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趣,“愚乐”黄帝内经
文/良云化雨
读《黄帝内经》原著两年来,懵懵懂懂,似乎只对“气”有了多一点理解。
古人看到一本好书,丝毫不输现代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独享,只传本门派。
黄帝得到一篇关于得到“九针”的篇章,立即表示要歃血而受,要悟得真要,传之子孙,并且保证不传给自认为不正道的人。
在黄帝内经的一些篇章中,记录得到好书后的做法。要建一座藏书阁,平时读书要焚烧香沐浴,还要选日子才敢打开这些书读,悟得深意。
古人读书,与现在人读书确实有很多的不同。
现在读书最高要求是记在心里,主要是为了拿平时拿来用,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试。往往考完试或者过一段时间就很快忘记了。为了读书好而产生很多烦恼,伤心事。
黄帝却要把书中真要“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没有反复读几百甚至上千遍,甚至一辈子都不一定达到,深入到自己灵魂,成为骨髓脏腑的一部分的状态。
理解黄帝的这句话,可以用气、质两个字来说明。
万物的灵气都在我们周遭,是否能够留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也变得有灵气,那就得让灵“气”凝聚成“质”,形成如肺、肝那样可以感受的类似物质的“质”的一个过程。
万物皆有灵,每本书也有灵。
灵就是一种气,要让这股灵气深入到自己的身体,灵魂,那就要与这本书在灵魂的深处进行深刻交流,让书的灵气和自己的灵魂凝聚,犹如山中朝露凝聚成水珠。
面对现代繁忙的社会,这些读书方法显的不合实际,而且也不实用。
万物皆有灵,皆得灵气而生。
万物通过气来影响吸引周遭。古人说仙气一定要在山林之中修炼,山的气表现在包含万物,气吞万里,变化多端。
寒冷的时候,我们会找到衣服,因为衣服会保护我们的热气不外散。
麻将有它的气息,书也有它的气息。书的气息会让人年轻,麻将的气息或许会让人感到快乐。
李子柒有土的气息,薇娅有火的气息。李子柒的土气,像大地一样柔美,让人沉静,广博深厚。
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先从风开始。古人经过体悟,通过人的喜、怒、忧、思、恐的情绪变化,就是人体气的变化,预示对人体的影响及未来变化。
黄帝内经五脏、五运相生相克与之相应。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中记述: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这简短的几句话却值得我们深思,2500年前的中国人便悟出地球是悬于太虚,即宇宙太空之中,并且为“大气举之”。这是何等的天才思想,超前思维!
世间气象万千,万物皆受“气”的影响。
“气”在内经中共出现了3000多次。“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指的是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怎样运好人体之气,达到与自然融合,身心健康?
自古至今,中国思想文化哲人探讨从未终止,气运得好就是运气好,运不好就是运气不好。
很多人把中医和西医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西医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而有很大的进步。
中医作为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直延续下来,还在与现代的西医进行对比,至少说明中医、西医是两座可以对比的高峰。
或许有一天中医西医之间的隔阂会被填平,那时没有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或者这两个的名称都会被替代。
但是阴阳,望闻问切,五运六气,精气神等这些基础的中医概念终会保留下来,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人与天地生存互动的基础。
中医思想从古代走来,融合了易经文化,大到宇宙人生,小到筋络气脉。
中医文化思想是一座可高可矮的山峰,在每个人的心里高度都不一样,取决于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可程度。
西医是一座近在眼前,已经长得很高的山峰。
闲暇时读黄帝内经,都是盘腿而坐。感觉疲劳时,就用网上软件对原著进行人声播放,用听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头上的热气燥气下沉,让清气上浮,这是非常的轻松愉快的过程,就像打通任督二脉,达到人体内在的天地沟通。
就像天上乌云密布,地上燥热不安,经过一阵的云行雨施,雨过天晴,景和清明,整个人就清爽了。
这样读黄帝内经一两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反而会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感受。
这种读书的方式无需过多的训练,只需放松,更与所谓的气功毫无相关。
用两年多的时间,读一本艰涩难懂的书,仍然好似走在云里雾里,却能掩盖记忆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的缺点。
愚钝的人要善于伪装深沉,就可以通过读这些难懂的书来获得乐趣,这种方法叫“愚乐”或“傻乐”。
End
作者简介:
良云化雨,私淑曾师智慧十余年,体会天地自强厚德,人生不易美好。人生遇一天地之师足矣。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