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日课038丨真正令人感动的人,不会自己感动自己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3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对人有德而不自恃有德,所以有德。下德之人,对人有德而自居其德,反而无德了。

真正有道德人,往往不会讲道德;满嘴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的人,反而多是缺德之人。《韩非子·解老篇》言: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有德。德者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之人所施与的影响,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勉强,不强加任何个人的意志。下德之人则是刻意施加恩惠,做任何善事都是有目的性的。可见,下德者已经不如上德者纯粹了。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德等而下之,则是上仁。上仁乃有意为之,不过没有掺杂个人的私欲,并没有将为仁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所以也是无私的。

上义则由次之,不仅为之,而且还掺杂了个人的私欲,虽然是为义,却已经是为自己谋利。

再等而下之的则是上礼。上礼者即使为之,也得不到别人的响应,他只能伸出胳膊强迫别人顺从。扔,是引的意思。

德者,不掺杂私欲。仁者爱人,其爱有普遍性的意义。义者,宜也,已是量力而行了。礼,则是以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和谐有序,具有强制性了。

所以当价值观每况愈下时,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失仁而后有义,失义而后有礼。由德至礼,离道越来越远,慢慢又内向外,渐渐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了。

礼是忠信不足的表现,当良心约束不住时,可以通过制度,然而当制度都约束不住时,天下之祸乱也就开始了。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所谓先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预测未来,不过是道德虚华,华而不实,是愚昧的开始。范应元言曰:

前识犹言先见也。谓制礼制之人,自谓有先见,故为节文,一味人事之仪则也,然使人离质尚文。

因此,真正有价值信仰的大丈夫,立身于道的原始天成、浑朴醇厚,而不居于浇薄;回归道的笃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舍弃薄华而取其厚实。

以礼维持的社会,人人以谋取个人的生存为目的,虚与委蛇,往往自己被自己感动。道的社会,人人无知无欲,真情流露,相忘于无形。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道德经日课037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才是人生最高阶的觉悟

道德经日课036丨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自家宝贝不要炫耀于人

道德经日课035丨人生不需要大道理,平淡的日子,郑重对待

道德经日课034丨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大事必做于细

道德经日课033丨死而不亡者寿,我们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孟子温故(全) 14篇305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五卷全 (诵读版)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