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方寸|三刻“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此语作为治学格言,为很多人所喜爱。吾一友人,亦是将此常常挂于嘴边。一日,问此下一句是什么?其嚅嚅不知如何作答。自嘲道:“我去找下度娘,学然后知不足嘛……”想想,正是此理。晚清篆刻艺术大家吴让之曾以印章的表现形式三刻此文,亦可见他对此印文的偏爱。其中二方白文,一方朱文。白文,印面一方一长。方形印(见图一),印文分三列,均匀分布,印文篆法中规中矩,似六字汉印,布篆多取方势,难以比拟其晚年的雄浑圆融,此应为三方印作中最早的一方;另一方长方形印作(见图二),分为纵向二列,以小篆入白文印,“印从书出”的特征已经十分鲜明。此二方相较,区别仅从“学”与“然”字的篆法变化即可一见。
图一
朱文印“学然后知不足”(见图三)不仅仅是这三方印作中最为精彩的一方,在让翁大量的优秀作品中,亦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吴让之“印从书出”的代表之作。透过此方印作的光彩,我们不难想见吴让之位列“晚清四大家”并被篆刻史载入史册永世流芳的根本所在。
让翁刻印,以让头舒足为多,对于章法的安排从不以牺牲局部来保全局。这方朱文印,即是我用我法、典型的吴氏风格的篆书,不过是用铁笔刻画在了石头之上。六字自然分布,穿插挪让不露声色,这是吴让之最为高明的地方。此方朱文,以小篆的本来面目入印,清新自然,方圆变化自如;游刃有余、虚实有度的刀法,配以流转的小篆,尽现柔媚与刚健,在篆刻史上,此印亦属经典中的经典。印面自然穿插的六字,就如同文字原原本本的样子,字形依然圆润流转,转折之处却尽现方折。位居印面中心的“知”字,上提的“口”部,使印面中央形成了鲜明生动的留白。“计白当黑”的书法理念,从吴让之得遇完白起,即将此精神在之后的数十年贯彻于方寸之中,并被发扬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一方印文数刻,在吴让之的作品中也是有的,如“安雅”,先后曾四次以白文入印,印面形态各具变化;“观海者难为水”,朱白文先后有五方之多,其中有文房赏玩之作,亦有友人求索之作,均精彩纷呈。从治印取材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吴让之在治学与精神追求上的那一份坚定与淡然,刀笔之间,处处流淌着徐徐春风般的书卷之气。学,然后知不足。史料无明确记载此三方印分别所刻为谁,只是在朱文的边款中有简单的“让之篆”三字。吴让之边款以行书刻画,轻松淡然,如入无人之境。其多为短款,长款极少,自用印多不属款,这一方应是为友人所刻。吴让之数刻此印文,相信每一次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感受。我们虽无缘看先生挥笔落刀,却能够隐约在一方相同印文的数刻中,体会其所欲表达的治学精神。于篆刻如此,于每一个艺术门类、于我们生活中所依托的种种技能,皆如此。一句“学然后知不足”,令芸芸众生受益良多。而吴让之以其独具特色的刀笔,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精美的印作。透过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其所体现的刀笔情趣,更可感悟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今天,篆刻审美在不断地更迭演变,百余年前的让翁,却仅以简简单单的几个石刻文字,便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打动你,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并倍加欣赏吴让之谨严的治学精神之原因,并欣喜地领悟他在艺术追求上展现给我们的独特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