一层,概括性指出当下中国存在的“迫不及待”的现状;接着第二句,也就是第二层,分析这一问题的现状,是人们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接着最后一句,第三层,用一句反问,包含对比,引起我们的反思。这样的联系现实,层次分明,有现象、有本质、有对策,可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方法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基本步骤:第一步: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观点补充蓄势。第二步:提出补充论点。第三步:概括指出现象。第四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五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范文引路:
“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区别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而,当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智冲突、“柔软”与“坚硬”矛盾时,还需要审视客观事实,理性与感性并举,做到“硬不失软,软不忘硬”。反观当下,人们对待心中的“柔软”与“坚硬”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面对老人该不该扶,许多人因对被勒索的恐惧而止步不前,无视道德良知,将“硬”“软化”。而我们对待家人常常十分苛刻,“我的事不用你管”常挂嘴边,甚至连对待陌生人的客气都没有。是因为太亲密了吗?在我看来却是“软”在“硬化”。究竟何时软何时硬,如何避免偏执,造就和谐自我,或许我们该反思了!(《软硬兼施,处世大道》)
评价点拨:
这段文字,首先承接上文,肯定自己的观点“'软硬’兼施,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后用“然而”引出自己的补充论点,指出特殊情况,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思辨性,避免绝对化;接着作者将指出现实与分析实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引发我们的反思。整段文字联系现实,补充说明当内心产生矛盾时,应该审视客观,思考理性,使得说理更加谨慎,并在联系现实中批判各种异化,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使得文章更加严密。
片段练习:
按照以上两种方法,以“范儿”为话题,写出的联系现实片段,要求有针对性,200字左右。
范文引路:
反观当下,“范儿”却似乎变了味儿。有人把一身名牌当作“范儿”,有人把满口洋文当作“范儿”;有人认为玩世不恭很有“范儿”,还有人认为愤世嫉俗才是“范儿”。(指出现象)其实,他们都犯了浅薄、低俗的错误。殊不知,“范儿”是崇高人格的自然表现,是高尚情感的真实流露,装是装不来的。一味装“范儿”,只能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揭示实质)要想真正有“范儿”,还需不断地修炼自我,遵循本心,从而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范儿”。(提出对策)
评价点拨:
以上段落,采用的是方法一。首先用“反观当下”提示联系现实;然后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错误对待“范儿”的现象,接着分析指出“范儿”的实质;最后,提出对策,如何才能做到“有范儿”。语段层级分明,条理清楚,做到联系现实,说清自己想法。如此,就能让阅卷老师读懂并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第二种方法,对“追求范儿”进行必要的补充,比如说“我们在追求外在范儿的同时,还要去追求内在”,由此展开、延伸,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辩证、严密。
(三)议论文写作针对性误区规避
1.游离命题材料。有的考生写作时抛开材料本身,行文只字不提题目涉及的材料,凭空生发出一个论点,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2.误解“联系实际”。有的考生错误认为“联系实际”等于举例论证,于是“倒腾”古人后就收尾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举例论证可举远古之例,而联系实际只限于“摆明现实情况”之后寻求解决办法的范畴,即先陈述现实情况。
3.缺乏标志词语。有的考生也“摆明现实情况”,但因为缺乏标志词语也影响了作文得分。正确的做法是先陈述现实情况后,以“我们要……”“我们希望……”“我们期待……”为标志或以“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我有下列提议”(解决办法)为后续的形式。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探讨下列几个议论性的语段,思考议论文写作时如何增强针对性。
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口头交流,教师明确。
1.引述或概述材料切入,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开头: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
明确:作者援引材料切入,提出“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思路清晰,有针对性。
2.用当代人事来做论据,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如《情法兼顾,天下和谐》的展开段:
近几年来,执法者与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往往与双方的情法失衡有关,执法者强调法理而忽视情理,市民强调情理而忽视法理,两种极端走到一起,焉有不发生冲突之理?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持情理,我持法理,你用情理揍我,我用法理揍你,谁也不是窝囊废,结果也就成了窝里斗。
情和法是一根大棒的两端,持法理多想些情理,持情理者时多想法理,双方就容易走到一起,冲突就会少得多,社会和谐也就会随之而来。
明确:考生把目光投向当代社会,以时下人们关注的话题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为论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为论据,展开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议论,以增加文章的现实针对性,真正做到“文章为合时而著”。
3.在正反对比中凸显反面现实,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如《请把我们放归山林》的展开段:
据说,日本很重视对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教育,他们把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分期分批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让他们独立生活九天。岛上无人居住,交通不便,学生们到了岛上,自己搭帐篷居住,自己准备炊具煮食,自己利用海水制盐。
可是,你看看我们学校吧。这几年各种安全事故增多,学校和家长对我们的呵护也格外周到。门卫升级,保安头戴钢盔,手拿电棍,在校园里巡逻,学堂成了军营。上学须家长护送,出校门有老师陪同。春游不游了,踏青不踏了,连清明祭扫烈士墓也取消了。我们被家长、老师反复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明确:第一段叙述日本学校的做法,是为正面事例;第二段后以“可是,你看看我们的学校吧”作过渡,叙述中国学校目前的做法,是为反面事例:正反对比,文章针对性大增。
4.结尾联系个人实际,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如《沉默的大多数》的结尾:
因此,我愿意说我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沉默绝不等于道德观模糊,一切都写在心中,一切都写在行动中。我敢说:我的沉默对得起我的良心。
明确:这篇文章一反人们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哀叹,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说自有不说的力量。文章主体以一些现实事例证明赚取吆喝的不可取,明白表示“我们只相信行动”。如果文章就此收束,给人空泛之感,于是作者联系自我,写下上面一段话。
三、高考链接
(真题呈现)(202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综合起来有两个典型特点:
一是情景创设生动,任务指令清晰。文题创设了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虚拟了一个场景,并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扣住情景要求写作,突出现场感和对象感。文题规定了相关写作任务:作者的身份是学生,写作内容是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的感受,写作文体是发言稿。考生必须抓住核心任务——对三个人物的感触,并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其余任务,才算符合评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发展等级获得高分。
二是传承传统人文价值,突出立德树人。
满分作文
鲍叔不朽清流长
——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湖南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云:“知人者智。”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人尽身才,国得其才。正如刘先主三顾草庐,“鱼到南阳方得水”,诸葛孔明横空惊世,弄花香满衣,由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如伯乐之慧眼,他更有一颗慧心。管鲍曾是高山流水鸣琴知意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赛的关系。虽然鲍叔得胜,而他既未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眼红来中伤他,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定天下,欧阳修避苏轼让他出人头地,而这尚不是鲍叔最高处,鲍叔荐管仲,自甘为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来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鲍叔推举管仲但为家国,不似廉颇一时负气的狭小。他开启了湛湛穹宇,更不会囿困鹏鸟一展万里。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但也应引发我们的反思。现在不乏有谬掌权柄者,任人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抑或推诿搪塞。更有甚嫉妒在心,褫夺人才,嚣扰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时代激荡,惊心动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巨澜,却更见英雄本色。乱象虽不乏市场,而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大家将来或如齐桓治国理政,或如管仲才学满腹,而社会不可缺失的鲍叔,也应是大家在夜宿晓行中永远凝固在脑中的神圣塑像。鲍叔不朽,人才无绝。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教师点评
1.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本文选取鲍叔这一角度,赞叹鲍叔有识才的慧眼和无私荐才的“慧心”,文末联系现实对待人才的不当观念或态度,进一步强调鲍叔形象的高大及其现实意义,礼赞鲍叔不朽,人才无绝,立意深刻。语言上,四字句和对称句交替出现,错落有致,文言与白话信手拈来,典丽精工。
2.援事析理,用例精准。文章紧扣材料,结合历史语境援事析理,所举刘备、欧阳修、祁奚等慧眼识才的事例精准恰切;由“慧眼”到“慧心”再到对当今现实的对比分析,在逻辑上层层深入,体现出考生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思辨能力。结尾“鲍叔不朽,人才无绝”表意铿锵,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四、课堂小结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而著”,就是要反映时事,为现实写作,即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增强议论文的针对性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有具体的议论对象;第二要有预定的读者;第三要有辩证的光芒;第四,要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第五要有个人的观点。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9年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作文母题教学深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9BJC054)
关注书韵闲话
无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