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
“吃吃吃”在孝义话中可以读jiә(一声)kә(四声)kә,还可以读jiә(一声)kә(四声)zә,意思是“口吃的人”。
1.下雨天不敢学吃吃吃说话,操心学的你也吃吃咾。
2.吃吃吃赶会的啦,看见人卖凉粉儿的啦,跑的人跟前说“吃吃吃吃”,说咾半天“吃”,等人都给兀家弄好啦,兀家才说是“吃不起”。
例句2中后面的几个“吃”读chә(一声),是“吃”的意思。
孝义话中,“吃吃”可以读jiә(一声)kә(四声),是“口吃”的意思。
1.你不用看兀家吃吃咧,兀家还是大要样儿咧。
2.外小厮儿长的倒是不赖,就是说话有些儿吃吃。
孝义话的“j”与普通话的“ch”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颤抖打颤:颤抖打jiuò
2.奔驰:奔jiә(一声)
3.赤裸裸:jìng裸裸
4.魑魅魍魉:jiū魅魍魉
普通话中,“车”可以读jū(车马炮),还可以读chē(汽车)。
孝义话的“iә”与普通话的“hi”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放至兀垯罢:放diә(一声)兀垯罢
2.抛掷:抛liә(一声)
3.奔驰:奔jiә(一声)
4.食面:diә(一声)面
5.舒适:舒tiә(一声)
即“吃”是可能读jiә(一声)的。
孝义话的“k”与普通话的“ch”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松弛弛:松kә(一声)kә
孝义话的“ә”与普通话的“hi”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放至兀处罢:放dә(一声)兀处罢
2.执拗:gә(三声)拗
3.只管儿来:zә(一声)管儿来
4.职业:zhә(一声)业
5.暖炽儿的:暖bәr(一声)的
6.眵眵眵:gә(三声)眵眵
7.吃饭:chә(一声)饭
8.赤脊鬼:shә(一声)脊鬼
9.时不时:zhә(一声)不zhә
10.骨殖:骨shә(四声)
即“吃”是可能读kә(四声)的。
孝义话的“z”与普通话的“ch”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蝉蝉儿:zī蝉儿
2.焯一下:zào一下
3.鸱鸱子眼:zī鸱子眼
4.重来:zōng来
4.砍椽儿:砍zuār
5.心锤儿:心zuәr(四声)
6.鸪鸪鹑:鸪鸪zòng
即“吃”是可能读zә的。
《说文解字》中,“吃”的解释为“居乙切,言蹇难也。从口气声”。
《康熙字典》中,“吃”的解释有“【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前汉·周昌传】为人口吃。【唐史·拾遗】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辄酬答如注射,时人目为酒吃”。
《汉语大字典》中,“吃”的解释有“说话结结巴巴不流利(旧读jí)”。
《汉语大词典》中,“吃”的解释有“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史记·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周书·郑伟传》:'伟性吃,少时尝逐鹿于野,失之,遇牧竖而问焉。牧竖答之,其言亦吃。伟怒,谓其效己,遂射杀之。’唐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梭头》:'失音不语,病吃者,刺手心令痛即语。’茹志鹃《新当选的团支书》:'一会儿脸也不红了,口也不吃了,恢复了平时那副不在乎的样子。’”。
写作“吃吃吃,吃吃”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孝义俗语大观》中有“结咳子吃凉粉——吃、吃、吃、吃不起”。
2.《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结壳子”,解释为“结巴的人”。
3.《榆次方言研究》中有“结磕磕”,解释为“口吃”。
4.《山西岚县方言》中有“结颏子”,解释为“结巴”。
5.《应县方言词汇》中有“结磕子”,解释为“结巴。例甭看文达是个结磕子,一唱歌大家还叫好哩”。
6.《应县方言词汇研究》中有“结磕子”,解释为“口吃的人”。
7.《应县方言研究》中有“结磕子”,解释为“口吃的人”;还有“结结嗑嗑”,解释为“你甭学那结结嗑嗑的,好好儿说话”。
8.《汾西方言志》中有“结壳子”,解释为“说话结巴的人”。
9.《怀仁方言志》中有“结咳子”,解释为“结巴”。
10.《襄垣方言志》中有“急客”,解释为“结巴”。
11.《天镇方言志》中有“结磕”,解释为“口吃”,还有“结磕子”,解释为“口吃的人”。
12.《代县方言研究》中有“结磕”,解释为“结巴”。
13.《洪洞方言志》中有“壳壳子”,解释为“结巴子”,还有“秃舌子”,解释为“舌头短说话不清楚”。
14.《永济方言志》中有“叽嗑子”,解释为“口吃的人”。
15.《古县方言初探》中有“结磕子”,解释为“结巴”。
16.《阳曲方言研究》中有“结咳”,解释为“结巴”。
17.《榆社方言研究》中有“结克子”,解释为“结巴”。
18.《临汾方言》中有“结嗑儿”,解释为“口吃”。
19.《临汾方言词汇考释》中有“吃嗑子”,解释为“吃:《说文》:'居乙切,音讫,言蹇难也。’《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ji)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俗谓说话结巴曰'嗑巴’,或'口吃’。'吃’:《现代汉语词典》注音chi。本地方言保留了古音曰ji,说话结巴叫'口吃(ji)’,称说话结巴的人是'吃(ji)嗑子’或'嗑嗑子’”。
20.《盂县方言词汇》中有“结颏子”,解释为“口吃;结巴”。
21.《榆社方言研究》中有“结克子”,解释为“结巴”。
22.《凉州方言词语考释》中有“结嗑子”,解释有“结,本字当为吃”。
旧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