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之天《约定帖》的独家揭秘!
古代素人书迹
帮主:“今天的内容口味很重,如果谁要骂街,请先仔细看完行不?谢谢!”
To Vals Tou Gamou Orhistra - O Melissokomos (Remastered)
著名的反清复明斗士、大书法家、妇科圣手傅青主傅先生,在自己的学书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记录:
旧见猛参将标告示日子“初六”,奇奥不可言。尝心拟之,如才有字时。又见学童初写仿时,都不成字,中而忽出奇古,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颠倒疏密,不可思议,才知我辈作字,卑陋捏提,安足语字中之天!此天不可有意遇之,或大醉后,无笔无纸复无字,当或遇之。”
在那个思想开始颠覆的时代,经过晚明文化洗礼的傅青主,开始到处留心素人书法的趣味。那些没怎么经受过专门书法训练的人所写得字当中,透露出一些“不规整、有意趣”的东西,让傅老师感到自己写字的“卑陋捏提”。
淹死多是会游泳的,敢写的多是不知道“羲献”何许人也的,所以,那些稚拙的儿童书法所表现的天然趣味,正是经受过书法训练的人所追求的自然之感。
那种稚拙,并非丑陋,反倒是那些会点技法,但品味低下的江湖书法,倒是丑陋的,因为太过于扭捏作态。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多是追求神采意蕴,所以也就有了品味之说,魏晋时期的文艺理论,多是各种品藻,那正是国人艺术的觉醒,人们已经开始从认知的层面计较艺术的高下了。
最典型的品藻之说就是什么能品、妙品、神品、逸品等等,网络上有人对这几品是这么解释的:
能品谓之: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此品可供临摹学习。
妙品谓之: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临摹学习。
神品谓之: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还可作为范本临摹学习。
逸品谓之: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即“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逸品是无法使人楷模的。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解释,大致上能对各个品级做出一些划定,但是并不是很接地气,书法博士于钟华先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发过这样一段对品级的描述,很有意思:
能品说的是你能干书法这个活,且干的好。神品说的是你写的很好,但我从作品中看到你写时走神了。逸品就是,作品冒似没技巧又好像有技巧。妙品,就是好,我说不清楚。
然后又发了一段,说:
书之能品在脑在手,思之明,了然于手耳;书之妙品在情在手,情之所动,手之舞之也;书之神品在心,心中无物无情,所谓“太上忘情”是也,如此至能悬崖撒手,條然超解,入于大化之境,人之所罕至焉,故曰神品。
(现在想想,有一个爱发朋友圈的书法高人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儿,可惜我甚至平常都不怎么看,错过了好多高人。)
言归上题,前一段文字,于先生基本说出来各个品是啥样,后一段, 他在描述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和神采的问题,技术好,最多也就是最低品级的能品,技术之上的神采,才是超凡入圣的高级东西。
如果按此先生所云,那么至少,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可以达到于先生所说的逸品的,看似没技巧,又好像有技巧。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少儿的天成之作怎么算,连能品都达不到,但却写得让人佩服。这几日,看朋友圈,有一位上市幼儿园的创始人,发了园里小朋友的“书法作品”,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今天拿出来与诸君共赏,见下图。
我按照一般的套路,给这个作品起名叫《约定帖》,为了吓一下身边爱书画的朋友们,我用Photoshop把这件作品搞成了仿古的样式:
于是我把这个仿古作品发给成立已久的只有三个人的“世界书法家协会”微信里面的朋友,哈哈哈:
他一定是打开仔细看了里面的内容,觉得我在忽悠人,破口大骂开了,我自己倒是在电脑外乐起来了。
这个帖,让我想起了白谦慎先生对于当代取法民间书风的逻辑的质疑,为什么取法都是素人,当代的素人不可学呢?
从这个“帖”上,我也着实看到了白先生眼光的犀利,不过,即便民间书法的逻辑上有缺陷,也不妨碍我们对这个儿童书法的可爱之处做一个品读。下面是几个局部,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个“看”字,线条厚实而轻松自然,那结字上的“安排”更是有趣,横向的线条都不雷同,而且这个字上下部分的安排完全有一种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如果学过汉碑、魏碑书法的童鞋们,一定能看到,单就这个字,你让当代写碑的高手来看,也不见得会认为这是少儿写得。
“图”字用笔也是大胆而肯定,左边方笔,右边圆笔,造型上稳重而见趣味,那外框四个角都有不同的形态,而且里面这个“冬”的位置安排,我在《字法章法课》里面也讲过,完全在结字的原理之内,“冬”字里面那一点,更是把这个字拉向了古代。
“打扰”二字在用笔和结字上,完全是相互关照,轻重、避就、收放上很自然,只是“打”字的结体颠倒了主宾,“扰”字用涨墨,主宾颠倒上下错落,看着都很幼稚,但这两个字必须放到一起。
“天”字呈收势,一反常态的拉长撇划,但捺笔并未偃卧,所以字虽侧,但不会倒。
这涨墨,也能看到墨线,左右的疏密对比,着实让人觉得大胆,“斤”部的线条圆厚且松弛。
这个拼音的线条质量一样的高,所以用墨用笔还是要肯定、自然。
这墨涨的......
“脏”字的结体很有意思,把“庄”的上下拆开,然后把点和横放在了中间,乍一看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仔细一看,又觉得很有设计感,旁边的“2”,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放到这也挺好的。
这完全就是古代民间书法的样貌吗,甚至能看到曾翔先生作品的感觉。
我们把视线再往远处放一放,这一组字,直接在开篇第二行就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爱”字极险,而“请”与“护”字就是“爱”字造险的前奏与救场;“图书”二字则直接调整为另外一个字组节奏,这种方式,我在以前的课上讲过,米芾的《彦和帖》里面也有。
这一组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左右摇曳,第一个字开始是正的,然后下面的字,每个字都在左右顾盼,因此这么写下来,整个一行都不会显得尴尬和呆板。
这一组,又是另外一种“摇”法,除了结字“出奇兵”以外,墨色变化很大胆。
看这三行字,中间一行上下两端的字,与左右两行的距离关系,关于行关系很多地方,你拿邱振中先生的理论都能找到表现。
看了这么多小细节,我把这个儿童涂鸦,都快吹成神品的感觉了,不由得想说一句:那特么我还临帖干嘛?!
我们很多人,把一些理论奉为圭皋,而有意思的是,理论们总是喜欢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其神奇之处和规律所在,但其实更应该从生理和美学的角度来告诉你,自然而然是多么的难得和重要。这就是璞玉和美玉的关系。
邯郸学步,书法圈每天都在发生,复印机,书法圈每天都在追求,也因此,如果拿那些技术理论来分析这样的“璞玉”,那不就是该达到神品的层次了吗?但我想人们的思想终会混乱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稚拙却是有其美感的,至少很自然,越是思想解放的时代,越是会有人追求这种自然天成的美感。
于是乎,我拉着来喝茶、扯淡的菊座一起临了临,菊座最初根本不相信这是儿童的字,认为是高手伪造的少儿书法,来讽刺当代人的,但临过一遍之后,菊座感慨说,这确是少儿的,因为没有任何固定的套路和“动力形式”。
我们先用对碑的拙朴感的理解,来临这个帖,发现很难说完全的按照某一碑的固定方式来消化,只能说在一些感觉上达到有些碑的感觉:
为了挽回点颜面,不被此“顽童”牵着鼻子走,我们又来了一遍,尝试能用一些帖学的笔调临此帖,但马上会露出成年人的“习气”,与稚拙之间的冲突感,也就是白谦慎先生在《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里面所说的,对“民间书法”有时很难用经典帖学的技术来进行“雅化”改造的。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大家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心理感受,但就我自己而言,干这样的事情,不说对错与高下,至少对枯燥而忙碌的生活是一种调剂,再加上与亲朋好友自己包月饼吃、品品茶、扯扯淡,中秋那几日也算是有些意思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诸位看官能否理解到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也根本不知道,所以我就怕被冤枉,于是开头说,(那些认为接了二王衣钵的人)请看完全文再骂也不迟。
不过就算被骂了,我觉得也无所谓,我眼里的王羲之并不是一本正经、存天理、灭人欲、高高在上的道貌岸然的王羲之。他躺床上晾着肚皮见贵客(一定也翘着二郎腿)的风神让人肃然起敬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那样的自信,才能写出来自然生动的神品吧。
好了,今天的闲篇到此为止。
马上国庆长假了,明天开始临帖帮或许就按照惯例停更几天,所以在此提前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临帖帮的朋友们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