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二)

2021-03-24 10:03

勺子 勺子之“勺”,多写作“杓”,可见为木质。

榆林窟第25窟中的樽和勺子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图中的樽和勺子

勺子的用途有两种,一是作为餐具,用来盛饭舀粥调醋酱,水勺则用来舀水;二是作为酒、油等液体饮料和调味品的取用工具;三是作为量器单位,“十勺为一合”。

用来盛饭、盛粥、舀水的勺子没有固定的规格,而作为量器的勺子则有固定的规格。

不同的文献数次记载“大木勺”“大水勺”,可知有一种常用来舀水的勺子。

作为量器的勺子,经考证,容量相当于一升,它的形状当然与今日的勺子不同,是一种打酒、挹酒的器具。

壁画中也多次出现了一种曲柄勺,在斋僧图和婚礼宴饮图中,都显示在一个鼓腹、三脚、敞口的器皿中。在魏晋砖墓壁画中,它是酒樽;在敦煌壁画中,它有可能是酒樽,也可能是盛子,用来盛粥。

魁子 在文书中写作“槐子”,常与碟子、盘子、摞子、碗等记录在一起,可证明是一种餐具。“槐”当是“魁”的异写。

“魁”是古代的一种饮食器具。在河南灵宝东汉墓所出的陶案上就有“魁”。有把,从其形状上看,有点像今天的“马勺”,但底是平的,当是食用粥及其他汤饭时的餐具,因为有把,可以避免烫手。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妇女手中的魁子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上,有一个女仆,手中所拿器具,从其形状判断,应该为“魁”。

容器

盆 功能比较多,不仅是日常的用具,而且也充当粮食或食物的容器。

其可以装油、食物等,主要的作用似乎是装水、洗脸、洗头等。在榆林窟壁画中发现了用盆来装收获的葫芦的画面。

敦煌的盆的容积有3斗、5斗、6斗、2石的,也有更小的。

莫高窟第146窟中的木盆

盆的质料主要以木头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比如莫高窟第146窟的木盆,其形状显示就是一朵覆莲和仰莲。也有一些盆的材料为铜质。

瓮 一种腹部大、口相对小的陶器器皿,敦煌人用来装粮食、装油、装酒和盛饭,大小不等,因此,也可以说它是食器。这是敦煌人应用最广泛的器皿之一。

大的瓮用来装粮食,称作“干瓮”。小一些的瓮用来盛粥等汤食。另有一种瓮用来装油和酒。装酒和油的瓮又是一种量器,用来衡量液体的容积。敦煌的1瓮酒等于6斗,4角等于1瓮,1斗等于10升。

莫高窟第61窟中的制陶图

瓮的质料有陶和木两种。陶质的瓮在敦煌就有出产。上图中瓮匠右脚在蹬底下的木轮,使其旋转,左手扶一个成型的瓮,右手拿一个木质的敲打锤在加工。

瓮在敦煌是使用最频繁和用途最广的器皿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就在当地制作,价格便宜,而且瓮作为酒、油等流体食物的贮存器皿,它的鼓腹撮口的特点,便于装液体类饮食,容易保留食味且不易进灰尘。

罐子 一种常用的工具,有木罐,也有陶罐和铜罐,以铜质为多,其次是木质;其用途除了盛东西外,还可以用来浇水洗澡,也可以用来提送食物、装油。

莫高窟第23窟中田间小憩、吃饭图

上图中,耕地的牛正在休息,田头三人正在小憩吃饭,中间放着一个送饭的罐。

酒具

瓮 一种撮口、细颈、鼓腹的容器,不仅是粮油的容器,也是酒的容器,能保持酒的醇香,而且容量大,卫生。

莫高窟第290窟中的瓮

敦煌人酿好的酒均装在瓮中,一般每瓮容量6斗。酒店也用“瓮”来标志酒的数量。

和“干盛瓮”不同,装酒的瓮在制作时要加釉子,以防渗漏。

樽 又写作“尊”。樽是传统的酒器。主要用来盛酒,以向酒杯中注酒,历代形状各异,敦煌祁家湾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圆柱形陶樽,和嘉峪关魏晋墓葬砖画中的樽形状相同。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樽和曲柄勺的图像

敦煌的樽以木质和陶、瓷质为主。上图是两人对食的画面。中间有一案,案上放置有樽,里面有一曲柄勺。

杯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敦煌祁家湾西晋十六国墓葬中曾出土了不少用陶器制作的双耳杯,说明敦煌很早就已生产酒杯。

莫高窟第116窟中的酒杯

莫高窟第14窟中的酒杯

莫高窟盛唐第116窟婚宴图中也有一个敬酒的饮酒器。莫高窟第14窟主室南壁壁画上的酒杯等,都说明敦煌流行着一些形状各异的饮酒具。

食床、食单和坐具

除了餐饮具外,其他进食辅助工具是为了更方便、舒适、快捷和更优雅地完成饮食的最后一道工序的必需品之一。

食床 用来盛放餐饮具、食物和人们凭倚进食的家具。从早期的卧具——榻床——演变而来。

莫高窟第159窟中的食床

食床大体上有三种:一种几乎完整保留了早期的式样:宽大、低矮、圈足、壸(kun)门。

另一种和当时的书案差不多,长方形,已经比较高,以适合人们垂腿而坐。其支撑的足有传统的圈足,也有新式的四条腿。壁画上大多婚宴图中就是这样的食床。

还有一种就是“方食床”。它应该就是后世所谓的炕桌,是一种家庭进食的小餐桌。

坐具 早期,人们进食时往往“席地而坐”,实际上是席地而跪。这种进食方式在魏晋时期的砖墓画中还看得很清楚。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跪坐饮食图

上图是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像当中的一幅宴饮图,两人跪坐,中间是一个圆形食案,上有酒樽和曲柄勺,女仆手持小盘,上有耳杯。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女主人进食图

上图是一个集体宴饮场面。四人席地对坐,中间有一食案,上有酒樽和曲柄勺。

到了唐五代时期,随着食床的升高,出现了由榻床演变而来的高而宽的坐具,人们开始垂腿而坐,大部分的饮食场面都是垂腿坐。

莫高窟第113窟中的婚宴图

上图是莫高窟第113窟婚宴图。从中可以看到人们的坐姿很随便,有垂腿坐,也有跪坐。

莫高窟第474窟中的婚宴图

这是莫高窟第474窟婚宴图。其中右边的女宾是跪坐。坐具则是一种宽大的坐床。它就是后世条凳的前身,也由榻床演变而来。

来源: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

  • 200 甘肃-塞北

    敦煌城雕-马踏飞燕 烽燧 位于敦煌南郊,行车途中拍摄. 通行遇阻 从敦煌到莫高窟的途中,因昨夜一场大雨,致沙漠公路冲垮,等待抢修.后换大巴勉强通过. 莫高窟大门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断崖上.照相 ...

  • 尚登英丨一个人的西部回忆

    曾经看到过一篇名为<一个人的西部>的长篇散文,作者应该是祖籍武威的作家.文章写的是作者成长和写作过程中的体悟,以及对西部的回忆,而我写此篇并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迎合他,而是始终觉得还和自己去过 ...

  • 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一)

    2021-03-24 09:59 用什么方式进行食物原料加工.如何制作食物.如何进食等,是饮食文化主要的内容.探讨饮食文化重要的特质和内容,则应首先了解其采用的工具. 炊具 敦煌的炊具名目繁多,有以下 ...

  • 食器之道,至味清欢

    一日三餐,是最寻常,却也最庄重的事. 而在这件事中,从食材的挑选到食物的上桌,往往没有看上去容易,一顿精致的餐食,往往是掌勺人的心血所在,以及食器的搭配点缀. 先人造字,器有四口,它虽沉默,却也有语言 ...

  • 商家请网红“野食小哥”带货,十万元打水漂。

    提示:此篇文章字数较多,阅读时间约3-5分钟. 今天是2020下半年的刚开始,我本来是要写上半年计划总结的. 然后小哥在网上冲浪,发现腾讯把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老干妈给告了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代言 ...

  • 你没见过的国宴川菜“鸡豆花”,野食小哥带你一睹真容!

    原味鸡豆花 大家好,这是一道"平凡朴素,却又丰富厚重"的料理. 今,以此纪念那些一去不复返的鸡,有些鸡注定要留在回忆里! 呐,你吃鸡腿,我吃鸡豆花~ 就是这道菜,花费了我一整天的时 ...

  • 古代敦煌的九大名门望族详解

    战国至大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 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 公元 ...

  • 7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及释义 100道古诗词填空题 古代诗人背景介绍 古诗词中的意象(最新整理)

    小学语文考试,古诗文占总分的30%,教改以后分数占比翻了2倍,和作文一样了!如果不好好学古诗,以后考试将很难拿高分! 今天,小诵总结了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整理出了[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 ...

  • 七首边塞诗词 带你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边塞, 走进古代军旅, 去感受军人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 看见文物 | 天王俑,带你了解古代丧葬镇墓习俗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殉葬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天王俑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对称置于墓门内,与十二生肖俑一 ...

  • 【视频】郭德纲:悬疑,烧脑,带你瞧瞧古代的“不良人”们如何破案

    【视频】郭德纲:悬疑,烧脑,带你瞧瞧古代的“不良人”们如何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