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的销售:已经不单单是销售部门的事啦

从事风电销售也有些年头了,一直想吐吐槽,总算有时间和大家交流。应该说,十年前,我们的客户-风电开发商还是风电的小学生。但是现在,他们已经研究生毕业了,有的已经博士毕业了,尤其是最早从事风电开发的开发商,已经对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机型的选择,建设,运维早就了然在心。

过去风机销售是老师,今天风电客户成了老师。今天我们这些风电机组的销售们,和客户交流基本上已不用介绍,而是客户问问题,你回答,你有啥机型,参数,配置,合作模式,运维费用,价格,小时数,如果你还是一个刚入行的销售,可以肯定,客户不会对你有啥好印象。客户在风电场闯荡了多年,无数的风机销售,产品经理、设计院的设总们等轮流像洗脑似的给他上课;同时风机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清清楚楚,各个供应商的机型实际水平,质量,服务,可靠性了然于心。久病成良医,所以无需你这个销售去给他PPT介绍,直入主题把他的关心问题回答好了,基本这个销售下一步沟通才有可能。

风机的销售,销售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过去销售是关系营销,从总部到省公司到项目公司,想法让客户认可人,采用传统的高层拜访,高层互动,现场考察,基本就可以确定招标大致结果。我们行业的曾经的第一,华锐风电,短短几年,规模迅速达到国内龙头,市值曾经千亿。但是随着我们的客户慢慢也在发展中学习,靠关系已经成为历史。

今天的销售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营销。产品的性价比,服务,质量,行业地位,商业合作模式。客户对度电成本,性价比非常关注,项目设计原来是设计院的工作内容,今天风机供应商已经成为万能的,还得为客户提供风电场规划方案,对项目进行收益分析;同时,开发商的总部还会自己对方案进行评审,第三方或内部研究院进行评估,如果机型的度电成本方案不具备竞争力,基本在初选就被排除。其次,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服务开始进行后评估,对主机供应商进行,相比我们有些老销售应该知道有些大集团的做法。

商业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中标的一个重要因素。EPC,资源合作,融资合作,集团之间的跨界合作,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也符合央企国企发展的战略利益。还有一个就是主机供应商的行业地位,07-08年,国内风机供应商高达40来家,现在规模的就剩下十几家,包括华锐在内的案例,给我们客户带来的诸多的后遗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宁可有时候多换点钱,也不能单纯价格选择小品牌供应商。

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不单纯是性能的竞争力。风机的单机性能已经不是考核指标,风机出力强,但是塔筒基础费用、建安费用、运维费用等却很高,物美价廉,必须是综合造价低廉才具有竞争力。抢装潮一下子把风电行业供应商的交付能力就暴露出来了,产业链供应能力,产品制造能力,产品交运速度及调试水平等指标,非一日之功可达成。看行业前三名的并网容量,都是三百万千瓦以上的规模,如果说短期内一下子提升交付能力,我觉得基本不可能,制造能力可以快速提升,但是供应链,产品现场调试等,需要一定时间培育和培养。

风机的销售已经是产品研发实力的体现。看国内外一线品牌的风机供应商,就知道他们在风机型谱开发方面,明显领先行业。单纯从产品研发来看,实力强的供应商在产品规划上,基本上都是销售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风机的研发周期一般来说2年左右,需要设计,样机试制,样机运行,认证,投入市场,期间研发投入较大。因为风机产品需要行业认证,而认证必须要树立样机进行部分实际的性能测试。过去供应商都是采取在客户项目中李代桃僵选一个机位树立样机,今天都是在自己开发的风电场中树立,这也是为啥都有自己的新能源公司,明显加速新产品的研发。

平价时代的风机销售,已经是风电行业研发实力的竞争。看看华为,就知道为什么能领先世界通信设备,因为投入的研发,5G就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市场,从3G到5G,每一次更新换代,就是自己创造市场,这也是华为销售规模一直增长的核心因素。如何能在平价风电崭露头角,已经成为各家供应商的研发实力体现。我在前几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平价风电,不仅仅是降低风机造价,还是风电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设计降本,平价风电的风机就像是奔驰宝马平民化一样(但不是铝换钢降低安全水平),这需要风机供应商在研发的市场战略上早布局,早动手。

说到这里,我们这些风电行业的销售们还真是不容易。过去只要懂产品,把握客户关系就基本够了。现在的风机销售,你得会做风电场设计方案,为客户解决融资,提供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对内,你需要摆平研发、制造、商务及交付部门,这是一个链条;对客户,你需要想法设法提供各种合作模式,提供产品方案。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商业合作模式,客情关系),都得面面俱到。当然,无论是民营企业供应商,还是国企央企供应商,家家都有各自的困难,总体而言是民企在这方面市场把握、产品竞争力要强,机制灵活,看排名就知道了,机制方面的问题也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

风机销售的兄弟们,辛苦了!

(0)

相关推荐