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与部首

这是个老话题,但是总是遇到新情境。这几天因为下校多点,就不断地听到由于对这一组概念理解偏差,出现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什么时候说部首,什么时候说偏旁?

话说,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各位看官,容我慢慢道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偏旁。

偏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非常明确的定义:

分析这段话中的例子,首先可以看出“亻”“囗”“扁”“令”都是偏旁,就是说这些汉字中的表义的部分是偏旁,表声的部分也是偏旁;其次,从提供的例字来看,合体汉字才有偏旁,例字中并没有列举独体字。

根据这个,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偏旁是针对合体汉字说的,在合体汉字中,构成汉字的直接构件是偏旁。

以上,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得出的结论。再追溯一下历史渊源。在惜字如金的古文时代,偏、旁各有所表,左为偏,右为旁——最早是针对左右结构的字说的;后来慢慢的,左右上下内外结构的,都称为偏旁了。通常,用来表示字的意义范围的偏旁称为形旁,表示字音的偏旁称为声旁。一个合体字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全部都是形旁,那么构成的一定是会意字,比如解,由角、刀、牛构成,是一个会意字;寇,由宀、元、攴构成,也是一个会意字;如果两个构件一个是声旁一个是形旁,那么一定是形声字,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例字:偏,形旁是亻,声旁是扁;编,形旁是纟,声旁是扁。在汉字中,没有两个或者三个声旁构成的字,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

以上是关于偏旁的定义及其阐释。

再看部首。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部首出现在字书中,也就是字典中;其次,只要是这个字典中收的字,都有一个部首归属,都可以在字典中检索到。也就是说,字典是针对全体汉字而言的,可以是独体字,也可以是合体字。

此外,部首来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是540个部首,这些部首,按照许慎的意见,都是表义的部首,也就是部首和部内的字,在意义上有联系,比如,江河湖海波涛汹涌中,氵这个部首就表示这些字跟水有关系。这个时期的部首,是根据小篆字形概括出来的。

但是,随着字形的变化,字书编写的发展,历代研究者逐渐倾向于部首更多是为了检索方便,而不一定是为了表达意义,所以,540个部首开始被合并,简省,最后成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的201个部首,同时,国家语委也颁布了关于部首的规范,对部首做了定量和定型的规定。

在部首中,除了类似江河湖海中的氵部之外,还有“一”部中的二、丁、七、三、干、于、亏、才、丰、画等字,这些字跟“一”在意义上没有联系,但是在形体而言,首笔都是“一”,这部分部首便是纯粹意义上检字部首。

如果要是为偏旁和部首做区别的话,那么偏旁针对合体汉字而言的,部首是针对全体汉字而言的。二者之间有交集。如果用图画表达,可以画出下图:

概念澄清后,再看教学中的问题。

在练习中,如果给湖换偏旁,那么学生换做海和糊都是正确的。如果是换部首,那么就只能换做糊。这类型的练习,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扩展识字量,不是为了考偏旁和部首的区别,所以,建议出换偏旁的题目,而非换部首。

此外,在教材中,有这样的学习材料:

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尚未学习部首检字,加之教材后面附有一个偏旁表,不妨就带着学生称这个二类字表上面的宀、女、月、彡、穴、刂为偏旁,当然,也就是这个类型的表达方式,让老师和学生都误解了“偏旁”,认为只有宀、女、月、彡、穴、刂这个是偏旁,它中匕,好中子等,就不是偏旁了。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出发,因为下一步要教学部首检字,所以,给一些属于部首的偏旁,当然也是为了下一步学习服务的。因为是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稍微放宽一些,等到学习了部首检字之后,获得了关于部首的概念,再进行相关的练习也不晚。

但是,作为教师,要清楚偏旁和部首的内涵不同,出现的场域也不同,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区别,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准一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有所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