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故事:刘启耀,腰缠万贯的“讨米人”,一路乞讨不忘初心

“苏州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是一首从战争年代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首山歌。歌曲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体现着我党干部一心为公,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

当时担任苏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就是其中的典范人物。在面对敌人清剿时,他身上带着大量的金条,但是却宁可当乞丐,也不使用金条。即便自己腰缠万贯,却一丝一毫不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刘启耀画像

刘启耀,1899年4月12日,出生在兴国县龙口乡睦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家里面兄弟四人,排行老大的刘启耀,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

后来,二弟因为家里无钱看病不幸夭折。一贫如洗的家,再无力抚养三个孩子,便将三弟卖给别人家。

在刘启耀13岁那年,一次巨大的变故陡然而至,令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那一年,正值壮年的父亲因病撒手人寰,当时四弟刚满周岁。从此这个家庭更加风雨飘零,母子相依为命。

▲民国时期街景

家里没有田地,母亲本想租田种地,但因买不起牛来耕地,这一想法未等实施,便宣告破产。全家人只能靠母亲当佣人做零工,砍柴卖柴获得些微薄薪水,维持生计。

家庭的贫穷,使刘启耀在别的孩子上学的年纪,就过早地开始劳作,这也成为他的一大遗憾。15岁时,刘启耀开始了自己在地主家当长工的生涯。虽然他每天拼死拼活地干活,“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但仍然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

饱尝生活苦难的刘启耀,无时无刻不在痛恨这个世道,对穷人何其不公。他一直渴望有一天,可以有一个政党带他们这些穷苦百姓,走出疾苦,他坚信,好日子终会来到。

▲刘启耀简介

1926年9月,刘启耀的梦想终于实现。兴国县相继建立了党团工会,农协等革命组织,革命运动开始在当地兴起。早就翘首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为穷苦百姓出头的刘启耀,在听到此消息后,狂喜万分。

他秘密参加了农民协会,并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反对地主,反对高利贷等斗争。在领导农民斗争过程中,他看到我党一直以贫苦农民的利益为最高宗旨,深受感染,一直渴望加入我党。

1928年,刘启耀终于如愿加入我党。加入我党后的刘启耀,做事勤奋刻苦,胆大心细,难得的是他还有一身好身手。所以,经常被委以重任,他任劳任怨,不怕失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工作态度也是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我军战士

1929年春,刘启耀担任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交通联络员。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他经常要往返各地,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喊。他多次深入敌人腹地,潜入白区侦查敌情,及时为我党提供情报。

甚至有一次,刘启耀还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他为获取情报,以身犯险,一时不查,被狡猾的敌人发现。刘启耀只能紧急撤退,无奈后面敌人穷追不舍。

他急中生智,走进一家糕饼作坊,借了一套工人的围裙,混在工人中间。在工人的掩护下,他终于逃脱了敌人的追捕。无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磨炼了刘启耀的意志。而他坚持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也被我党所认可。

1933年12月21日,召开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刘启耀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刘启耀深知自己是工农出身,家里穷,不认识几个字。对于组织上“不以出身论英雄”,委以重任,他十分感激。

为了把革命工作做好,他痛下决心,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每天都学到后半夜,所以很快就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成长为能读书,看报,起草文件,且工作能力极强的苏维埃高级领导干部。

他的事迹也为工农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时刘少奇同志还特意表扬他,并大力宣传他的事迹。

刘启耀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不改变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极力反对铺张浪费现象,还曾专门给各县区政府下达指示,要求“一切费用要十二分节俭”,他也因此获得了“十二分节俭”的外号。有一次,他下去检查工作,同志们都开玩笑说道:“十二分节俭来了。”

▲红军战士在学习

在一次政府召开群众大会时,为了创造声势,计划赤卫队集体向天鸣枪。但是,这件事情被刘启耀知道后,发了好好一通火。他怒斥道:“子弹应该用来去打倒敌人,而不是浪费在活动造势上面!”

于是,这次活动便改为集体高呼口号,来营造声势。还有一次,一个区苏维埃政府为了耍威风,给每个干部的手枪都配了一个红绸带,通红通红的绸带飘在衣服后面,很扎眼。

刘启耀看到后,便奇怪地问起为什么要挂红绸带,在得知这红绸缎是准备做红旗的物资后。当即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喊道:“这么好的红绸子,挂在屁股上多浪费!”

区里的干部,连忙把枪上的红绸带卸下来交公。刘启耀公私分明的品行,在当时也被人们所称道。

▲红军战士

1934年,这一年的春天并没有迎来万物复苏,新事物的更替,反而一片阴霾。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一个春天,开始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革命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的苏区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刘启耀作为省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清楚地认识到这次形势异常艰巨。他为了减少革命经费,想了好多种办法。

1934年3月,在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干部的民主生活会上,他向大家宣布:“为了节约省粮食,支援战争,我从4月份开始自带粮食办公,直到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为止。”

▲第五次反围剿

当时大家都以为刘启耀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这样做无疑会增加他家庭的负担。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硬汉子真的说到做到。从4月开始,他坚持从家里带粮食,到政府办公。

刘启耀回家背米的举动,也引起了身边人的风言风语,他的妻子一开始也不理解他,还曾埋怨他说:“过去你当长工时,都有米背回来,现在当了省苏维埃政府的主席,连饭都赚不到,真是没用。”

妻子的话音刚落,刘启耀便满脸愤怒地看向妻子,但他沉思了片刻,并没有责怪妻子,而是耐心的给她讲道理:“我党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人民谋幸福的。”

刘启耀开始耐心的给妻子讲道理,后来,妻子终于想通了,十分支持他的工作。

▲红军战士

后期,战争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刘启耀夜以继日的工作,经常没有时间回家背米。妻子就经常从家里挑着米送到政府,见到刘启耀后,还会假意怪他:

“老公,老公,饭要我供。”

刘启耀听后,摸了摸脑袋,一脸憨厚地回答道:

“革命成功,吃穿不求。”

这一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依为命的夫妻相视而笑,笑容中饱含对战争胜利的希望。1934年10月,我军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刘启耀并没有随军北上,而是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长征

1935年初,他在宁都北部山区的一次突围战斗中,不幸左胸中弹,负伤昏迷过去。身边的战友刘国龙见他受伤后,连忙帮他包扎好伤口,并将他藏在死人堆中,拿起刘启耀的驳壳枪和身份证件继续与敌人周旋。

不幸的是刘国龙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身上刘启耀的证件也被搜出,敌人看到证件后便在报纸上大肆吹嘘“击毙了江西省苏区主席刘启耀”。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刘启耀已经牺牲了,包括他的家人。

刘启耀醒过来时,已是深夜,身边也没有战友们的身影。挣扎起身后在身旁找了一个树枝作为拐杖,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来到了之前藏身的山洞。

▲游击队

就这样刘启耀过上了一段“野人”般的生活,白天在山洞中躲避敌人的搜捕,夜晚出来寻找野果及治伤的草药。

在伤势好转后就赶到自己埋藏金银的地方,这些金银是时任江西书记的曾山交给他保管的活动经费,有13根金条及一些银元、首饰等。

在乱石堆里取出装金银的褡裢,把财物藏进衣服里藏好后,他便拄着拐杖离开去追寻战友们的足迹。虽然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但他宁可自己承受身体的疼痛,也不动半分公费。

他一路寻找着部队,还要躲避敌人的盘查。饿了就沿路乞讨,渴了就喝山泉溪水,困了就睡在茶亭庙角里。

▲沿路乞讨

几个月过去了,谁都没想到,这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叫花子”,竟会是江西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寻找组织的路途中,他联系到了许多我军失散人员,便想着先把散落在各地的战友们联络起来,继续进行进行斗争。

1937年,刘启耀终于联络上了120多位失散的苏区干部和我军战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立了临时江西省委。

在临时省委机关成立后,大家都在为今后的活动经费发愁时,刘启耀这时掀开了自己乞讨穿的破衣烂衫,把脏兮兮的布包放在了桌子上,说道:“这是我突围时,代为保管的苏维埃政府的经费。”

▲金条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一路靠讨米生活的男人身上竟会有大量的金银。跟当时曾山交付给他的一分不差,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他的大公无私而感动。

1946年,刘启耀因肺病病逝!直到离世时,他依然穿着补丁打着补丁的衣衫。

刘启耀,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虽然“腰缠万贯”,却宁愿乞讨度日,也不动一分一毫。像他这样对“党忠诚,表里如一”的革命前辈,正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0)

相关推荐

  • 腰缠万贯的“乞讨者”

    1933年冬天,江西苏区竟然下雪了.那雪纷纷扬扬地洒在田间,白花花一片,捡起来用手一撮,像刚从石臼里舂出来的米粒子.雪挂到树上,结成一块一块,拍拍树干,掉下来接在碗里,像很久没见过的海盐一样纯净.从这 ...

  • 1935年闽赣苏区主席失踪,50年后少将钟国楚拜访一老僧:老首长

    1985年,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少将钟国楚已经73岁了,有一天,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前往福建永泰县. 家人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吓了一跳,纷纷劝他放弃这个打算:"你已经一把年纪 ...

  • 刘启耀,身背金条沿路乞讨两年不动公款分文

    刘启耀,身背金条沿路乞讨两年不动公款分文   追寻历史的足迹,走进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会发现当年许多革命者以崇高的灵魂写就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背着金条乞讨的刘启耀烈士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1 ...

  • 军民同奋斗 热血铸史诗———连城县莒溪镇梅村头村革命简史

    梅村头村 梅村头村位于连城县莒溪镇政府的东部,与新罗区万安镇相交界.现辖店头坑.宗罗地.吉坑.枧坑.梅村头.定光.香树前7个自然村,其中香树前自然村是解放后周边几个村的移民形成的.以现在村部所在地宗罗 ...

  • (诗文)半面红旗

    (诗文)半面红旗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包括井冈山在内的江西吉安全境都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江西革命老区党史,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井冈山精神,最近个人公众号前后几期作品陆续 ...

  • 贺怡:伟人弟媳,建国52天后因车祸而离世,如今儿子生活很低调

    说起贺子珍,相信在我国应该是家喻户晓,她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妻子.因此在相比之下,贺怡的知名度或许要相对差一些. 其实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同时,也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的妻子.在革命年代中,贺怡也曾为 ...

  • (诗文)永阳战斗

    (诗文)永阳战斗 永阳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县西南,距县城约百里,是通往永新县和井冈山的咽喉大道.1932年4月至9月,湘东独立第一师3次攻打永阳镇,三战三捷.第一次攻打永阳镇,是张云逸.滕代远指挥红7军. ...

  • “豪门逆子”蔡会文参加秋收起义,被冤枉却忍辱负重,牺牲时年仅28岁

    红军是一支为穷人做主的部队,土地革命时期,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加入了红军,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其实在红军中,不止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豪门子弟,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叫蔡会文的红军将领,他就 ...

  • 【黄梅红色地名】商宏志:悲壮的太平洞斗争与北邙山血案

    投稿邮箱 一乘凤驾上高寒,百尺遗台缥缈间. 千古潭龙怀旧德,应时风雨护灵坛. 明代黄梅名士吴宗吉写的<凤台仙迹>这首诗,写的是黄梅县城北邙山古时的景象. 北邙山,地处黄梅县城区人民大道与五 ...

  • 昨日记||穷莫过于讨米,苦呢

    笔记时间:2020年7月2日 农历:庚子年五月十二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作者微信:Yxdniaoer 图片摄于锡山国家森林公园 全文约1300字,有删节 预计阅读所需时间5分钟 在机关食堂过早有一个多 ...

  • 故事:男子遇黄鼠狼讨封,随口说了一句话,竟因此救了全村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前,大山脚下有个轱辘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安居乐业,四处一片祥和的景象.可自从这一年入冬以来,轱辘村就开始不太平了. 先是村民张二毛夜 ...

  • 历史上最讽刺的6个动物灭绝故事,图4高达3米,蛋比鸡蛋大160倍

    历史上最讽刺的6个动物灭绝故事,图4高达3米,蛋比鸡蛋大160倍

  • 故事:农夫遇黄鼠狼讨封,吐了口唾沫,没想到黄鼠狼愣了

    关于黄鼠狼讨封的故事有很多,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个算是另类的.在一天的傍晚,一位农夫去地里收粮食,先用镰刀将稻子割好,再用耙子将那里的稻子归拢起来,然后一起弄回家.正当农夫认认真真地干活的时候,他突然听见 ...

  • 【修行故事】螺蛳的苦难和米虫的幸运

    一滴河水虽小,可反射太阳的光芒:一只蚂蚁虽小,可举起自身体重四百来倍的东西:一个善行虽小,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一次疏忽大意,也可能葬送一条生命.<西游记>里唐僧教育悟空有"扫地恐伤 ...

  • 第一时间│海岸线『讨米』同题唱和录

    蓝社诗会│蓝社诗选│蓝社诗库│蓝社诗学 蓝水河社区(蓝社)出品 作者(12人):海岸线.五十天.谭峥庆.东风.谢燕.龙众部柔荑.华佗.湖北小笨熊.绝非偶然.张治龙.楚江棠.月儿 一.首唱 01 海岸线 ...

  • 故事:清朝东北黄皮子讨封的故事

    清朝末年在东北长白山的脚下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不大,也就几户人家,那时候那边荒地很多,树木和草长得很茂盛,夏天的时候树木长的进林子的路都没有.林子的前面是大家种的一片田地,再往前就是这几户人家了. ...

  • 【乐益行八周年】社工服务故事:雄哥的“讨债逆袭之路”

    篇头语 益行八载,再创辉煌.2013年8月27日-2021年8月27日,是乐益行成长的八年,累计开展了46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分为四类:以"康复之路,走向新生"为代表的戒毒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