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戏文”、“甜烂”食物?宝姐姐怕不是...

“热闹戏文”、“甜烂”食物?宝姐姐怕不是对贾母有什么误解吧!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且通过第22回的一个细节来看一下《红楼梦》对传统写法的打破。

15岁是及笄之年,在古代意味着女性成年,因此贾母特意自掏腰包二十两银子为宝钗过生日。文中写道: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宝钗是寿星,所以贾母先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而宝钗“深知”贾母这样的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便放弃自己的喜好,都按照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于是贾母“更加欢悦”。

表面上看,真是其乐融融,主人贾母慷慨大方,寿星宝钗懂事贴心!

但是,《红楼梦》一向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任何一个情节单独拿出来解读,得到的结论都是可疑的,一定要根据“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原则,把很多似乎不相关的情节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发现情节文字呈现出来的东西是“真”还是“假”!

宝钗是“深知”贾母对戏文、食物的偏好呢,还是一点也不了解呢?贾母是真的“更加欢悦”呢,还是表现出来的贵族老太太待客之礼的涵养和风度呢?

一、贾母对音乐、戏曲的高级审美超出宝钗的想象

贾母让宝钗点戏时,她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的反应是“自是喜欢”。

这难道不是实锤了宝钗点的戏文深合贾母的口味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请看第19回的一段文字:

“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宝玉自幼由贾母抚养长大,在戏曲审美方面应该深受贾母影响,满街之人称赞的“好热闹戏”,在宝玉看来却“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

那么,这类热闹戏贾母真的喜欢吗?

请看贾母携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是如何欣赏音乐的:

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得近。”“ 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再请看中秋夜宴贾母是如何赏月闻笛的:

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地吹起来就够了。”……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再请看元宵夜宴贾母论戏文:

贾母笑道:“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需用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

薛姨妈笑道:“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像方才《西楼.楚江情》一支,多有小生吹箫合的。这合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

热闹的《八义记》让贾母头疼,她欣赏的是“清淡”的戏文,表演时不用抹脸、只用箫管伴奏,只听唱功,这才是对音乐、戏曲非常“讲究”的贾母的高级审美!

这样的“讲究”薛姨妈见所未见,宝钗自然闻所未闻。宝钗以普通老年人的喜好去揣测贾母的看戏口味,看着热闹的《西游记》,贾母真的会喜欢吗?

二、贾母喜欢“甜烂”食物吗

请看第43回贾母提议怎么吃野鸡肉:

贾母道:“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贾母点头笑道:“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

贾母想吃的野鸡肉是'炸上两块,咸浸浸的'!也就是说咸味的、焦酥的,这可不是“甜烂”的食物!

再请看第54回贾母的宵夜:

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在鸭子肉粥、红枣粳米粥和杏仁茶中,贾母选了相对而言不那么油腻和甜的杏仁茶。

再请看第75回贾母吃的咸菜:

王夫人笑道:“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贾母笑道:“这样正好,正想这个吃。”

贾母正想吃的“椒油莼齑酱”,就是把莼菜切碎用盐腌制好,吃时淋上花椒油的凉拌小菜。

你看,贾母偏偏不喜欢“甜烂”之食!

那种认为宝钗所点戏文和食物都是贾母喜爱的,宝钗如此懂事大得贾母欢心的论调可以休矣!

抓住几句真假莫辨的描写就说曹公明明这样写了的读者,你以为曹公为何苦苦追问“谁解其中味”!

#2020生机大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