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或特征,非广域王权或多元一体,而在德与鼎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破解夏王朝历史,明确夏文化渊源,是“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检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完成的硬指标。

在中华文明形成史理论研究中,“多元一体”学说成为当前的主导观点或理论;以最早3700年历史的二里头考古遗址显现的“广域王权”遗迹为“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的主要内容。笔者不得不说,夏文化研究又走入一条死胡同,进入一个死循环,可能再次以不了了之而收尾。

在二里头考古遗址工作二十年的考古人许宏教授,因既不认可二里头遗址为夏,也无法确定二里头遗址为商而饱受争议。许宏教授曾经在采访报道中表述“现在还有不少学者跨跃时空,在以千年计的时段里,一会西北,一会儿中原,一会南方,全都搅在一起,其实那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大的政体或文化体,各区域先民各是各的,那时也没有形成中华民族认同,所以我们的学者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当代人的思维来考虑当时的历史问题的。”

为此,笔者发表了《许宏的批评:夏时期其实那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大的政体或文化体》文章,对许宏教授的观点加以支持与分析,成为一篇极具影响力的夏文化研究文章。但这篇文章让许宏教授不快,认为其原话中并没有“夏时期”的表述,认为笔者曲解其意。确实,“夏时期”是笔者在文章标题中所添加,是为了标题的完整性,但许宏教授在采访中所表述的主要年代为“夏时期”“夏文化”应该没有问题;况且,许宏教授为二里头遗址的主要考古人,是二里头“夏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所表述的内容与“夏文化”有剪不断的关系。

本文可以说是《许宏的批评:夏时期其实那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大的政体或文化体》的姊妹篇,再次通过中国历史文献典籍的解读阐释,赞成并支持考古人许宏教授的这一判断与观点。

“问鼎中原”是广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典故,也是夏文化研究中常常被提及的重要历史史料。在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606年,日益强大的楚国,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楚庄王在雒地借周定王派使王孙满慰劳楚军的时机,向王孙满询问周王朝九鼎之大小轻重,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被王孙满教训了一番,成语“问鼎中原”由此产生。这本是一个楚庄王在雒地(或谓之中原之地),询问周王朝九鼎轻重的闲聊之语,满足楚庄王好奇心的故事,被不怀好意者演变为楚庄王欲霸据中原之地,拥有天下的野心表露。在中原之地问事,“中原”也演变为“天下”的代名词,实乃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大冤案;这与当今夏文化研究走入歧途,“在中原二里头考古遗址研究夏文化”就是“夏文化研究”,如出一辙!属偷梁换柱之举!

在中国历史中,夏禹或夏启父子尊从祖辈黄帝之举,在相同的地方“铸鼎荆山下”,铸造九鼎建立了夏王朝。夏王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周武王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

这段中国先秦历史,记录在《左传·宣三年》,以王孙满之语原文表述为:“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今天研究的夏王朝,对夏的认识是“昔夏之方”,夏之方国,而非一个广域王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万国诸侯来到淮河涂山朝拜夏禹,不过是众多的小方国汇聚于大的方国——夏国,如春秋时期,一个霸主国召集诸侯会盟。不同的是春秋霸主依靠武力会盟,夏之方国以德服众、臣服天下“昔夏之方,有德也”。商的建立、周的建立同样如此,“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因此,许宏教授表述的“其实那时候(夏时期)根本没有一个大的政体或文化体,各区域先民各是各的”的观点,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学术正确性,也具有可靠的中国文献典籍所佐证。

“昔夏之方”的夏国,虽然不是广域王权的集权国家,却是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的大国,其高度发达的夏文化,成为万国诸侯的学习对象,引领着万国诸侯的文化文明发展,并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华夏文化。“华”是地理概念,是以淮河涂山荆山为中心的一定区域;“夏”是文化概念,是以淮河花鼓灯歌舞为特征,代表淮河沿岸地区的人文精神。如果让笔者为“昔夏之方”的夏国,确定一个地理范围,“昔夏之方”就是今天的淮河沿岸花鼓灯舞蹈传承悠久的怀远县、凤台县、颍上县范围。沿淮上下游扩展,“昔夏之方”也不过多几个周边县的区域。

因此,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不是多地区文化集合形成的“多元一体”文明,而是以淮河涂山荆山为中心,向外扩展文化影响,以文化影响形成“一枝独秀”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是“有德”,以夏禹夏启“铸鼎荆山下”的“九鼎”传承为标志,成为夏、商、周中国正统政权的文化传承。世界四大文明的诞生规律,都是一个区域产生的高度发达文明影响周边地区,而非多地区的文化融合为一个新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诞生同样如此,没有例外。(作者:赵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