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导薛龙春:书法人只会写字不读书,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文化的发展带来艺术的繁荣,书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习书法和创作书法的参与人数前所未有,但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系系主任薛龙春认为,当代书法前景不容乐观,原因是文人写书法的少了,而体制内的书法人只会写字不读书。
薛龙春说,今天的书法让人感觉很悲观,它未来的发展我个人的看法都非常悲观,因为所谓的书法整个的体制,不断地把读书人从这个体制里面清洗出去,也有很多的读书人自动地就疏离这个体制。所以,这个书法体制中剩下的大量的基本都是只会写字不读书的人,不读书就把中国古代书法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内核给抽掉了。薛龙春所说的书法体制,有可能指的是各级各类书协组织和类似机构。
薛龙春说,过去写字是读书人的一个基本技巧,只有通过写字去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或成为学者,最终大家来比较的不是你的书写技巧。不是说你写字的技巧好,你的书法就好,不是的!中国古代对于名家的定义,尤其在宋代及宋以后,书法与一个人的关联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讲到苏轼《黄州寒食帖》,我们只有想到苏轼的时候,才会肃然起敬。如果是一个同时期的无名氏的书法,也不会有那种感受。就是今天很多人不断强调的“作品背后的那个人”。这个人如果都没有让你觉得很尊敬的地方,或者让你觉得很仰慕的地方,那么这个书法有什么好尊重的?
苏东坡曾经论述欧阳修的字,他说欧阳修的书法技巧挺好的,但即使他的书法技巧不好,欧阳询的字也是值得尊重的,值得收藏的。因为宋代以来传承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叫做“书以人贵”。但是这个传统,在我们今天已经是难以为继,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难题。当然,中间也有多年的其他的原因,导致这个隔膜。
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跟我们今天现实生活当中的隔膜,已经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再加上整体的体制性的问题,把读书人跟书法造成更大的疏离。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学写字,完全不晓得他们是什么目的去写字,可能是为了参加一个展览,为了去得一个奖,甚至是为了卖字,搞不清楚。
总而言之,书法现在不是一群文人在玩的东西,已经远远不是了,它成了一个可操作的,像一个市场模式的东西,所以薛龙春教授对书法持有一种悲观的看法。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