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怀伦
刘道宏今天加入张红堂建立起来的“战友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肥东县69年入伍老兵的一个活动平台和联络中心。道宏来了,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随手写下,算是对他的欢迎。我和道宏同属黄栗公社,但不是一个生产大队,我是黄栗,他是刘集。1969年初,我们公社三十二人报名参军,但是只能带走十六人。于是大家被集中在大李小学举办学习班,解决“走的愉快,留的安心”。我是临时负责人。我们就是在这个班上是相识的。学习班结束后,我们回家都往西走,自然结伴而行,路上至少还有刘德宽、杨庆才等人,有说有笑,穿过河西大塘埂,再爬一个高坡,然后就是长长的田间便道,走到朱大户后面遇到了雨,也是为了更多地玩玩,大家一起钻进高粱杆摞起的窝棚里。
一群刚刚走出少年进入青年的大男孩,心无城府,口无遮拦,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因为有了大约一周的互相了解,不免互相称赞着,调笑着,所以窝棚虽小,里面装的却都是我们的快乐和欢笑。直到雨小了,我们才钻出窝棚走上各自回家的路。
到了部队,他在警通排,我在重机连,常有走动。我们都有文化追求,特别向往文化人。那天中午,他带我去见宣传队的一个文化兵,陕西人,刚刚参加写作培训班回来,还在一份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名叫《七叶一枝花》。那时我们还是文化门外汉。1973年我退伍,进入西藏工作,但我们一直保持通信。他的字总是写得规规矩矩。我还记得,他在1974年退伍,晚我一年,但被安排到中联部工作,只是工作地点不在北京而在四川省的永川县。后来他又回到安徽工作生活。大约五年前,我去同学夏邦发处,问他“与道宏可有联系”,他们正好不久前见过,于是我们一起走进道宏家。道宏夫人很热情,做的小菜我很喜欢,不仅吃的多,走时还带了一瓶。后来“小王”在电话里还要我再去拿她做的小菜。真的好吃,让人留念。
道宏虽然小我两岁,也是老人了。今天入群,是来得晚一些,毕竟来了。人在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相聚,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安慰,更是一分珍惜。欢迎你,道宏,曾经的同乡、同袍。由乡谊和军中伦理共同酿造的战友情,还有那些曾经的往事,哪怕点点滴滴,今天想起仍然醇香而甜蜜。
(注:本文作者为南京市委党校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