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地震、生吞活人,鲶鱼的传说真令人害怕
强行七夕的小剧场
又是一年七夕节,又是一年送花季。那在这美好(但不友好)的一天里,除了各色鲜花之外,还有什么与花相关的物种可以在这一天里被提到呢?当然有,比如说我们今天日历的主角——花鲇silurus asotus。
说起鲇(也写作鲶),人们第一反应总是它滑溜溜的躯体、夸张的大嘴和超强的浑水适应力。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鲇都具备这样的特性。
今日主角花鲇。图片: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
那么第二反应呢?铁锅江鲇、铁板烤鱼、红烧鲇鱼.........好了大晚上的说这些实在是有些罪恶,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鲇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美食。
美味的剁椒鲇鱼。图片:梦醒时分rvdq / 豆果美食
肉嫩无刺,老少皆宜
中国自古就有食用鲇的记载。《食经》赞其:“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而宋代的苏颂则说它:“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就连明代的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到:“鲇鱼反荆芥。”
大蒜烧鲇鱼。图片:纳木措畔的曼陀罗 / 豆果美食
不像鲤科鱼类,鲇没有肌间刺,体表无鳞且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美味浓郁、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美中不足的是,鲇鱼有浓重的土腥味,这股味道来自它的鳃和表皮黏液,所以只要带着鱼皮和鱼头烹饪,土腥味就在所难免。没人会拿鲇鱼去清蒸,一般都要加上各种重口味调料来遮掩腥味,所以它出现在你餐桌上的形式往往是鲇鱼炖茄子、麻辣鲇鱼、大蒜烧鲇鱼、烤鱼、冷锅鱼之类的菜色。七夕约会除了送花,来一锅亲手制作的花鲇也是不错的。(大雾!)
麻辣鲜香的烤鲇鱼,由写完文章当天就去吃鲇鱼的作者供图。左滑还可以看到嘴巴细节哦~图片:少侠小黄鸡
亲戚众多
广义上的鲇鱼可以泛指鲇形目的所有成员,这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全世界共有2400余种鲇,而且还不断有新种被发现。鲇形目的成员几乎是全球性分布的,多数生活在淡水,只有海鲇科和鳗鲇科生活在海内,少数生活在半咸水或淡水中。
不论是水族市场常见的“清道夫”野翼甲鲇、还是餐桌上常见的黄颡鱼,亦或是网络上经常被黑成“粪池鲇鱼”的尖齿胡鲇和“吃人鲇鱼”欧鲇,它们都是鲇形目成员。
尖齿胡鲇:“只是生存能力强了点,就被你们黑长在粪坑里,委屈。”图片:Bernard DUPONT / Flickr
由于放生,野翼甲鲇大量入侵我国南方水域,江边随便一网就可能捞起几只。图片:少侠小黄鸡
欧鲇:“胖鱼就没有鱼权吗?”图片:Sportex Italia
而狭义上的鲇鱼则是指鲇科鲇属的鲇S. asotus。 鲇取自粘音,以鱼多粘液、体粘滑而得名,俗作鲶鱼,学名则得自创立了双名法的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鲇可谓是我国最常见的鲇形目成员之一了,从分布上来看,鲇的自然分布遍布全国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外的各个水系,而随着近年养殖逃逸和放生行为,青藏高原和新疆也开始出现鲇的身影。
嘴大吃天下
鲇体长形,头略大而平扁。口宽大,下颌突出,齿细尖绒毛状,形成弧形齿带。眼小,被皮膜。上颌须1对,可伸达胸鳍末端;下颌须1对,较短,体无鳞,背鳍短小, 臀鳍基部甚长,后端连于略凹的尾鳍,尾鳍上下叶等长。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生活时体呈褐灰色,体色浅,体被不规则的大理石纹路状灰黑色斑块,故也被称为花鲇,腹面白色,各鳍色浅。
花鲇证件照。图片:Kim, I.-S. / fishbase
鲇常生活于水草丛生、水流较缓的泥底层。为肉食性鱼类,以虾、小鱼为食。眼小,夜行,不爱游动,平日在浑水中靠触须、侧线和皮肤感触来捕食,性贪婪,善吞咽。一般于4~6月产卵,卵大,具粘性,多产在水草或石块上。生长速度快,肉嫩、刺少,成年个体一般重1~2kg,最大个体体长超过1m,体重可达20kg,为经济鱼类,在全国有广泛养殖。
嘴大眼小触须长。图片: 魚类図鑑
而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水系还分布着一种同样常见的鲇属成员,即大口鲇(S. meridionalis),二者外形相似,易混淆。主要区别为,大口鲇口裂较深,末端至少与眼球中部相对,尾鳍上叶长于下叶;而土鲇(即花鲇)口裂较浅,末端仅与眼前缘相对,尾鳍上下叶等长。除此之外南方大口鲇比土鲇要大得多,通常个体体长超过1m,体重超过20kg。最大个体体长可达2m,体重可达50kg。
土鲇和大口鲇的对比。图片:少侠小黄鸡
值得一提的是,鲇属鱼类生得一张阔嘴,自然也是具备超强的吞咽能力。不论是小鱼小虾,还是带刺的黄颡鱼,甚至是体型相仿的同类,只要能塞进嘴里的,它们统统不会放过,以至于常常会将肚子撑到夸张的圆形。
当然啦,要论吞咽能力,巴西星项鲇Asterophysus batrachus (商品名大嘴鲸)才是鲇中一绝,此处就不赘述了。
鲇之大,一锅煮不下
我国鲇属鱼类共有九种,除上文这两种常见的鲇外,其余分别为都安鲇(S. duanensis)、抚仙鲇(S. grahami)、兰州鲇(S. lanzhouensis)、昆明鲇(S. mento)、小背鳍鲇(S. microdorsalis)、怀头鲇(S. soldatovi)和欧鲇(S. glanis)。其中,怀头鲇和欧鲇都是鲇属中出了名的大个子。
普通体型的怀头鲇。图片:Andshel / Wikipedia
怀头鲇主要分布在我国辽河和黑龙江水系,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尾怀头鲇的标本,体长1.7m,体重达43Kg,堪称巨物,然而欧鲇的最大个体比这还要大得多。欧鲇是世界上最大的鲇鱼,欧洲称其为食狗鲇鱼,认为它会攻击河道里游泳的人类,不过这个并没有得到考证,倒是有纪录片显示欧鲇会尝试捕食河滩上的鸽子。
两尾巨鲇。图片:Mark Henry Sabaj / acsi.acnatsci.org
据可靠资料记载,最大的欧鲇个体体长3m,体重达到了惊人的200kg。而在网络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钓鱼人们和比自己要大得多的欧鲇的合影,甚至一些资料称欧鲇可以达到惊人的5m,故而某些虚假新闻上也常用它作为“食人鲇鱼”的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欧鲇在中国并无自然分布,而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前苏联的鱼类工作者将其移殖到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内,随后顺着伊犁河溯游到了中国新疆境内,故而中国仅在伊犁地区的伊犁河流域有欧鲇分布,而中国境外则分布在前苏联及中欧各国。
金色的欧鲇莫名有点可爱呢。图片:Zacatecnik / Wikipedia
要是鲇鱼闹,大地震来到
事实上鲇鱼和人类文明的渊源远不止食物这么简单。在同样有鲇分布的日本,民间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古代谚语:“要是鲇鱼闹,大地震来到。”据文字记载,地震频发的日本民间早在1687年就开始有传说:日本列岛的身下伏着一条巨大鲇鱼(おおなまず 读作Oonamazu),要是它一时兴起,任性地翻身活动捣个乱就能引发地震。平日里的这条鲇鱼两天一小动,三天一大动的,也闹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事儿。
日本著名的琵琶湖鲇Silurus biwaensis。图片: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
而地震鲇鱼的形象更是在1855年被强化。这一年的11月11日,正值无神月(阴历十月),“所有的神都跑去出席出云大社的祭祀活动了,好动的鲇鱼神打算搞点事情”,于是当天日本安政江户发生6.9级地震,余震持续了20天,导致了六七千人丧生,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在强烈的事件冲击下,神话和信仰被重新提及,后地震时代的民间传说逐渐形成,甚至多出了一种浮世绘的风格——鲇绘。
描绘大鲇的鲇绘。图片: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
在古代,鲇鱼预报地震也有着众多的故事记载。传说江户大地震前夜 , 一个筱崎平日专门钓鳗鱼的渔夫,竟然一条鳗鱼也没钓到,而是一下子钓到了3条平时非常少见的鲇鱼。他很相信前文说到的谚语,马上就回家把财物搬到了场院中,几个小时后,大地震就发生了。
花鲇金色个体,表面更显光滑。图片:Drake Shaw / Crazy Aqua Stuodio
虽然这样的传说一点也不科学——因为目前来看,短期的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不论通过任何手段——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一概念在相当多的游戏和动漫作品中得以体现。例如著名手游《阴阳师》中的地震鲇,《精灵宝可梦》中能引发地震的鲇鱼王,动漫《哆啦A梦》中的道具地震鲇鱼,动漫《七龙珠GT》中可以用胡须引起地震(其实只是能预知地震)的兹纳马。足以见得鲇鱼引发地震这一形象多么深入人心。
泥泥鳅进化态——鲇鱼王。图片:杉森建
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
在我国,鲇类自古就有记载,早在《诗经》《尔雅》中就已出现。如《小雅·鱼丽》:“鱼丽于闊[kuò],鲿[cháng]鲨,君子有酒,旨且多”。再如《周颂.潜》:“猗与漆洱,潜有多鱼:有鳢[lǐ]、有鲔、鲦[tiáo]、鲿、鰋[yǎn]、鲤。”其中记载的鲿、鰋就是鲇形目鱼类。
但要说到鲇最经典的演绎,却不得不提及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了。《西游记》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有这样一段描写:那怪物战战兢兢,口叫“饶命!”遂从实供道:“我两个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差来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儿灞,我叫做灞波儿奔。他是鲇鱼怪,我是黑鱼精。因我万圣老龙王生了一个女儿,就唤做万圣公主。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招得一个驸马,唤做九头驸马,神通广大。”
没错,这个后来被大圣爷穿了琵琶骨绑上的鲇鱼精奔波儿灞,正是鲇在小说中的演义。而在我的母校,巡司河畔,也依旧流传着鲇鱼得道的传说和鲇鱼雕像;而以鲇冠名的地点更是比比皆是:如鲇鱼墩、鲇鱼套、鲇鱼关等等,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作者母校的鲇鱼雕像。图片:少侠小黄鸡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229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少侠小黄鸡。
戳图片复习,超多好吃的鱼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