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编辑之后,才知道做书赚钱有多难
不出意料,2020年整个出版业一片萧条,哀鸿遍野。
如果说从业者的感觉会有误差,那么统计的数据会说话。
开卷报告的数据显示:20年来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首次下降,增速从2019年的14.4%滑落至2020年的-5.08%,而在2015年至2019年之间,整体零售市场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
而另外一个数据是,2020年,有196万种书没有卖出1000册,2019年销量过百万的图书有49本,2020年只剩下了24本。
其实,在这个报告里,还有隐藏的一句话更触目惊心:在2017年开卷发布的一份滞销书报告中,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 45.19% 。文章没有说2020年销售量少于10本的图书占比多少,但是,我不敢乐观地说就比2017年的数据好。
不当编辑,不在图书行业,真的不能想象做书赚钱有多难!
2014年的某一个书展上,我正在值班,有一个逛书展的观众过来跟我们聊天。他说他也正在写一本书,保守估计,他的书写出来后能销售100万册。这个数字,这么多年我还记得,确实是因为当时震惊到我了。
当时我到出版社上班已经3年,每次统计图书销售的时候,我们的书销售量达到3000册就都很欢欣雀跃,我实在想象不出来,销售100万册的图书,将会在整个出版界带来怎样的轰动。
举这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普通读者对图书的销售是一无所知的。他们看到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还有人来人往的读者,想当然地觉得,到了书店的都会买书,不然书店的书最后都去哪了呢?
然而,就算是我们的作者,也有很多根本不能理解他们的书真的不好卖。
有的作者在报选题的时候,就提要求,我的书特别好,至少要首印3000册,并且要把这一条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
可是,对于我们科技类图书而言,销售3000册,就算得上销量非常好的图书了,有很多图书,销量几百册是常态。不能销售3000册而首印那么多,除了库存积压最后报损之外,没有别的渠道。
我以前,也觉得图书应该很好卖,因为我自己喜欢买书,好书就一定想买回家自己拥有!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一样的。
真正做了编辑之后才知道,想通过做书赚钱,真的是太难了!
出版一本书,并不是从作者那里拿到内容之后印刷就可以销售赚钱了的,那是文印店的工作,而不是出版社。
出版一本书的流程非常漫长,“三审三校”制度是图书、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内容编辑环节的最基本的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这个质量管理流程,一本书才能出版。
虽说文责自负,但是编辑需要仔细反复核对书稿中的内容,除了帮助作者修改错别字、病句等文字性错误之外,还必须能够在内容上帮助作者把关,帮助作者发现专业性、政治性的问题,减少作者书稿的错讹。
往往一本书稿进行到最后,编辑翻阅书稿的次数有五六遍之多,校对还要对书稿进行三到四遍的校对工作,最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查。这一轮轮的工作做下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一本书稿不能化蛹成蝶,变成一本质量合格的图书。
书稿的内容确定之后,还不算真正出版,还需要通过印刷和发行、销售,一本书才能送到读者手中。
这些年,由于环保要求以及纸张等材料价格飙升,印刷一本书的成本,也提高了很多,印量越少,单册的成本更高。
很多作者自信自己的图书能够销售几千册,其实出版社更希望如此,印量越大,印刷成本越低。
然而实际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出来的图书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就会变成库存,变成积压的旧书。
有一次,我在地铁偶遇另一个出版社相熟的编辑姐姐,这个姐姐是做童书编辑,做了一些比较畅销的绘本。
我们聊天的时候,姐姐说她已经不做书了,跳槽去做杂志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做书了,童书现在不是很好卖么?
姐姐说,做童书,看着热闹,都是头部效应,卡梅拉这种现象级的爆款,并不是每本童书都能有幸做到的,她们曾经有童书,出版之后只销售了4本。
我无法想象,一本书出版之后只销售了4本,编辑的内心窟窿该有多大。
姐姐说,那没办法,现在图书市场就是这个现状,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数字阅读又方便又不占地方,纸质图书越来越被挤压得没有生存空间了。
确实如此,根据《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的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88.8亿元,增长率为13.5%,总体用户规模则达到4.7亿。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线下的实体书店有半年左右都不能正常营业,由于物流、快递的影响,线上销售也受到严重影响,估计这个数据会有更大的增长。
不止是图书销售市场的萎缩,盗版书更一直是出版行业的毒瘤。
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之下,某些网络销售平台对盗版监管形同虚设,完全放任盗版书、山寨书、劣质书横行,成为盗版书的天堂。
如果你在百度上输入“x多多 盗版书”这个关键词,会出现24万条相关搜索,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时白岩松在央视公开炮轰,因为常有读者拿着x多多买到的盗版书要求他签名。
曾经有一个老师几年前出版了一本内容质量都很不错的专业图书,在微信群里,其他老师建议他将内容再做一些更新,出一本新的,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这位老师说没办法出新版。其他老师都问为什么。
这位老师很无奈地说,盗版书太多,很多学生也不买书,一个班买一本其他人都复印一下,连盗版书都不用买,出版社赚不到钱,不愿意再版了!
作为一个编辑,看到这样的对话,内心真的在无声呐喊!
出版社出版一本好书有多难,选题、作者都是非常不好找的,最后还是被逼得不愿意出新版,实在是不知道,这是出版社的损失,还是读者的损失。
做了编辑之后,我才深刻理解,出版一本书真的像纪晓岚说的那样,汗青头白,图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编辑的汗水。
俗话说,一粒粮食一滴汗。编辑做书,也是巴不得这些汗水都能换来读者的认可,但是如果不能销售出去,这些汗水就没有办法变成粮食了。
2020年1月份的北京书展,我被部门派到书展值班。书展里参展的出版社、出版商很多,书也是摆成一架一架的,我们专业图书是有采购老师现场选书的。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是多么迫切希望把我们出版的图书推销给这些手握扫码器的采购老师。
我站在拜访我们图书的书架旁,每有一个采购老师过来,我都积极地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书,一天下来,我的嘴唇都干裂了,第二天就上火起了燎泡。
我不知道那一天我到底卖出去了多少本书,但是我知道,和我们出版一本书的辛劳相比,这一天的销量是远远不够的。
2021年的一开始,出版人似乎又在hard模式中前进,河北省疫情突发,作为拱卫京城的大直隶,北京出版社众多,很多出版社的库房以及合作的印刷厂等都设在河北,疫情期间,这些企业服从抗疫安排,停工停产,如此一来,图书的出版发行再次受到影响。
今年提前安排好的1月份北京书展,也被临时取消改期,我还希望在今年书展再努力推荐一下我们出的书,短期内也是不可以的了。
出书难,卖书也好难。
隔行如隔山。
也许我们都觉得别人的工作好做,其实,没有容易做的工作,不然,也就没有“踏破铁鞋、铁杵成针、玉汝于成、卧薪尝胆、披荆斩棘”这些成语了。
不管怎么样,艰难的2020年,终于还是过去了!
虽然2021年一开始又开始抗疫,好在经过一年的抗疫磨炼,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勇气去克服困难。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只要读者还需要阅读,做好每一本图书,还是编辑最根本的心愿!
如果出了好书,还能赚到钱,就是更令人喜悦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