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压、垂、蝉”3个生字,会写“垂、乌”2个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的。默读能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体会“垂”这个字的妙处,能正确书写“垂”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2、生猜:雨。板书:雨 你能给雨字组个词吗?【生】

3.揭题:同学们用雨字了这么多词,可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雨有关的课文——16.、雷雨。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补充板书:雷)(齐读课题)

4、师:你们见过雷雨吗?是什么样的?【生】老师告诉大家,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而且它来得急,去得快。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文中的这场雷雨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师:刚才小朋友读得特别好听,老师可想听你们读课文了,你们愿意读给老师听吗?【生】

那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8个】那我就请8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师:谢谢你们请坐。同学们,他们读得怎么样?【生】我也这么觉得。孩子们,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情你认真观察一下,再结合课文内容给他们排排序好吗!【出示三幅画】

4、【生排序。】师:同学们快看看他排得对吗?【生】为什么这样排呢?【指名】【师相机板书:前,中,后。】

师: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色?【生4、5、6】那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呢【1和2】那7、8两自然段描写的就是….【雷雨后 】

师:是的,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给我们展示了这场雷雨景色的。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吗?【课文就是按照……的顺序为我们展示了雷雨的景象的。】

5、师:说的真好!孩子们,大自然很奇妙,当雷雨来临之前,我们周围的景物,就会有很多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的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到他们并圈出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1)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找到了都有哪些景物?生汇报 ,板书:乌云、 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师:好多景物呀,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看:【谁来读】

师:同学们,这里有个词'满天的’【出示,点红】满天的乌云说明了乌云怎么样?【生:多】是呀,这么多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同学们看这个“压下来” “压下来”---来,在这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谁来试试?【生】听老师读一下【师】你再来试试。【生】一起读一遍。

师:真好听!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压”字,上面的“厂”表示山崖,山崖上的泥土不断的往下落,而这一点就代表被泥土压住的小石子。【一边说一边指着手中词语写,】你知道什么是压了吗?能给'压’组个词吗?【生】

(2)师:同学们我们再看一下这句话“满天的乌云….”现在是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过来了,他从天上压到了我们的屋顶,压到了屋檐,压到了我们的头上,孩子们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3)师:好,现在我们带着压的感受”再读一遍这句话吧!【生】压的力度不够呀,能再用力一些吗?【生能】再读一次!

(4)师:老师从你们声音中感受到了乌云密布的压抑感,怪不得…….【出示生】

(5)师:注意这个“蝉”的读音是翘舌音,跟老师读;蝉。同学们看这里还有一个'蚕’字,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字,你还记得它吗?来读一下。注意它的读音是平舌音。对比读一下“蚕—蝉”。同学们看一下这个“蝉”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交流】

(6)师:对,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就能记住他!同学们你们再看看这个蝉字,猜一猜蝉和什么有关系?【生:虫】

(7)师:对了。同学们看,老师把蝉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出示图片】所以雄蝉也会被称作鸣蝉。现在了解蝉了吗?

(8)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树叶不动,而蝉是平时那么喜欢叫的动物,此时却一声也不出,这样的环境会让你感觉到怎么样呢?【生】那就带上你的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

(9)同学们注意这两个词【点红:一动不动,一声不出】,想一想要想读出安静的感觉,【轻一点,而且语速慢一些会更好】,想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想】师读。能像老师这样读吗?一起来!

(10)是呀,雷雨前的一切都显得这么安静,又是这么的闷。同学们看这段话,老师想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我们合作读行吗?让我们带上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吧!【齐读】

6、师:这世界仿佛静止了一般,忽然,同学们,你们听!【课件出示风声】这是什么声音?【生风声】是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了!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谁来读?【生读】

(1)师:读得真好!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乱摆是怎么摆?请同学们站起来做一下动作。【生】现在风往这边吹了,孩子们快…又往这边吹啦,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下这句话吧。【师:忽然一阵大风,风吹得树枝乱摆….】

(3)好请坐!同学们这风实在是太大了,你们看,蜘蛛都被吓到了【出示】

(4)师:请你读?【生】这个句子中有个字“垂”用得特别好,同学们来读一下。注意这个'垂’字是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垂下来”。想一想“压下来”我们是怎么读的?谁再来?一起来!

(5)孩子们,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垂下来表示蜘蛛的动作,同学们仔细看---那你能给垂下来换一个词?【掉下来,落下来….】

(8)师:嗯,换的很不错,可是课文选中,为什么要用垂下来,而不用同学们说的呢?大家看这几幅图,你能完成填空吗?请你----

【出示图片:兔子、苹果树、落叶、植物】

兔子的耳朵(    )    苹果从树上(    )

叶子从树上(    )    柳条从树上(    )

师:来,谁来说?请你来。【生汇报】

师:说的可真好,我们来对比一下什么时候会用到垂下来?你来说----其实呀,当事物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的,咱们就用什么?

生合:垂下来。

师:如果另一头已经完全分开了,就用什么?

生合:掉下来。

师:现在来想一下,课文里说蜘蛛下来的时候是垂下来的,是什么原因?【指名】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垂字用的多巧妙呀!同学们看,垂是象形文字,它的本义就是表示植物枝叶果实向下,你们看这个垂字和这株植物多像呀!这是金文的垂……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楷书垂字了。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儿呀!,现在我们来学习写一些这个字吧!

7、同学们我们先整体观察一下这个垂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生】

(1)整体观察。

(2)指导发现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

(3)师范写,生书空。

(4)同学们会写垂字了么?同学们,我们在写垂字的时候,第一笔是什么撇了?【平撇】对了,这节课还有一个独体字,第一笔也是撇,他就是“乌”,【出示乌】你们看这个乌字,与垂字不同的是,他的第一笔是一个短撇,看出来了吗?

(5)和“鸟”字对比观察。

(6)师:指导书写。

(7)评,改写,互评。

师:现在让我们把垂字送回课文中,再来读一下这段话。【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里还有个字用的也很好,知道是哪个字吗?【逃】你【点红逃】,对了,一个逃,说明了蜘蛛的动作怎么样?【快】那应该怎么读呢?【生快读】能再快一些吗?请你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一起再读读句子:一只蜘蛛预备起。

8、师:孩子们,雷雨前前的景象可不止这些,你们听【课件雷声】……听到了什么?(生接:风声和雷声)

师:【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来,谁想读这句话,请你来。闪电——雷声—— 【指课件上的句子】看,要想读好这个句子,只要读好这个“越来越”就行了,听老师读【范读】谁能象老师这样读?请你!【生】一起!

师:你看,通过用上越来越,我们知道了,闪电是一次比一次( ),雷声是一次比一次( )。那你能用越来越,说出雷雨前其他景象的变化吗?

【课件出示】

雷雨要来了, 乌云越来越(   ), 天越来越(   ), 风越来越(  ), 闪电越来越(   ), 雷声越来越(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9、孩子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雷雨前的景象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一边回想课文内容一边完成这上面的填空吗?【生:能】好的,【出示】能的同学就直接说,不能的可以看着书说,好吗?

课件:

满天的(    ),黑沉沉地(      )。树上的叶子(    ),蝉(      )。

忽然一阵(    ),吹得树枝(     )。一只蜘蛛从网上(  )下来,(  )走了。

闪电(           ),雷声(          )。

10、真好,现在我们再来说一次,会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闭着眼睛说,不确定的同学可以看着大屏幕说!

11、师,老师看到了很多同学是闭着眼睛说的,都能背下来了,真为你们骄傲!孩子们,让我们把黑板上的这些字词再读一遍吧。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这么多字词,还知道了雷雨前景色的变化,那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又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好吗?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