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人的西北口音是咋练出来的?(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公元976年,刚刚38岁的新王朝——南唐,从皇帝到大臣都做了赵匡胤的俘虏。

虽说赵家人表面上还算仁厚,但是依照王朝更迭的潜规则,以南唐后主李煜为首的南唐王公大臣和后宫佳丽一行浩浩荡荡地被押解着,从南京向开封行进。

被押解的人群中至少有三位诗人。

一位是当时受人白眼、后来被文学史倍加推崇的词家南唐后主李煜,另一位诗人在世时深受欧阳修、司马光等大家的推崇,却不怎么被后世的文学史热炒,他就是福建人郑文宝,还有一位是郑文宝的老师。

对于一些写文章时喜欢引用警句名言的人来说,真不该被偏心的文学史所蒙蔽,因为郑文宝是公认的警句大师,他善于用总结性思维、禅意的句子,令读诗的人似有所悟。

当然,绝不是当代女名人那种馊味鸡汤式的格调。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在他先期供职的南唐,20岁刚出头的郑文宝就因接父亲的班而当上了校书郎,这是一种校对典籍,订正讹误的官儿,需要博览群书且有见地,比今天的校对要求可高多了,这与他从小就受业于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有很大关系,老师很推崇自己的学生,这事儿一会再说,我们先找郑文宝的“警句”般的诗看一看。

《绝句》

【郑文宝】

江云薄薄日斜晖,

江馆萧条独掩扉。

梁燕不知人事改,

雨中犹作一双飞。

看!最后一句在写文章时,写到情深处,才到将尽时,稍加引用,是不是可以用来描述不更世事的一群人?多么现成的句子!就算不是用来引借,自己品咂,也还是有一些味道的,只不过是不够唯一和振聋发聩而已。

《爽约》

【郑文宝】

吟绕虚廊更向阑,

绣窗灯影背栏干。

燕栖莺宿无人语,

一夜萧萧细雨寒。

这首名字很现代的绝句,把安静、孤单的凄凉写的还是蛮有味道的。

《寒食访僧》

【郑文宝】

客舍愁经百五春,雨余溪寺绿无尘。

金花开处鞦韆鼓,粉颊谁家斗草人。

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

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

这首诗给人印象更深的仿佛不是在清明时节纷纷雨后拎着酒来看望已经出家的前朝老臣,倒是寺庙外那几个斗草嬉戏的儿童的粉嘟嘟的脸蛋儿和水里飘落的桃花相映的粉红。

当然,清明这个节气,带着酒来看望出家的前朝官员朋友,已经是世事变迁、无可奈何的凄凉了,何况梁间燕子也在嘀嘀咕咕说着一些纠结的燕语呢?在偏僻乡村的清凉古寺里,昔日的辉煌和事业随着改朝换代已经被冷落到穷乡僻壤去了。

即便是玩耍的儿童,都可能不知道高僧的过往前尘。

这首明显对南唐怀恋的诗并没有影响郑文宝在北宋官场的地位,可见赵家皇室要比爱新觉罗家不知道强多少倍,不然弄他个文字狱全国大批判一下,甚至把郑文宝下狱再连带着把老僧逐出寺门,沿街乞讨去,都是有可能的。

郑文宝在宋朝的招牌下,做了无数的官,看起来全是灭火队员,可见宋朝对他的信任。

《寒食日经秀上人房》

【郑文宝】

花时懒看花,

来访野僧家。

劳师击新火,

劝我雨前茶。

也许就是这一次,或者是某一年的清明前后,郑文宝又写了与僧人有关的诗句。这次他是被动的,通过懒看花和上人劝我雨前茶,流露出对某些事情的厌倦。不过从他忙碌的北宋38年生活经历里,看不出他要归隐的蛛丝马迹。

郑文宝曾经入蜀平叛,以千里奔袭的大包抄、大迂回的战术,直接将夔州广武叛乱驻军消灭。本来他是负责川、陕税务稽查的,平叛纯属多管闲事儿,不过他做了,之后更得朝廷信任。此前,他针对川、陕的一种面向商人船只靠岸就要收取“靠岸税”的现象进行整顿,使得当地商业很快繁荣了起来。

这种类似于“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靠岸税”简单粗暴,一点不具有隐蔽性,可见宋朝税官的水平是多么低下。

《送曹纬刘鼎二秀才》

【郑文宝】

旦夕春风老,离心共黯然。

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

手笔人皆有,曹刘世所贤。

郴侯重才子,从此看莺迁。

这里的曹纬猜测有可能是死后被封为“曹武穆”的北宋名将,不过也可能另有其人,至于刘鼎则不知道是谁了,需待专家考据。

郑文宝比先皇帝李煜小16岁,相当于小了两代人。除了两次寒食节去见僧人,没有看到郑文宝对前朝的感情。这大约与他在前朝的时候年龄还小有关,再加上李煜被变成东京汴梁的“笼中鸟”才两年多一点点,就以42周岁的壮年在“故国不堪回首”的郁郁寡欢中逝世了。生于七夕且死于七夕,李煜也算会生死择期了。

有人说李煜是被宋太宗赵光义下药毒死的,联系起赵光义在雪夜因急于登基而杀他哥哥赵匡胤的“烛光斧影”的传说,人品意义上还真可以这样联想,不过正史里没有任何记载。

令人叹惋的是李煜,与陈叔宝一样,倘若他不是皇帝,而是做一个富贵家子弟的诗人,那是多么美妙的人生。

李煜的事儿以后可能会专题遇到,这里忍不住来一首这位大名鼎鼎词人的一首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最后这句词在1000年后被娱乐业给推广了一把。

下面回到郑诗人。

福建口音的郑文宝,据说由于他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大西北工作时,连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都佩服他,尊重他。他的一个绝招就是学习地方话,吃面食,喝羊肉汤,蘸老陈醋,饮高度烧刀子,这对于福建人郑文宝的两个器官是一种莫大的考验:舌头和胃。

郑文宝的老师是徐鉉,是南唐的三朝元老,李煜的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到宋朝当官。徐鉉是小篆大家,但是徐鉉自己认为师不如弟子,并留下文字证实,可见诗歌之外,郑文宝在当时书法界的地位。他还会音乐,一般宋朝懂音乐的都会填词,可是不知为什么郑文宝的词没有见到,甚是好奇。

郑文宝活了60岁,他最后的七年基本上是在病榻上度过的,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

宋朝定鼎,天下渐渐稳定下来,歌舞升平的文人时代拉开了它辉煌的序幕,可惜郑文宝只能带着他的诗才和被历史裹挟的政才驾鹤西行去了。

《题松滋东禅院》

【郑文宝】

百花深处小危楼,

千步苍苔到叶舟。

一夜楚江寒食雨,

离人白尽未归头。

无论如何,他的内心还是有一丝儿散不去的凉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