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预判 | 盲盒是否具备成为旅游业独立IP的潜质


专栏 | 行业预判

领域 | 盲盒旅游

前言

今年以来,盲盒作为文旅跨界的新宠,无论在博物馆领域的文创商品上,还是在无目的旅游出行机票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赚足了眼球吸引与销售收益。那么,从旅游业长远发展来看,盲盒概念对旅游业而言,究竟是昙花一现的过眼云烟?还是会衍生发展为一块独立IP版图?

当前旅游业分类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早已成为供给丰富、选择多样的大众参与型综合产业。随着互联网科技、商业业态及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传统认知上对旅游的分类已无法囊括全部。
传统学术上对旅游业的分类,一般从地理范围、空间距离、需求属性、目的地产品、出行方式、组团形式、人群特征等方面进行划分。
从地理范围区分上,可划分为国内游与出境游;从出行距离区分上,可划分为短线周边游、长线跨省游与出境游;从目的地产品的区分上,可划分为古城古镇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从需求属性的区分上,可划分为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康养旅游、宗教朝圣游等;从出行方式的区分上,可划分为汽车旅游、火车旅游、飞机旅游、徒步旅游等;从组团形式的区分上,可划分为自驾游、组团游、互助游等;从人群特征的区分上,可划分为亲子游、家庭游、老年游等。
近些年,随着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介的发展,热播影视剧、综艺娱乐、潮流节庆等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榜单推介、网红打卡、博主直播等新型出游分类正在成为年轻客群的出游选择。
盲盒与旅游业交融的最佳空间

盲盒旅游的出现也可以看作一种旅游新分类,因其自带流量属性与体验价值,从其诞生那一刻就带有超高的话题空间与跨界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品类。

抛开新奇性所带来的猎奇体验,从盲盒旅游的深层次需求分析,盲盒概念带有无法预知、多元丰度、价格恒定、品类恒定等特点,十分契合旅游行业的无目的旅游。

无目的旅游并不是什么新奇产物,溯源来看,甚至一直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只是随着科技、交通、文化体验等相关支撑物的发展,逐渐放大。

无目的旅游既可以表现为对旅游目的地的无目的选择,也可以是对目的地出游内容的无目的选择。无目的旅游背后的情感需求,既可能来自于现代生活高节奏下的调节,有可能来自于特定群体的情感需求弥补。无论基于何种需求选择,无目的地旅游市场正在朝着快随增长的快车道前进。

无目的地旅游市场随着年轻一代旅游消费人群的崛起而不断增长,作为盲盒产品的消费主力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Z时代人群”也在无目的地旅游消费中逐渐占据着不容忽视的话语权。

盲盒IP在旅游业的多种可能性
为了迎接无目的地旅游市场的消费潜力爆发,盲盒能否利用自身IP重塑多元丰富且体验感极佳的无目的地旅游产品链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盲盒概念作为无目的旅游的IP塑造,可以利用其自身属性的延展,进行“盲盒+”融合。既可以是在传统旅游六要素上的“盲盒+餐饮”、“盲盒+住宿”、“盲盒+出行”、“盲盒+游览”、“盲盒+购物”、“盲盒+娱乐”,又可以是在创新融合基础上加入“盲盒+手作”、“盲盒+非遗”、“盲盒+技能”、“盲盒+游戏”等新奇体验元素。
除了盲盒旅游产品外,盲盒可以利用其独特的体验价值重塑旅游上、中、下游无目的地旅游产业链。
盲盒可作为成熟的IP进行无目的地旅游的全产业链融合,打通从上游的产品开发到中游的宣传、组客,再到下游的出行、落地、服务。打造无目的地旅游盲盒品牌,迎接Z时代旅游消费热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