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李商隐:若非“五更疏欲断”,谁解“一树碧无情”?

夏天到,蝉儿闹,害得宝宝睡不着,出去抓来上作料,我看你还叫不叫?

开篇打个趣儿,引出本文的主角——蝉。

蝉,一种样子可爱、味道可口的小昆虫,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之一,是高洁的象征,士人常以自喻,多有佳作。

说到写蝉的佳作,莫过于“一赋三绝”。

所谓“一赋”,是指曹植的《蝉赋》。开头这部分绝妙,摘来与君分享: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所谓“三绝”,是指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前两首教材中有,众所熟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李商隐的《蝉》教材中没有,知道的不多,但有一名句或许也是广为人知。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其中的名句就是“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句,多为名家所称道。朱彝尊感叹:“令人思路断绝。”钱良择(清)在《唐音审体》中则说:“神句,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

而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对这句诗的论述尤为精妙:“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

先整体说一下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前两联写蝉,意思是说,蝉因为居于高处而难以饱腹,虽然不停地鸣叫也是徒然白费劲儿,到五更的时候蝉的悲鸣之声稀疏欲绝,但是树却油然自绿,无动于衷。

后两联作者自写,但仍归到蝉上。意思是说,我的官职很卑微,而且像漂在水中的桃梗一样身不由己,漂泊不定,家园长期无人居住而杂草丛生,烦劳你的叫声让我警醒,我也是一无所有,举家清苦。

再来体会一下“一树碧无情”:

蝉儿饿着肚子,悲鸣,却是徒劳。怎知道是徒劳?答案就在——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五更天亮,蝉儿悲鸣一夜,疲惫不堪,以至声绝,甚至命绝,但是目睹此情此景之树,却不理不睬,无动于衷,可谓无情之极。

居高之蝉象征高洁之人,“难饱”比喻困境,劳而费声,暗指不断向他人求援。这正是李商隐处境的写照。李商隐陷于牛李党争,最终两边受难,境遇凄惨,求助却无人施以援手。

这正是,李商隐“五更疏欲断”,牛李党“一树碧无情”!

最后说点感想:

若非“五更疏欲断”,谁解“一树碧无情”?只有经历过放下面子求人而被拒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作“一树碧无情”!这是一种冷眼看你死的绝情!

过洁世同嫌。这世间纷纷扰扰,高洁之人本就难以容身立足,为了生存有时不得不委身求全。然而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得偿所愿,即使是最低的请求。

对于高洁之人,放下面子求人,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屈辱,何况求人而被拒?当你明白对方就是故意冷眼看你挣扎的样子,甚至以一种欣赏的态度,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屈辱和痛苦!

所以千年之后,我很心疼李商隐。你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