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厚荣:《音配像纪事》(18)为赵荣琛《春闺梦》配像(下)

《音配像纪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1985年由李瑞环同志提出并组织人员在天津试录了7出戏,1994年开始批量录制,并委托已故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操办此事。到2002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共将355部戏的录音配了像,二期工程则录制了105 部戏。在此期间,共有70多个单位3万余人次参与了这项功在千秋的盛举。

《音配像纪事》由曾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环同志决策指挥的26篇,记叙音配像重要活动的6篇,抓工作落实的26篇,其他具体工作的10篇,因所记事件多为作者亲历,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为赵荣琛《春闺梦》配像(下)
  赵荣琛先生的夫人陆培英女士对李主席决定为赵先生的《春闺梦》配像,而且这么快就完成了,非常感动。她从家里又找出赵先生1955年《玉堂春》、1980年《汾河湾》和1984年《四郎探母》录音交给我们。我们也很高兴。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6月底突然接到李世济老师的电话。李老师说:“叶部长,你看到6月25日的《政协报》吗?”
  我说:“没看到。”
  她说:“最近一些人攻击我,包括在网上骂我。这些我都不介意。戏剧界门户之见很多。但政协报搞我,我受不了。有人说,李主席在国外指示重新为《春闺梦》配像,是因为他看了原来的音配像感到不好,有必要为《春闺梦》搞一个更好的音配像。那份不尽如人意的‘配像’人们可能永远看不到了。”

  李老师为京剧音配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京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不是到了十分气愤的情况下是不会给我打这个电话的。我急速地认真地思考一下以后,对她说:“李老师,说别的事,我可能不了解。但是,这件事,我很清楚。李主席从斯洛文尼亚给我打电话,他说看了赵荣琛、俞振飞的《春闺梦》感到很好,只是赵和俞年龄大了,形象不大好,要我找张火丁,看她能不能配。李主席向我布置时,和原来的录像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大家一致认为,原来录像很好。”
  李老师说:“但是,报纸这么登不合适。我了解一下再说。你一定要向李主席报告,这么搞不合适。”我放下电话,立即找来《人民政协报》。确如李老师所说。只是文中明确写着是:“迟金声导演告诉笔者”。迟老师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音配像的很多剧目,都由他和马崇仁先生担任舞台导演。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八十多岁高龄,到了剧场一盯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他夫人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床,但是迟老师很少因此耽误音配像。他对人也很宽厚。所以我不相信迟老师跟记者说这样的话。我给迟老师打电话。不出所料,迟老师说,我绝没说此话。我说我也相信你不会说这样的话。迟老师说你可以找记者本人,并告诉我记者的电话。于是,我找到了记者。女记者说,李委员已经给我来了电话。是我听错了。李委员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准备过一段时间从正面再报道一次。我澄清了情况以后,给李老师打电话。李老师非常客气,她说:“我与迟金声师兄有几十年的交情,我本不相信他说了那些话。现在看来是小记者搞错了,记者也承认。那就算了。你也不要再向李主席汇报。”放下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在迄今为止的音配像工作17年当中,先后参加的单位有七十多个,人员有两万多。可以想象,这么多单位和人员参与,经历如此长时间的重大文化工程,在其工作过程中难免有矛盾和误解,但是大家都以事业为重,顾全大局,不少人甚至忍辱负重,以尽忠尽孝的精神投身于事业之中,才保证了音配像工程的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