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23兵令上诗解武表文里称将于敌

题文诗:

兵者凶器;争者逆德.事必有本,王者伐暴,

本仁义焉.战国诸侯,则以立威,抗敌相图,

不能废兵.兵者二道,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表文里.能审二者,知胜败矣.所以,

视利害,安危;所以,强敌,

力攻守也.专一则胜,离散则败.密则固,

疏达.畏将,甚敌者胜;畏敌,

甚将.知胜败,所以其卒,称将于敌.

与将,犹权衡焉.安静则治,暴疾则乱.

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

先后之次,有适宜.常令,非追北袭,

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则失.乱先后序,

当立斩之.向敌,有内外向,有立坐阵.

内向所以,顾中;外向所以,备外.

以行;以止.立坐之阵,相参进止,

将在其中.坐兵剑斧,立兵戟弩,将亦居中.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术.

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

存亡死生,帅袍.虽天下有,善兵,

莫能御此.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谓虚,

后噪谓实,不噪谓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原文】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

专一则胜,离散则败。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

安静则治,暴疾则乱。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则失也。乱先后,斩之。

常陈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陈,有坐陈。夫内向,所以顾中也;外向,所以备外也。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立坐之陈,相参进止,将在其中。坐之兵剑斧,立之兵戟弩,将亦居中。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

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死生,在桴之端。虽天下有善兵者,莫能御此矣。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译文】

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掠夺,是卑鄙的手段。所以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申张仁义的。战国诸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抵抗外敌侵略,互相图霸称雄,因而战争。

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意志统一就能胜利,离心离德就会失败。布阵队形密集有利于巩固,行列疏散则便于使用兵器。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象用秤称物一样准确。将帅沉着,军队就会严整,将帅急躁,军队就会混乱。
     出兵列阵有一般的法则,队形疏密有一定的标本,先后次序有适当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一般法则,不是用于追击和奔袭城邑的。前后次序紊乱了就会战败,所以对扰乱次序的人要处死。

布阵通常是面向敌人的,但根据情况也有向内的,也有向外的,有立阵,也有坐阵。向内是为了保卫中军的安全,向外是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立阵是准备进攻的,坐阵是用于驻止和防守的。采取立阵还是坐阵,应该根据军队的进止(攻守)来决定,将帅总是居中指挥。坐阵的兵器主要使用剑斧[以备近战]。立阵的兵器主要使用戟弩[以利远战],将帅也是居中指挥。
善于抵御敌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与敌作战,然始以机动兵力乘机打击它,这是必胜的方法。

战斗时还要陈列斧钺,设置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杀。国家的存亡,官兵的生死,全都系于将帅的指挥。[能这样去指挥军队,]纵然天下有善于用兵的人,也是不能抗拒他的。
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0)

相关推荐

  • 开国将帅姓陈的将军都有谁啊

    sunnimyheart 采纳率:56%    等级:12 已帮助:5616人 私信TA向TA提问 开国将帅有62位姓陈 一.开国元帅有1位姓陈 陈毅 二.开国大将有1位姓陈 陈赓 三.开国上将有6位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2正罚明赏兵自从令

    题文诗: 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 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 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大将教之,陈于中野,置大表三,百步而一. 既陈去表,百步而决,百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题文诗: 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也者, 加犯教罪.前行也者,前行教之;后行也者, 后行教之;左行也者,左行教之;右行也者, 右行教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题文诗: 去大军为,前御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五里, 各占要地.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禁行, 所以安内.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发日将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6至用自用上兵义正

    题文诗: 仪度不得,射不中的;战而不胜,非鼓之日, 素行无备.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 鼓不振尘,旗不解卷,甲不离矢,刃不尝血, 朝不易位,贾不去肆,农不离野.招义责之, 大国必朝,小城必下.因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题文诗: 凡国有难,君召将曰:社稷之命,即在将军, 今国有难,请子将应.将军受命,祝史太卜, 斋宿三日,后之太庙,占以灵龟,占卜吉日, 以受鼓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题文诗: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见人,所不见也, 先见之明;独知知人,所不知也,谓之至神, 至神自知,无所不知,神明真情,真情自胜, 自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