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课堂|议论文如何进行因果论证

 善于追问 勤于思考

——议论文如何进行因果论证

时评典范

“冰封”的汉字真能“焐热”?

成向阳

近来,“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开始借汉字听写大会走红,一时间,其推出的“葳蕤”“搴芳”也成为了网络流行语。被“冰封”的汉字,不是因为人们对它失去好感,爱心转移,而是因为它不合时宜。自身的热能量严重缺失,靠人为的外在的“焐”真能“焐热”?焐热之后又能怎样呢?

焐热冰封汉字的行为,是一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一切在时间中消亡的,不一定都不好,但也不一定都好。好东西遇上坏时代,坏东西遇上好时代,其消亡的命运是一致的。佛教中的生命,是多重轮回的。语言似乎也具备多重性的生命。比如古老汉语字词在典籍之中的消隐是一种大众认知与传播意义上的死亡,但同时又是另外一种活着。也就是说,当因语言意义的消亡而遁世之后,它们开始成为一种库藏的学问,开始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去等待有缘人的发掘与传承。那些传承了这些学问的人,将成为远古世界的考古者与通灵者。正像在希腊与罗马消逝之后、文明断绝的黑暗中世纪,仍有修道院和学城里的僧侣和学者,以守夜人的身份抱守一个消逝时代里的语言和文化,并在很久之后点燃了文艺复兴的火种。

焐热冰封汉字的行为,对于复兴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游戏。如今,汉字突然成为一种稀罕物件,学生能够听声写字也成为一种值得骄傲的手艺,这在漫长的古典中国是绝对的稀奇事,但这一事实所证明的,恰是汉字溃败与式微的现实。汉字在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里式微可谓是教育的悲剧。而意欲靠一档游戏性质的电视节目来 “焐热冰封汉字”,则是一出幼稚青年欢乐多的轻喜剧。从汉字听写到“焐热冰封汉字”,从一些常用字词到 “葳蕤”“搴芳”,这档节目开始向着古怪生僻、诘屈聱牙的方向狂奔,凸显的是类似于“男生女生向前冲”电视游戏里那些旁逸斜出、势必要把人搞落水的游戏套路。

与汉字听写大会相映成趣的是时下的古典大剧。在这些不同朝代、不同剧情的电视剧里,制片方甚至搞不清历史人物的姓氏,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令稍懂常识的观众啼笑皆非。我惊愕的是:“全民”一边大嚼新古典电视剧中错误百出的对白,一边又在汉字听写大会上萌萌哒如饮甘露的陶醉相。我不相信,一场游戏过后,“葳蕤”“搴芳”启蒙过后,全民就爱上了古典,就精通了汉字,就复兴了民族的文化。

都说学生提笔忘字是因为电脑普及,但电脑普及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为什么独在我国却成为一个影响母语生存的大问题。汉语在我国教育中的式微恰恰是一个语文教育的问题,而这个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绝不能靠 “汉字听写大会”以及“焐热冰封汉字”之流的游戏节目。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意愿是极好的。甚至“焐热汉字”这个提法本身也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清楚,汉字或者说古代汉语的生命力不是靠焐热就能恢复的。事实是,在信息时代之后,一个“知识时代”已经降临,每个人都在智能手机终端的背后选取、复合、再生并使用海量的信息,实用、鲜活、有趣正成为信息海选的兴奋点。当“焐热”的汉字不再有趣又无实用之处时,它们便会迅速地冷却并被再次遗忘。汉字复兴,是长远工程,不能仅靠全民性暂时脑热,焐热的仅仅是游戏操办方的口袋,而与口袋之外的汉字,并无太大关联。

技法获取

1.用因果分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第一段在简述“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引起的社会影响之后,以汉字“冰封”这种现象为果,分析其遭遇“冰封”的原因,指出“不是因为人们对它失去好感,爱心转移,而是因为它不合时宜”,进而提出质疑,点明文章的中心,即“冰封”的汉字自身的热能量严重缺失,靠人为的外在的“焐”是“焐”不热的,即使一时焐热又不能长久。不难看出,因果分析法是提炼论点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将某种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以此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论题,对于新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法来说,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

2.用因果分析开启论证层次

文章本论部分有两个主要的分论点,即“焐热冰封汉字的行为,是一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焐热冰封汉字的行为,对于复兴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游戏”。为什么“冰封”的汉字靠人为的外在的“焐”是“焐”不热的,即使一时焐热又不能长久?因为这种做法一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二对于复兴民族文化来说治标不治本。在这里,两个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因”,完全是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把中心论点作为“果”,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将这些原因作为分论点,以此来展开本论部分的层次,这是开启议论思路、构建文章框架的有效手段。

3.用因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

从材料到论点,从论点到分论点都可以通过因果分析来完成,而从分论点到具体的阐述仍然需要因果分析。比如在阐述第一个分论点时,文章首先从与时代不合的角度指出汉字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再从生命轮回的角度指出,库藏的学问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只能等待有缘人去发掘与传承,言下之意,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复活”和全社会的行动。这两层分析,也是建立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之上,分论点是“果”,两层分析是“因”,由果到因,说理充分,阐述有力。第二个分论点的阐述,也是建立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因果分析,论点和论据就无法建立联系,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论证。

技法链接

巧用两问 优化文思

——设问、反问运用升格指导

设问和反问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两种修辞手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得比较频繁。学会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是提高高考应试作文水平极为快捷的途径之一。但是,不少同学对这两种修辞方法缺少深刻的认识,在写作中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因而影响作文成绩的提高。下面谈谈同学们在设问、反问运用上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展示1:不善于用设问提出话题,语段中心模糊。

病例呈现

《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开宗明义声称在自己的公司里听的都是赞扬的话,要大家“多批评,少夸奖”,而一旦学者说出了没有恭维自己的意见,他马上暴跳如雷,活脱脱扮演了一次叶公好龙的形象。考察人,评价人,不但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只说不做,偶尔可以,久了,你会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虚伪的人。臧克家评说闻一多:“人家说了再做,他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人,只能用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获得人们由衷的敬重。

问诊把脉:

这个文段段首没有中心句,段末也无归纳,作者议论的中心不能一目了然,而需要读者自己归纳,这就影响了文意表达的集中和明确。

升格范例:

怎样评价人?怎样评价人的言和行?《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开宗明义声称在自己的公司里听的都是赞扬的话,要大家“多批评,少夸奖”,而一旦学者说出了没有恭维自己的意见,马上暴跳如雷,活脱脱扮演了一次叶公好龙的形象。考察人,评价人,不但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只说不做,偶尔可以,久了,你会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虚伪的人。臧克家评说闻一多:“人家说了再做,他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人,只能用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获得人们由衷的敬重。

回顾感悟:

设问句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恰当地运用设问句可以起到引读者注意、提示中心和突出中心的作用。在议论性文段里,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不妨针对中心内容,设置一个两个设问句,置于段首,以便提示中心,指导阅读。

问题展示2:不善于用设问引领思路,文章脉络不清。

病例呈现

快乐的源泉

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而不得,农夫担着柴草却一路高歌,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启发我们,快乐无关财富,无关境遇。

放假了,不用上学了,孩子们蹦呀跳呀,这是一种快乐。富翁家财万贯,而农夫只有几间草房,但他不以为意,照常昂然而歌,这也是一种快乐。快乐就是好心情,快乐就是没有忧郁和烦恼,快乐还应该是困难面前不皱眉,悲苦临之不叹息,坦然面对已然的一切。爱心大使丛飞……

快乐不在于财富多少,也无关处境优劣。富翁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处境优而不劣,但他忧而不快;农夫只有几间破茅房,整天劳作不止,处境劣而不优,可他一路高歌而来,乐而不忧!再看丛飞……

充实美丽的心灵关注大爱,平和宁静。农夫不因“困窘”而悲苦,是因为他的所爱除了物质还有其他,比如劳动,比如山风;还因为他骨子里有乐天知命的思想:命已如此,何必自寻烦恼?丛飞……

人生好愁。其实,何必呢?充实自己的灵魂,美丽自己的人性,丰厚自己的精神源泉,快乐每一天。

问诊把脉:全文五段,第一段提出论题,最后一段归结论点,可是中间三段内容各是什么,三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就颇费思量了。考场议论文最好有一个一目了然了的思路和结构。

升格范例:

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而不得,农夫担着柴草却一路高歌,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启发我们,快乐无关财富,无关境遇。

什么是快乐?放假了,不用上学了,孩子们蹦呀跳呀,这是一种快乐。……

快乐的源泉在哪里?快乐不在于财富多少,也无关处境优劣。……

为什么充实美丽的心灵能够远离悲苦而永保快乐呢?因为充实美丽的心灵关注大爱,平和宁静。……

人生好愁。其实,何必呢?充实自己的灵魂,美丽自己的人性,丰厚自己的精神源泉,快乐每一天。

回顾感悟:

用“什么是快乐?”“快乐的源泉在哪里?”和“为什么充实美丽的心灵能够远离悲苦而永保快乐呢?”三个设问句分别领起中间三段,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出了纵式结构的思路,原来作者在提出论题之后,是沿着“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快乐——为什么这样才能快乐”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展开议论的。

问题展示3、不善于用“两问”促进思考,表意浅显单薄。

病例呈现

最近,众多媒体聚集赣州福寿沟。福寿沟是古代赣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统,宋代虔州知军刘彝在熙宁年间主持修建。福寿沟之所以至今仍在发挥积极的泄洪功能,得益于主政者的独特、和谐的城市观。福寿沟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通过增加沟道的坡度,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不会发生内涝。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工程,值得后世人学习。

问诊把脉:

这本是一个议论性的文段,本该叙议结合,有理有据,但现在基本上只是叙述,没有议论,文意单薄,既缺逻辑力量,也少感染力。

升格范例:

赣州福寿沟工程900年来依然在发挥作用,这不能不算一个奇迹。为官一任,数载而已,刘彝没有因为任期短暂而简单应付,也没有因为排水系统在地下,就敷衍糊弄。不图即时效应,高瞻远瞩,长远规划,为子孙后代负责,古代这位地方官的“政绩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而雨果则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应该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稳定、愉悦的生活环境,可是各级政府是不是都像这位古人一样,将将泄洪能力之类的事情放在民生的高度上来认识,从长计议,认真解决的呢?当代人的城市建设是对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长远规划,还是短期的面子工程?我们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宽马路大广场,有把城市变成“不夜城”的“亮化工程”,我们有没有重视基础设施?有没有重视城市排水系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花团锦簇,歌舞升平,到了非常时刻,花拳绣腿会不会立马显了原形?

回顾感悟:

设问引起读者重视、强调语意忠的作用,还便于促进反省和思考,而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具有强调的语意的作用。设问和反问结合使用,可以改变句式单调、语意平淡的缺点,增强语气,丰厚文意。

问题展示4、不善于用“两问”展示心理,描写空洞枯燥。

病例呈现

期中测验,考英语时学校临时调整考场,我坐在他的前面。对此我感到极不舒服,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考下去。我什么也不想,一门心事做题,还剩最后十分钟,我把题目全部做好了,开始涂答题卡。由于用力过猛,一不小心,铅笔尖折了。我没有预备铅笔,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只想哭。我向左右两边和前面的同学借,他们都说正用着,没有多余的,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正在我为难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一枝削得恰到好处的铅笔滚到我的脚底。我立刻意识到是他的杰作,我什么也不想,拾起铅笔,迅速涂卡。

问诊把脉:

记叙文当以生动的记述和描写见长,这段文字全为概述,不见生动的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因而显得枯燥无味。

升格范例:

考场静得可怕,只有铅笔与纸的磨擦声,几乎听得见喘息。就在这时候,突然“嚓”的一声,铅笔蕊断了。这可怎么办?我没有备用铅笔,可还有十几道题没有涂呢!别人总是万事如意,可我怎么会如此多灾多难呢?

太阳的光线渐渐隐没于高楼之下,时间在迅速地消逝。我准备向同学伸出求援之手,可是一看,除了后面的他,四周全是其他班级的同学,没一个熟悉的。我向左边的同学借,回答说没有多余的;向右边的同学借,回答说正用;向前面的同学借,回答说再等三分钟。妈呀,再过三分钟,我还要你的铅笔干什么?你这不是存心戏弄我?此刻,脑子里闪过一个疑问,要不要向他借呢?我知道,他有备用铅笔。我下意识地转动身体,转到90度,脑海里响起两个月前决绝的誓言,立即停止转动,恢复原状。哎,怎么当初就那么冲动呢?不,坐在我后面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偏偏是他?我莫名其妙地埋怨起来。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一枝削得恰到好处的铅笔滚到我的脚底,我立刻意识到是他的杰作,要不要“借用”一下?我犹豫了0.1秒钟,拾起铅笔,迅速涂卡。

回顾感悟:

心理活动往往表现为复杂的矛盾斗争的过程,而矛盾和斗争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是“怎么办”和“为什么”的思考,这里有深思,也有反驳,要展现细腻的心理活动,就要善于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离开设问和反问,心理活动往往就十分空洞粗疏。

问题展示5:不善用灵活运用“两问”,形式单调乏味。

病例呈现

仰望星空不应当是躺在草地上的仰天叹息,而应当是立足现实的且望且行。燕雀不应嘲笑鸿鹄,但是,当你成不了鸿鹄,也应该学学燕雀在低空飞行、在地面觅食的本领。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全面地看问题。乐天知命是宿命论的消极无为,但是也要看到其中包含的淡定平和的智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执着,但也不应当忽视其堂·诘诃德式的愚昧。我们欣赏仰望星空的高超,难道就能因此而抛弃脚踏实地的明智吗?

问诊把脉:

文段里有设问,有反问,但孤立地运用,形不成气势,显得生硬而不自然,给人一种人为地运用修辞的感觉。

升格范例:

仰望星空不应当是躺在草地上的仰天叹息,而应当是立足现实的且望且行。燕雀不应嘲笑鸿鹄,但是,当你成不了鸿鹄,不也应该学学燕雀在低空飞行、在地面觅食的本领吗?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就是要学会全面地看待万事万物吗?不就是既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吗?不就是要看到对立的两面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吗?我们否定定乐天知命里的消极无为,难道能因此而否定其中淡定平和的智慧?我们肯定“知其不可而为”的执着,难道能因此而肯定其堂·诘诃德式的愚蠢?我们欣赏仰望星空的高超,难道能因此而抛弃脚踏实地的明智?

回顾感悟:

设问便于提示中心,反问便于加强语气,单独运用优势未必明显,如果能将这两种修辞手法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就能使语言情感充沛,文才斐然,为文章增加亮点。

习作示例

适度之美

某生

一只空塑料桶在水上飘来荡去不安全,盛满重物又会侧翻或沉没,在思维简单的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生还是死”的哈姆雷特式难题。不盛重物轻飘飘,盛满重物不安全,非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正昭示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凡事不可走极端,分寸是平衡之本,适度是和谐之源。

适度的原则是人类最璀璨的思想之花。哲学家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革命家说,真理向前跨进一小步就成了谬误;艺术家说,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和,就是要讲究适度,它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天下共行的大道,把适度的道理推而广之,达到圆满的境界,天地万物就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

适度的原则是被生活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贫瘠的土地上不会有丰收,但过于肥沃恰恰是不结果的原因;生命在于运动,有人恰恰因运动过度而死亡;勤奋历来是人们推崇的美德,可谁都懂得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的道理;过去我们缺衣少食,为温饱发愁,现在有人却因为吃得太好摄入太多而得富贵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在向我们说明同一个道理:凡事需适度,不可走极端。

写诗有“藏”和“露”的讲究。诗人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但高明的诗人从来不把他的所思所想全部写出来,他写出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神龙的一爪。什么都不说,那就没有诗;如果说得太少,诗就会晦涩难懂;如果说得过多,含蓄蕴藉之美也便不复存在。所谓诗贵含蓄,讲的就是讲如何藏和露、多和少的关系,究其实质,还是一个适度的问题。

适度也是做人的重要原则。《红楼梦》里的晴雯,聪明伶俐,洁身自好,结果却被王夫人是以举止不端的罪名赶出大观园。她的悲剧也是自身性格的必然结果,若不是她平时待人处世不懂得把握尺度,太过偏激,太过直接,不顾别人颜面对做法,又怎会如此结局呢?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才貌双全,却也个个命如纸薄,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只有李纨守寡教子,能够等到兰桂齐芳,到底让人欣慰。这是否与她平稳中和的性格有关?黛玉太痴,宝钗太忠,凤姐太精,迎春太愚,探春太狭隘,惜春太冷漠,唯有李纨,中等家世,中人之资,中庸之材,在龙争虎斗的贾府,从未让人拿到错处,也从来没有得罪过人,这确实不易啊!

泰戈尔诗云:“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是的,只有适度的弹奏,才能有美妙的音乐。

【点评】

文章从对材料的简单议论中提出“凡事要适度”的中心论点,然后从通过名言警句、生活现象、艺术规律和做人经验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材料丰富,层次清晰,论述集中,颇有哲理高度。或事实论证,或引言论证,或对比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有力。这是一篇运用因果分析法的成功习作,通过因果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再借助因果分析确立分论点,运用因果分析对分论点进行具体阐述,文章的成功就是因果分析的成功。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建校100周年华诞,复兴中学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新的校训。经过初步筛选,入围的作品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坚韧乐观”“自信自爱,珍视生命”“相互尊重,诚信友善”。

四条入围作品中,你认为哪一条最符合校情或时代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这个作文命题紧扣中学生核心素养,四条入围作品都由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提炼概括而来。它们分别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条侧重科学精神,第二条侧重意志品质,第三条侧重健康生活,第四条侧重责任担当。对于中学生来讲,这四个方面的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题目要求谈谈“哪一条最符合校情或时代要求”,那么,四条之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作为立论的依据,以此确定观点,展开论述。

到底选择哪条作品,如何立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学校办学理念或时代要求而定。必须谨记的是,一旦确定了选择,明确了立意,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体现自己的思考,做到不枝不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写作本题,要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一是观点任务,选择“最符合校情或时代要求”的一条,不可多选。二是写法任务,“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务必做到文中有“我”。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在比较中凸显自己的观点。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