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杨宇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有感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有感

中山市龙山中学/杨宇燕

近段时间由于工作的需要,阅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这本书是王荣生教授主编的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册。我们平时更多地关注这个系列里另外几本跟教学有密切关系的书,如《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小说教学教什么》《写作教学教什么》,而对于这本书,是一本高屋建瓴的书,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目的和内容的宏观思考。

本书在前言部分有一句话“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这句话概括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这套“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的特色。这一套的书也确实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注重阅读者的参与,在每章的开篇都有个热身活动,提出一些跟本章篇目相关的问题;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还会有观察者点评,以此来提醒阅读者对重要信息点的归纳;另外,在一个重要知识点后面还会设置反思,加深阅读者的理解;在文中还有对相关观点的拓展以及对拓展书目的罗列;在每一章的后面还会有配套的后续学习活动;在编排的过程中,要点还用了不同颜色的字体进行标注。可以说,整本书阅读下来,也能基本把握里面的要点。其实,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给学生编排的练习中,提示性的编排,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知识重点,有利于他们学习关注点的集中。而参与式的编排可以让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而本书主要探讨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影响,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只要教师把书教好,把学生教好,那么他就完成了他的工作的职责。可是,“把书教好,把学生教好”并不是单靠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就能做到的。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瞬息万变,学生心理的发展,让我们的教学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要实现“把书教好,把学生教好”不仅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丰富完善,而且还要对教学进行研究,以应对教学上的变化,适应课程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树立成为卓越教师的观念

李海林在《教师二次成长论》中认为“一个优秀教师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而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主要标志是熟悉教材、对教学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对学生的关注、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方面主要涉及教材、教法、学生、教师及考试成绩等直接功利层面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现实利益问题,教师比较好把握。可以说,除了新教师,大部分的老师都处于这个阶段。而后教师的成长陷于停滞,进入高原期。于是表现出职业倦怠,甚至进入发展的盲区,职业生涯长久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就开始“混职业”。“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而进入第二次成长期的主要标志是对教学的关注点的变化、勇于挑战自己、确立自我,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具有研究意识以及具有批判反思能力。第一次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模仿,靠经验的积累,很多的行为都是自然而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的方式是反思,主要靠运用理论,需要外力的强力推动。从两次成长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成长更注重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注重内在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是教师成长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成为卓越教师的必经途径。卓越教师是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是教育的内涵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在教学中拥有教育理想,建立教育信仰,那么我们才可能顽强地去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完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展

教师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最基本的的地位是依据专业知识行事,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所作所为都要依据专业知识。且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先要求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要首先对专业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了解。按照王荣生的观点,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语文学科的本体知识和教师类职业必备的条件性知识。而语文学科的本体知识还可以细分,包括由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语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成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由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领域知识、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以及课程资源知识构成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类职业的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论和心理学等知识。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新的世纪,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而且还要有不断求索精神,追求自主发展,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要达到这个目标,具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发现教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让教师既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者,还是教育知识的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完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反思的意识以及批判性的思维。

三、注重教学能力的修炼与提升

除了学科的专业知识外,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孜孜不倦奋斗的方向。教学能力主要展示在课堂上,不仅包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功,还包括教学的艺术水平。基本功的范畴很广,可以是语言学等本体知识,也可以是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的知识、 心理学的知识、语文教材教法的知识、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还可以是教学的行为。可以说,教学基本功是一个教师得以在课堂教学中能胜任其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在讲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对课程与教材进行再次的开发。谢利民教授认为,从一个新教师开始,成为一个教学名师要经历四个阶段:新任教师的模仿性教学阶段、胜任型教师的独立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从胜任型教师向创造性教学跃进,到形成教学艺术风格,对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陡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强烈的研究意识,并能够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修炼。研究意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独特的教育现象,处处留心,时时观察,细心体会,学会发现,捕捉教育进程中的关键细节,从而才可能探索出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看法,而教学能力在这种自我修炼中得以成长,同时也可以作用于日常教学,可以不断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收获专业成长。

四、强化教学语言的意识与锤炼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门艺术,是教师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的过程中,好的教学语言可以让教学组织之间衔接得更为有效,保证教学的连续流畅性;可以让学生清楚明晰地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人格魅力。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语言,我们老师需要不断强化提升教学语言的意识,要让自己有文化的自觉,要理解学生的需求,注意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在《教师的文化自觉》中提到讲课的三层境界:“第一个境界,想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第二境界,声情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第三境界,话语有限,其意无穷,使学生充分想象,思也无涯。”而不同的境界对教学语言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也对我们对教学语言的锤炼提出了新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对于老师来说,对教学的自我反思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式。自我反思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内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通过有效的自我反思,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锤炼教学的思维,和成为教师追求卓越的动力。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学知识的反思,课例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等。

萨特说,人是自己行动的产物。确实,如果教师没有自身成长的愿望、没有强大的内驱力的牵引、没有个人辛勤的付出,真正的好老师就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