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化石的争议就是创新的争议
世人皆言:茶化石是一种高品质的普洱茶古树熟茶,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工艺流程复杂,成品数量稀少,外形又酷似经历万年风霜雨雪的话石,故名茶化石。
茶化石事件
前段时间也有一片沸沸扬扬的文章,痛数茶化石之弊,故而,某公司百度百科却有偷换概念之嫌,追溯历史,确实茶化石之概念也是近几年才有的概念,如果摒弃不良商家的“缓凝剂”,商业运作等,单从工艺来说,茶化石是否就一无是处?
一无是处的市场?
工艺来说:倘若正如宣传所言,其原料选用西双版纳勐海古茶百年以上树龄春茶芽叶,工艺据知情人讲,在发酵快结束时,趁茶叶有些软(难道不是趁茶叶不注意),放入模具,再用超高压的液压机,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条形,干燥后(褐色),敲成小块,用蒸汽蒸一下(褐色的条状茶,蒸过之后变成黑色),蒸过之后烘干。(此过程不代表全部厂家,但可大多厂家工艺流程)。这个加工工艺全程如果干净卫生,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故而茶化石价格不同,除了商业手段,选料个人认为应该是主要原因。
如果简单一个概念,就有这么广的市场接受度,显然有点鄙视大众智商,对比传统普洱茶,个人认为茶化石接受度广的主要原因就是方便,无论是存放,旅行,冲泡,形状,对比传统茶叶,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传统普洱整个冲泡过程相对繁琐,且对于初学者有一种高深莫测的复杂感,称重,温杯,冲泡,不如茶化石方便,几颗茶化石,即可杯泡,又可采用传统泡法,而且不易结块,冲洗方便,什么产品能在方便大众的同时,又具有保健功效,这样的产品怎么可能没有市场。
微量元素分析:茶化石能成块固然很大原因是因为液压机的高压作用,可是在这个过程,我们不得不重视果胶质对茶化石带来的巨大变化。
果胶质,又称为原果胶。天然果胶质的主要组成是由D-半乳糖醛酸与d-1.4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大部分羧基已形成甲基酯,而不含甲基酯的称为果胶酸。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果胶质。果胶质是构成茶叶细胞间层质的主要物质,是一种无定形的胶质,具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即可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在茶叶揉捻过程中,细胞破碎,果胶质亦相随而出。
果胶具有的性质,其实在熟茶发酵过程中就有体现,那便是老茶头,而在茶化石中的体现,显然更加明显。
创新之路就是争议之路
普洱茶的探索之路,在茶叶探索的道路上,小罐茶显然走在了行业前列;而茶化石很显然是工艺与市场结合更加明显的例子,在工艺创新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绝不是我们在这里纸上谈兵就可以解决的,倘若一味地因为在创新过程出现的问题而一棒子打死,那么行业创新,可能只是一句空谈,时代在进步,工艺创新的步伐绝不会因为某篇文章而停止,只会为这个行业敲响警钟,让更多企业更加正规,更加规范的进行工艺创新。
冲茶,这里更专业
接下来,我们看看茶化石的冲泡过程
取茶:茶化石是小茶块,近乎颗粒,可以不用任何撬茶工具,直接茶匙取用适量放入盖碗即可。
称茶:7g干茶,足够三人成饮。如若掌握不好重量,可以借用电子称,便于控制好量。以便达到完美的茶水比。
温杯洁具:即可提茶具温度,又达到消毒的目的,最主要是可避免水入冷盏,产生温差影响口感。
投茶:用茶匙取适量的茶放入盖碗即可。
侵润泡:。用沸水(至少是95度以上)醒茶,这里要强调的是,茶化石的醒茶与其它茶有所不同。注重"慢中有快"。所谓"慢"是指在洗茶时,茶汤要在盖碗中停留5、6秒左右,再把它倒出。"快"是指在洗完茶时,到了品饮的茶汤,此时,出汤就应该稍快,不然在盖碗中呆久了,影响口感
冲泡: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茶化石的关键!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还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水流要平稳,3~5秒左右出汤,分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