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有个小方子,“抽出”胃中痰热!化解胃疼、胃炎、干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诊断学》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慢性胃炎的事儿。

说来话长。

我以前在经方学习班听课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听老师讲经方小陷胸汤的应用。

其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说有一个男子,年29岁,私企小老板儿。

这家伙爱喝酒,也能喝酒。喝起酒来,命都不要。别人劝他,他也不听。用他的话说,他之所以能游走于商海,把生意做起来,靠的就是杯中酒。不喝,哪行?

结果,有一回,他跟客户胡吃海喝之后,早晨气起来忽然出现上腹部胀痛、口苦、干呕、打嗝等现象。

其实,这类问题,他以前就有。只不过,从前症状轻,自己能挺,而且吃点药就好了。

但是这一次,不行。用药之后,症状没有缓解。

一晃,两周时间过去了。他被折磨得够呛,于是求治中医。

刻诊,见腹胀、胃脘部位隐痛,呃逆,食欲不好,大便干结,脸红,舌红,苔黄腻相间,脉象也是滑数。

胃镜检查结果也出来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查得幽门螺杆菌一个加号。

这小老板儿吓坏了。他知道,萎缩性胃炎,离胃癌就差一步了。而那个所谓的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起动因子。

这时候中医师告诉他,你啊,别慌,也别犯愁。从现在开始,把酒戒了,让饮食规律起来,问题还算可以控制。

接着,一张方子写了出来。但见——

黄连9克,清半夏30克,瓜蒌30克,蒲公英30克,白及30克,紫苏叶、紫苏梗各6克,枳实15克,生白术30克,生姜3片。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用。一共是开了7剂。

结果,7剂喝下去,胃胀、胃痛、干呕的现象基本没有了。但是呢,饭后依然打嗝,舌脉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于是,改方子,为黄连9克,清半夏15克,瓜蒌30克,旋覆花(包煎)15克,赭石30克,生姜3片,丹参1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一共14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胃部感受如常。

读者朋友,医案,我说完了,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来,我跟你仔细说说。

你记住啊,这个人啊,要是总喝酒,最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痰热中阻。就这个患者而言,他的身体里,明显就是有痰热啊。

怎么知道的?通过舌脉。脉滑,说明有痰。脉数,说明有热。舌红,苔黄,说明有热,苔腻,说明有痰。痰热伤津液,于是肠燥便秘。痰热之气上扰头面,所以脸红。痰热之邪阻于胃,则腹胀、胃痛、呃逆、口苦。痰热,是一团脏东西。脏东西里,就容易生病菌。于是,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因此,虽然现代医学,将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是用中医的辨证视角看,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有痰热。

有了痰热怎么办?就要清化痰热。

如何清化痰热?你看看上文里前后出现的两张方子,头三味药,是不是一样的?都是黄连、半夏、瓜蒌?

我跟你说,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小陷胸汤”的配伍。这则医案,就是用小陷胸汤来治疗胃病的例子。

小陷胸汤,治什么?其实就是痰热互结之症,比如说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等。你看看,是不是和上文的患者,很类似?中医讲,有是证,用是方。本管你啥病,只要有这证,咱们就用这个方。

这个方,黄连是清热燥湿的。半夏是理气化痰降逆的。瓜蒌是涤痰清热的。总体看,就是清痰热。医案中,在这个基础上,加入紫苏叶、紫苏梗、枳实来理气,加入生白术健脾益气,加入生姜降逆止呕,再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白及养护胃粘膜。其中的蒲公英,是对幽门螺杆菌有明确抑制作用的一味中药。

到后来,患者症状大大减轻了,就剩下饭后呃逆这个事儿。这就说明,胃气还是有些不顺。于是,二诊的时候,专注降胃气。这才在小陷胸汤的基础上,加入旋覆花、赭石。这些都是降胃逆的。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所以说,这个案例,就是用小陷胸汤来治痰热互结之胃病的例子。它还是挺有代表性的。

我为啥要说这个呢?

其实,我们现代人受饮食习惯的影响,痰热中阻的问题正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中国人疾病谱的一个深刻变化。从前,我们国人是胃虚寒的毛病居多。因为我们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啊。现在,我们痰热中阻的问题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的食物极大丰富,高热量的痰热之物,比比皆是。这就造成,此类胃病患者层出不穷。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对此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小陷胸汤治疗痰热互结之胃病,属于正常操作。临床中医师都会,没有不会的。所以,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应该请中医师辨证指导,适当加减,以图安全、贴切、可靠。你别自己盲目吃。这里头的用量是有学问的。比如说上头医案,清半夏第一次用30克,第二次减半。为啥?就是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老师上头讲这些,不过是粗浅的一部分道理而已。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